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开展反腐败斗争高潮之时,《人民日报》1993年10月24日一版发表了一篇《高唱正气歌的人》的文章。这是篇人物通讯,写得平直朴实,清新淡雅,但却很感人,特向新闻界的同行推荐,并作点评价。 选择典型材料,以过硬的事例打动读者,是这篇通讯的突出特征。我们知道,事例典型是写好文章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了好的主题,没有典型的材料去表达,是不会奏效的。因此在通讯中要托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来,主题确定之后,一个很大的工程便是挖掘和选择典型事例。这篇通讯所选择的6个主干事例,个个过硬,掷地作响,步步深入,把财务助理员龚云华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的精神境界,放在一个个尖锐的矛盾之中:团长批的条子该不该报?政委出差坐出租车票给不给报销?主管后勤的副团长签过字的公差费要不要再审批?几个事例紧紧扣着“高唱正气歌”这个主题,形象地刻画龚云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
《高唱正气歌的人》(见人民日报1993年10月24日一版),这篇人物通讯写得平直朴实,清新淡雅,但却很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几个月来,一个学习、宣传徐洪刚见义勇为先进事迹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兴起。徐洪刚的名字和英雄壮举几乎家喻户晓,一曲“英雄卫人民,人民爱英雄”的时代颂歌到处传唱,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大代表称赞说,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在全党全军全社会产生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新闻宣传单位同心唱响正气歌的结果。”“宣传徐洪刚,舆论作用大。从报刊到广播、电视,都发挥优势,各显身手,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立了大功。”学习宣传徐洪刚的活动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美国、日本、加拿大驻华记者纷纷要求采访徐洪刚,英国《独立报》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4.
由我采写编辑的“三青年见义勇为殊死力斗流氓团伙”的来信和“衡阳铁路公检法秉公办案依法保护正当防卫”的一组稿件,1988年7月25日在《湖南日报》一版头条见报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省长熊清泉说:“这个报道很好,教育人,鼓舞人,彭凯等三位青年见义勇为,力斗流氓团伙,为人民做了件好事。”省教委对彭凯等三青年给予表彰和奖励,奖给他们每人现金500元,授给他们“优秀学生”的光荣称号,还  相似文献   

5.
反映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基石》,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较强的反响。不少读者说,这是一部新时期的正气歌,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好作品。《基石》是向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戴成钧生前是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于2001年8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在工作岗位上去世,年仅35岁。戴成钧逝世后,在当地引发了强烈的反响,送葬那天,汐子镇长街拥堵,花圈似海,哭泣之声不绝于耳。戴成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  相似文献   

6.
办报纸、办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有个性。不然,大家都是一个面孔,都是一个腔调,就没有味道了。 在全国的刊物中,《半月谈》发行量多年来“雄居”第一。我曾说过,《半月谈》是“中华第一刊”。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7.
要把消息、通讯写得引人、耐读.不仅是个新闻和写作理论问题.更是个采写实践问题。多年的记生涯使我深深感到:注重典型事例的选择.是提高消息、通讯可读性的重要一环。本试图就典型事例的选择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唱响正气歌——访《根本利益》作者何建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人的标准不仅仅是我做好官、我不回去卖红薯就行了,在他的心灵深处、在他的血液中应该时时刻刻都涌动着“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生事业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许昌日报·社会晨刊》(现已改为《许昌晨报,单独出版发行)去年8月份 》创办了一个别开生面且极富创造性的新栏目———《辣味新闻。这个栏目,选取的 》是国内正规报刊上发表过的事件类新闻,配以短小精悍、辛辣犀利、具有杂文风格的言论———“辣椒点评,借此发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解放军报》报道了青岛警备区船运大队长宋景东科学带兵的一件事:一次,这个单位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迅速组织百余人突击队抗洪抢险、营救群众。部队集合后,宋景东高声宣布:“会游泳的站前排!”听到此,大家愣了一下,但三名不会游泳的党员和三个女干部也站在了第一排。宋景东瞪圆了眼睛,“我们军人不怕牺牲,但不能作无谓牺牲,女同志和不会游泳的同志一律留守待命,谁违反军纪惩处。”经过十几小时激战,该大队转移、抢救群众800余人,突击队员无一人伤亡。  相似文献   

