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数学教学评价都存在一些弊端,形势不容乐观。数学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灌输太严重。老师只顾讲,不顾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公开课,一位学生连续举了5次手,老师面对学生讲时,她举起手;老师写黑板时,她就放下。反反复复,但老师一直没有让。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课堂上,老师在前面有声有色的传授知识,而坐在下面的学生呢?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些好学的学生在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举手回答:一部分比较听话的学生则依靠自己的或多或少的自控能力在听老师讲课;而还有  相似文献   

3.
你讲了几遍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生的成绩,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昨天讲过的一个问题,今天提到学生仍是不知道。联想到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发的愤慨: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他们(指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其实,教师的讲和学生的会是两个人的两件事,本该是互不相干、互不关联的两件事。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人不同意甚至反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会怎么没有关系呢?老师的教为的是什么呀?还不是为了学生会吗?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这仅仅说出了教的目的,而目的的实现与行动的过程还是两码事,在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决定了其目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育。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好的分数,老师匆匆忙忙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记。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辛苦,为考而学;教师艰难,为考而教。放下书包,一无所有。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悲剧,是谁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为谁而教书,学生为谁而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7.
笔者做语文教研员后,经常听课,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心不在焉地听;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在教室挂上名人画像,可同学们却觉得他们熟悉而陌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自己当不了雷锋,还是好学生吗?老师无言以对。后来老师把名人画像放下,换上“老百姓”,结果孩子们觉得很真实、很亲近,因而很快乐。这位教师感叹地说:不能再扼杀孩子们心中富有生命力的“平民思想”了。  相似文献   

9.
听了一些课,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学生举手向老师提问,教师往往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帮助他?”下面会的学生就会动脑筋思考,之后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思考告诉那个学生。如果一个不行,再来一个,一直到将正确答案告诉那位提问的学生。于是这个来自学生的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互相帮助和探究中获得了解决。  相似文献   

10.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湖南教育》2005,(1):39-39
李老师来信说,现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一开始便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的教学就是学生在合作、在交流。这种现象很让他困惑:这样的教学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吗?这样的学习真正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吗?究竟怎样把握学生小组学习的时机呢?对此,特请徐老师来为我们作一个解答。  相似文献   

13.
蒋远兰 《广西教育》2006,(7B):92-92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投资,加大情感投资的力度。放下老师的架子,公正平等对待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玩具少,幼儿间为争抢玩具而摩擦不断:由于操作材料准备不足或无法做到人手一份,只好牺牲部分幼儿亲自动手的机会:老师提问时,小手林立,但总见一些幼儿带着失望的目眼神并伴着叹息不情愿地放下他们的手;在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和操作时,由于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关注和辅导,降低了任务完成的质量甚至无法完成,带来不愉快的以至失败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谢芳 《理科爱好者》2004,(22):13-13
“点石成金”的故事我们都听过,故事中年轻人的聪明不得不令人叹服:金子总有用完的时候,而拥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不就拥有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吗?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作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可如果在教学中,能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不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吗?  相似文献   

16.
王磊 《贵州教育》2014,(12):39-41
怎样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信息技术课老师?这是很多同行冥思苦想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很多老师部习惯了以“己”为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教书育人,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普遍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是因为教师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17.
夏飞文 《山东教育》2005,(17):61-6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或主人,而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被老师管束的帮老师完成任务的“雇工”,他们缺乏目标意识,往往对学习采取一种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的态度和方法。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来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元学习是在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的课题,①它有别于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备课要求和课堂教学一再强调的。但学生怎样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呢?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如:讲课前由学生猜测老师将怎样上这堂课,请学生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推测老师可能要提哪些关键问题,替老师设计板书,帮老师出试题,  相似文献   

20.
庄沈 《辽宁教育》2006,(1):13-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