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骈体文的复兴与考据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清代骈体文的复兴首先是受到我国文学传统中浓淡、奇偶两对审美情趣交互兴降的规律的推动,是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清乾隆后翰林院考试律赋也有密切关系。考据学的兴盛对骈文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骈文与“古文”争文章正统的局面,扩大了骈文的应用范围,较少道学腐气,以及文词典雅或博丽等特点,并由此形成清代骈文的优点与缺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考据学,或称之为汉学或朴学。汉代的儒士们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及名物制度的考订,与空疏的宋、明理学相区别。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又开清学之先河,阎若璩、胡渭继其后,发展到后来的乾嘉学派达到顶峰。如此之类,就象冯友兰先生所说“讲汉人之经学者,以宋明人所讲之道学,以别于自己所讲之汉学”。钱穆先生认为,清学源于宋学,治近代学术者“必始于宋”,“近世揭橥汉学之名以与宋学敌,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且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诸晚明诸遗老,然其时如夏峰、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菴、习斋,一世魁儒耆硕,靡不寝馈于宋学,继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谢山乃至慎修诸人,皆于宋学有甚深契诣,  相似文献   

3.
李兴强 《文教资料》2007,(25):106-107
陈垣与清代考据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继承、发展了清代考据学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经世致用的优良学术传统。晚年,他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宗旨,完成了对清代考据学在史学理论上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郭国庆 《文教资料》2009,(20):10-13
清代辑佚的繁兴最根本的原因是辑佚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互动.考据学的深入发展与典籍缺佚的矛盾,是辑佚发展的内在深层动力.本文从尊古崇汉的治学理念对辑佚的影响和促进、佚书佚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辑佚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儒学和诸子学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本的内在要素,长期以来尊"儒"斥"子"的文化政策使得诸子学沦为"边缘学术",其学说的合理性并未得到承认.乾嘉时期,在考证学的推动下,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诸子学有了回归学术主流的契机;道咸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和晚清社会危机的出现,儒学受到广泛的批判,在思想一统世界瓦解中诸子学迎来了复兴.诸子学的兴起和历史地位的改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学统重建的趋势.而清代考据学在诸子学的兴起中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应麟是南宋时期一位博学贯通、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他在考据学上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发扬浙东学派务实的学风,使注释更为科学完整;还搜编散佚的古书,开启补志先河;又敢于大胆质疑前人的失误,小心求证,不妄下结论.清代的考据学派吸收了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并将其补充完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骈文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在隋唐开始式微,后经唐宋古文运动的打击,宋、元、明三代的骈文虽然仍在一定范围中使用(主要是官场及应酬文字),但已是涓涓细流,不仅作者稀少,格调也愈来愈卑下。到了清代,一批文章家和学者,力图改变骈文的衰落情况,起而鼓吹骈文和骈文写作,自清初到清末,前后二百余年,骈文创作重新出现了一定的繁盛局面并取得了可观成绩,世称“骈文复兴”。 对于清代骈文是否真正复兴,当代论者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郭绍虞先生等认为“清朝  相似文献   

8.
清代考据学家注重收集、整理考古资料,用以考证古书,校订文字,经历了一个从收集到运用、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整体、从旁证到例证的过程,促进了文献学与考古学的逐渐结合。  相似文献   

9.
陈启源作为清初著名的学者,在《诗经》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坚守《诗序》,一以《序》《传》《笺》为准的"稽古"思想,是陈启源弃宋返汉,转向考据学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复兴古学,解放人们思想,挽救当时颓废的学风有重要意义。他摒弃清初经世致用之学,以形音义结合、利用方音等手段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从事具体而深入的考证研究,力图探究经籍的本来面目,这种实证、求是的精神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的学风有极大地冲击,将《诗》学研究引上考据的轨道。他好学深思的稽疑精神和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都表现出清初考据学者的特色,体现了清初《诗经》考据学的基本精神,对乾嘉学风的转向和考据学的繁荣有启示之功。  相似文献   

10.
清代福建理学复兴,具体表现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学术传统形成和大批杰出人才的出现,而鳌峰书院的创办是其契机。鳌峰书院之成功,是地方政要与福建学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书院学术曾经历重宋学、重汉学、倡实学的变化,但始终贯彻注重人格养成、学行并重的主线,给福建知识界和社会风气带来重大影响,先后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经世人才,弘扬了朱子理学“躬行践履”的实践理性精神,并表现出有利于与近代文化相衔接的开放性品格。到了近代,福建知识界和教育体系比较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近代形态的转变,知识精英活跃于全国舞台,这种现象与鳌峰书院所承载的实践理性品格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雄 《家教指南》2006,(4):90-93
敦煌先唐文学中有大量的骈体文.敦煌唐五代文学作品中,不但传统文学类中多骈体文,敦煌俗文学类中骈体文也占压倒多数,这是前此未经言明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多为骈体的原因非一,但大约可以归结为二:一,主流文学时尚的影响;二,讲唱文学、诵读类文学的特点使然.骈体文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传统,也是俗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歧视骈体文的观点与中国文学的传统相左.  相似文献   

12.
骈体文略说     
骈体文是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偶和声律的特殊文体。明代王志坚认为骈体文始成于魏晋,是比较可信的。南北朝足它发展的全盛时期,骈体文成了当时文章的正宗。后来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难免日趋颓靡和僵化而走上末路。唐宋以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把清代学术思想的“繁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比勘,进而将清代看作是中国的“古学复兴时代”。对此,许多学者认为梁氏是从清代学术变迁的层面来比附西方的“文艺复兴”,只看到了二者表层的相似性。这自有其道理。但梁氏在进行这一比附的同时,进一步把握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的共性。此种共性就是梁氏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津津乐道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钱穆于一九三○年在《燕京学报》第七期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经胡适等的吹捧,开始以一个考据家的面目出现。一九三一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学概论》,论述的范围基本上限于清代考据家所谓经学和子学。一九三五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这是用一百六十三条考据、附加年表所凑成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在清代能成为诗学大家,得益于自幼及长各方面的综合。在其幼年和少年时代,曾严格而系统地学习过考据学,在诗歌中也多次提到了学习考据学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考据学派对龚自珍世界观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其诗歌创作尤其起到了知识储备和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毕竟考据学派的思想基础仍然是封建体制下的儒学,考据学派和龚自珍都未能超越时代和儒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嘉道之际 ,考据学受到来自学派内外的冲击 ,面临着危机。社会环境的恶化 ,使经世思潮再度风行。今文经学以其倡言变易的特点与经世思潮相契合 ,并影响了新学术的发展方向 ,使学派意义上的考据学终结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阐释学与中国考据学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文化话境下才形成了的不同阐释方式。本文从中西文学与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于两者之间的互补与互通进行一种梳理,从而为建立跨文化的阐释考据研究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嘉道之际,考据学爱到来自学派内外的冲击,面临着色机。社会环境的恶化,使经世思潮再度风行。今文经学以其倡言变易的特点与经世思潮相破合,并影响了新学术的发展方向,使学派意义上的考据学终结。  相似文献   

19.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仍需要考据学的实事求是精神。从史实、文化常识、音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归纳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教学中的考据学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