11.
在第2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四川日报记者徐中成创作的《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获文字消息类一等奖.这篇作品是四川日报响应中宣部在全国媒体中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中的重点稿件,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翻越雪山深入偏远藏区抓到的“活鱼”,是一篇深化“三贴近”的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12.
13.
人们经常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但是,若作生活的有心人,则往往有很多发现。比方,看到桌上有个鸡蛋,正面看看造型,反面看看投影,就会得到关于鸡蛋外形的全方位的认识,甚至可以观察到投影的变化。当记者的,往往会在这种对比视野中有所收获。这一点,加拿大《环球邮报》1994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采写的通讯《温总理来到咱农家》一文,因题材重大,主题集中,现场真实,细节感人而一举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16.
冷怀明 《传媒》2016,(9):13-16
在“科学春天”创刊的中国科技期刊,包括诸多大学的学报,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如今正是壮年而近不惑的时候。在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学报)面临严峻考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本有37年(1979年创刊)办刊历史,获得了“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诸多荣誉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临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双重考验。《学报》像大多数科技期刊一样:编辑出版规模小、经营差、生存能力低;在以SCI为主导的科研评价政策环境下,优秀稿件严重外流、优质稿源匮乏、期刊功能异化、学术不端防不胜防,以及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与压缩编制禁止经商,使得编辑队伍的稳定和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更是举步维艰。但不发展就要落后,要发展就要树品牌。通过总结30多年的办刊经验,《学报》将办刊宗旨凝练为“交流国内外医学科研、临床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中青年医学科技人才的摇篮,展示我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报》确立了“以质量取胜”的精品办刊理念。现将《学报》近年来实施精品发展策略的实践与同道交流,希望对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直播节目如何才能成精品,常州经济广播电台荣获1993年度江苏广播奖一等奖的《红色之旅午间专线》节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海柱 《新闻窗》2011,(1):46-47
事例在人物通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提炼人物精神的基础,也是打动读者的力量源泉。一篇通讯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例处理得到位与否。2004年4月.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中宣部组织大批媒体记者对她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结集成《任长霞》。  相似文献   

19.
一 前年仲夏,我到伊犁师范学院采访,了解到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尹志礼的感人事迹。他是1958年北师大的毕业生。在毕业生大会上,他坚决要到祖国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干一辈子教师工作。这样的表态,在那个年代,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可贵而新鲜的是,他还表态:在今生的教师工作中,不请一天事假,不误一节课;今生不向组织提个人的任何要求。在尹志礼发出这铮铮誓言之后,迢迢万里,一头扎进了伊犁河谷,一干就是35年,近13000个日日夜夜。他在教育岗位上,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误一节课,没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他实现了自己35年前的崇高誓言。  相似文献   

20.
吉虹,海南省昌江县白沙村人。1965年于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现为陕西日报高级记者,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他自幼喜欢文学,小学四年级开始在《海南日报》发表作品,中学时代就被报刊约稿。从事新闻工作以来,除写各种新闻体裁外,还写各种文艺体裁,现已正式出版著作七部。 人物通讯《旱原情》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传得很快。最近,我从海南回来,大家见到我都表示祝贺,总编尹维祖也表示祝贺,特别是省委书记安启元、副书记刘荣惠也给尹总打电话对我们表示祝贺。对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鼓励,我们十分感激,谨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并把大家的深情厚意变为我们今后工作的精神力量。 《旱原情》获奖后,《新闻知识》、《今日陕报》等都约我写体会文章。盛情难却,只好谈些粗浅体会。 首先,要有创优意识。近几年来,报社领导重视报道质量,重视抓典型、抓优质稿件,还把今年定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