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神记》中异类女子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作者干宝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录了人与另类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异类女子形象,并通过这些异类女子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及男人的心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小豆棚》是乾嘉时期的笔记小说,其中有较多对异类女子的描写,这些异类女子身上被赋予更加浓厚的人性成分,世俗化的倾向较明显。《小豆棚》作品中异类女子的世俗化与作者曾衍东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密切相关,曾衍东一生经历坎坷,但对待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没有因生活困顿而对现实生活绝望,既不迷信神佛又不寄希望于来世,而是以平常心关注民间生活,笔端流露出更多的现实人间色彩。  相似文献   

3.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写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女子,拿现代的话来说,在那个时代,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精神自由、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异类,这个女子,便是苏小小。  相似文献   

4.
“异类”是白先勇小说中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台北人》《纽约客》《孽子》三部作品中,白先勇分别从政治、文化、道德角度出发,塑造了流离台北的大陆客、挣扎在文化认同危机漩涡中的海外华人,以及受到社会家庭双重抛弃的同性恋者三类“异类”形象。“异类”形象的诞生既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也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但作者所呼吁的以“超越时代的永恒人性”来解决“异类”问题因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而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动物悼亡故事可分为异类悼母、异类悼子、义殉恩主、悼偶殉死。在悼祭文学的整体系统中,每每出现母题的置换与融合现象,动物行为体现的深层动机因其关系对象而异,殉情,行孝,报恩等等,总之,均符合丧悼文化之于主体角色规定,包括在一个大的伦理劝讽模式中,展示与组合这些要素则是随机性的,属于形象层次,于是往往就有可能带有某种新异传奇的要素出现。不论具体文学形象如何,所要说明的,往往要印证人不如异类的惯常话语。  相似文献   

6.
孟称舜是明末戏曲作家,塑造了王娇娘、飞红等女性形象.这些女子大都貌美忠贞,是至情至爱的化身.本文以分析孟称舜<娇红记>中王娇娘和飞红形象为主,探讨他笔下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2,(18):22-23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写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女子,拿现代的话来说,在那个时代,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精神自由、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异类,这个女子,便是苏小小。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衰,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反正统的文学思潮.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一改传统观念下对女性的认识,讴歌了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书中描述的善良灵异女子形象、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精明能干的女商人形象等都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痕迹.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角度为切入点,对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创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干宝的小说《搜神记》,刻画了许多异类女子,其中女妖的形象一直被认为不够鲜明。其实,在这些女妖的身上,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男性视角之下对女性的复杂态度:女妖的美丽和主动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情感和欲望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意识又使男性从理性角度否定和批判这些女妖,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搜神记》中的女妖大多结局尴尬而悲惨。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1.
妓女在古代被称作神女。从事这一职业的女子总是被看作异类,和正常人形成对比。描写妓女的文学作品也很多,一般都是将妓女和正常人放置在一起,通过这种正常和异类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总之,妓女/正常职业者这一情节模式可以说是古老的小说题材原型。比如《茶花女》,妓女和有着正常职业的追求者阿蒙之间达成了理解、萌生了爱情,却不能为同样有着正常职业的阿蒙的亲人所理解,最终形成了悲剧的结局。这种故事追求的是发掘异类外表下的美丽心灵,批判正常对异类的鄙视,消除正常和异类之间的藩篱,以达到对普遍人性的歌颂,具有人文主义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文革"时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其归纳为英雄形象、反面形象和"异类"形象三类,对每一类形象产生的时代语境、形象特征及其艺术得失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其时人物形象从畸形的神化、鬼化到真实人的复归,揭示出一些人物形象塑造的永恒规律。并试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探究号称最革命的"文革"时期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巴金在他的代表作《家》中为我们讲述了高家这个正处于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史。作者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鲜活女性形象,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对柔弱善良史女子的束缚和毒害。本文从梅,瑞珏,琴,鸣凤等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试分析《家》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及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作者在作品中对四类父亲形象进行了肆意的嘲讽与异化,揭露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暗面,进而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这是与作者痛苦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1877年至1882年黄遵宪任驻日参赞期间是其意识形态形象的构建时期。具体表现为,同源日本形象,即日本在景物、文化、风俗、日本人等方面均呈现着类中国形象;异类日本形象,即日本在风俗和文化上呈现出淫俗形象和背信弃义形象。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传统的天朝上国世界观、过往文人志士对日本的集体想象以及居日期间日本文人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韩雅琦 《留学生》2009,(1):46-49
举起爱国主义大旗的左峤;可以说,在广大留澳自费学生中,左峤算是一个异类。他最见不得身在海外的个别中国人不拘小节而自毁形象。  相似文献   

17.
冯春园 《双语学习》2007,(11M):210-210,212
在作为“三幕日本悲剧”里一幕的《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使一完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深入人心。而华裔作家黄哲伦巧妙的把这部名剧容入他的剧本《蝴蝶君》,并颠覆了这一根深蒂固的东方妇女形象。本文在解析“蝴蝶”形象的同时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蒂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男人对东方女子形象幻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神雕侠侣》中因杨过而"误终身"的女子,共有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郭襄、郭芙等人,她们是迷失在"成人的童话"之中的一个个"美丽的"却又"被损害了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解读这些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而观照现代人的爱情观念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清代蒲松龄所著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其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并涉及许多有关婚恋的问题。本文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主体,对婚恋故事中女性所体现的主动性、男性对女性的精神依恋、两性关系中的进步观念和人与异类女性的婚恋进行了阐述,力求发掘这部文言小说所包涵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塑造了大量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伟烈女子、贤良女性、恶劣女子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蕴含着作者对女性的的深刻认识,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