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在讨论太平天国北伐得失时,有的学者曾以太平军到北方没有马队,无法与清军形成抗衡之势,认为不宜北伐。随着对太平天国北方战场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发现北伐太平军不仅建立了自己的马队,而且在战场还发挥了一定作用。黎仁凯在《北伐太平军在直隶》一文中,提到北伐军的马队创建于围攻怀庆之时,马队在太平军北伐中,特别是在直隶征战中的作用,应该引起重视。张守常在《太平天国北伐史》一书中认为,李开芳出奔高唐  相似文献   

2.
北伐太平军“裹胁”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5月13日,太平天国三丞相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部从浦口登岸北上,揭开了以北京为战略目标的北伐序幕。连同后续部队,北伐太平军编队出发时“共有15或13个军,2.5万多人”。至1855年5月31日李开芳部兵败冯官屯,两年中北伐太平军先后转战于苏、皖、豫、晋、直、鲁六省,频繁的战斗使北伐太平军的有生力量不断消耗。  相似文献   

3.
有位青年读者在读了《武汉春秋》试刊号发表的《北伐军进攻武汉》(以下简称《北伐》)以后,以大惑不解的态度向我提出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出师人数,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太平军北伐出征时有十几万人,更多的同志持二三万说。虽然不少资料都说太平天国北伐出兵时只有三千人左右,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持北伐军二三万说的主要依据是倪在田《扬州御寇录》中的一节史料:咸丰三年“夏四月,……是夕,凤翔(祥)、以洸(晃)尽括城中资及妇孺送往金陵,遂掠仪征,纠贼二万为二  相似文献   

5.
批评宋文帝的北伐是不对的,文帝的北伐并没有导致北强南弱的局势。北魏南侵是由北魏政权性质决定的,而不是北伐引起的。文帝的北伐鼓舞了民众士气,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马上组织了北伐和西征。九月十八日北伐军攻至深州,兵锋直指京师。咸丰帝极为震惊,急命恭亲王奕诉、惠亲王绵愉等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以确保京畿安全。与此同时,为了振作军心,咸丰帝于九月二十一日谕令吏、礼、兵各部,迅将被太平军击毙之文武大小官绅题名加以议恤。本组史料即为当时礼部遵旨奏议自军兴以来清方阵亡文武官绅恤典的清单,现予刊出,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及地方人物史志者参考。因篇幅关系,编选者对清单中所列各员议恤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打年少时从军起,他一生经历了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后又投身抗日民主运动,成为一名深具影响的爱国进步将领.1946年9月,冯玉祥赴美考察,期间发表演说,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一家冲破了在美国民党特务的百般阻挠,终于在纽约登上苏联轮船"胜利"号,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两广的统一,孙中山北伐的夙愿再次被提到广州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由于担心北伐会触动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而引起其直接干预,影响到苏联东部边境和中东铁路利益。在"喘息政策"的指导下,共产国际、联共(布)一直在谨慎地权衡北伐的利弊得失。伴随着国民革命军的顺利进军,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于北伐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作为其下属支部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叶挺将军作于狱中的《囚歌》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是很早的。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行政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与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友谊。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史学界认为明成祖第一次北伐一共调动了50万兵力。笔者通过对原始史料的分析以及军粮调动、军粮消耗的计算,论证明成祖第一次北伐军队人数不可能有50万。同时也通过对原始史料的分析,考证出明成祖第一次北伐作战人员只有3万多人。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中央日报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先生在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以后,又创立了黄埔军校,积极准备北伐。为了配合军政行动,在广州创办了民国日报,作为革命宣传工具。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民国日报更名为中山日报,仍在广州继续出版。当北伐军占领长沙、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之后,东南半壁河山已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这时的广州中山日报,事实上已成为地方性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陈雷 《兰台世界》2012,(19):34-3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于11月8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安徽不同势力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和博弈,从而使政局出现多次变动。在这一时期,北洋重要将领倪嗣冲先是率军攻占颍州,与淮上军对峙,阻止南方革命党的北伐,使安徽处于南北对抗的局面之中,后又在1913年南下进攻讨袁军,以武力统一全省,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总揽军民政务。自此直至1920年,倪嗣冲一直主政安徽,所部安武军是北洋集团的一支重要  相似文献   

13.
徐伟民 《历史档案》1998,(4):96-100
太平军当年曾组建过一支庞大的马队,其投入的人(马)数量多时竟达两万余众;在北伐、天京破围战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太平军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劲旅;太平军马队与清军、湘军在北方大平原、两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鏖战冲杀,开创了近代史上敌我双方马队大规模捉对撕杀的先例,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时代为步、骑协同作战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战例.  相似文献   

14.
哈恩忠 《历史档案》2023,(2):F0002-F0002
这件咸丰帝亲笔“喜报红旌”匾额朱谕中,“适悉怀庆捷奏,遂书‘喜报红旌’四字”,字里行间流露着欣悦之情。“怀庆捷奏”即是清军围堵太平天国北伐时所谓的“怀庆大捷”。咸丰三年(1853)五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为主将,率兵两万,出师北伐,意图直捣北京。六月初八日,清廷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调动黄河南北两岸各路清军围堵太平军,在豫北重镇怀庆府(今沁阳)与太平军展开激战。太平军将怀庆城团团围住,在城外挖沟筑城,一面继续攻城,一面阻挡援军,两月余不克,情势危急。七月二十八日,太平军设计迷惑清军,然后假道山西直扑京津。  相似文献   

15.
北伐战争 中,南方的国民革命军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远不及北洋军阀强大,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南方军队如摧枯拉朽般一举战胜北方[1].这一结局大大出乎时人所料的同时,也让后来学者颇为困惑:北伐军到底是靠什么迅速取胜的?有学者认为:“北伐军之所以能‘赢在战场上’,恰恰是靠了无形战力的巨大作用”,“正是这样一种地缘文化的认同,对北伐战事起了决定性的影响.”[2]笔者对这种从时人政治思想言说和心态入手,肯定无形战力对北伐军战胜北洋军阀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结论并无疑义,但“宣传”与“地缘”,孰为这无形战力中的决定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岳麓山的五轮塔以佛教最高塔式作为北伐阵亡将士的纪念塔,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西路总司令,八军军长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唐生智主建此塔,这年2月13日省会长沙各界人士在五轮塔公祭北伐阵亡将士,2月14日的湖南《大公报》、《国民日报》对当时盛况均作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1985年第2期,刊载了崔之清同志的《太平军进军桂林决策的形成与实践考略》(以下简称《考略》)一文。认为1851年太平军攻克永安,至次年突围北伐时,并没有攻取金陵为都的计划。进军桂林的决策,也是1852年“4月13日在荔浦县境由洪秀全、杨秀  相似文献   

18.
动态     
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太平军北伐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十四至二十日在石家庄市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北方召开的有关太平天国史的全国性学术  相似文献   

19.
谭延闿、程潜和唐生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北伐战争中,分任北伐军中的三个军长。史传“无湘不成军”,北伐最初组建的八个军,湘军就占有三个,它们是谭延阎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  相似文献   

20.
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不断与清军作战,同时设立有水陆军,与清军转战于陆地以及水上。在太平天国中有一支不大不小的水军,在水军将领中有一位传奇色彩的人物——侯裕田,他指挥的水军在太平天国的战斗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