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失范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言行,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言行.教师行为失范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违背教育要求和教育规律,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那些不良的言行.  相似文献   

2.
罗朝猛  张洁 《中国教师》2020,(5):117-120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1]。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法律相对完善,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制度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本文拟就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问题展开探讨,为我国实施教育惩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师德失范一般是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媒体对各种师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公众对师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师德失范行为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由于高中教育的特殊性,高中教师的师德失范更成了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管理部门加大了高中师德监督与考核的力度,纷纷出台了各类考核办法,开始尝试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5.
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在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时和学生交往中的一件小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甚至让学生终身难忘。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出现自身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教育中的反道德现象。教师的这种有悖于道德规范甚至非法的言行,削弱了其在道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和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造成我们教育中的种种失误。一、偏爱和歧视让教师戴上了有色眼镜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偏爱(特别是对服从听话、成绩较好…  相似文献   

7.
黎燕 《中学教学参考》2010,(27):116-116
所谓心理交流,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相似文献   

8.
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教育中的体罚事件逐渐消失,但更隐蔽的心理伤害行为却在一些学校中滋生蔓延开来。小学六年级学生王竞同学因为偷了同学文具盒的东西而被教师在其脸上刻上“贼”字,四川教师蔡某罚学生吃塑料片,云南教师潘某罚学生吞下1000只活苍蝇等等恶性事件给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心理伤害的含义及特征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在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过程中的教师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伤害的特征主要有:(1)非明确目…  相似文献   

10.
贾苗 《教育艺术》2008,(3):31-32
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达到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波 《科学教育》2007,13(6):89-90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惩罚的教育功能,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师的不当教育言行情况广泛存在,此类问题也早已是学生家长及教育部门关注的话题之一。教师的不当教育言行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教师不当语言、教师不当行为还有教师的不当非语言行为。这三种教师不当教育言行在农村学校时有发生。农村教师的不当行为受农村教育环境、农村学生特点等、各方面影响。教师的不当言行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伤害到学生的精神,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教师的不当言行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还会危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农村教师不当教育言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惩罚性教育指在幼儿园中通过对幼儿实施批评、责罚等形式,否定幼儿的言行,从而制止其某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惩罚性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良好的规则意识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不能正确区分惩罚和体罚、园方及教师不敢惩罚幼儿、惩罚过程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等问题。惩罚性教育要以爱为起点和终点,树立正确的惩罚教育观,要有公平性和持续性,要把握好惩罚性教育的“度”,要注意赏识性教育与惩罚性教育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师德教育曾经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唯一治理模式,后来演变为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治理模式之一,但其始终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基本或首要治理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师德教育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往往沦为工具主义、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温床”。工具主义、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师德教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会分别通过认知偏差机制、情绪无感机制、意志伪善机制导致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基于此,为防治师德失范行为,提出建设学校伦理实体,将伦理道德决策纳入师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倡导参与式讨论与实践,将教师共情置于师德教育方法的中心;监测并调控学校伦理道德氛围,优化监督、问责、惩处的师德管理举措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不良言行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不良言行较过去大量减少,但仍隐性地存在。教师不良言行产生与社会环境影响、职业道德的缺乏、心理素质欠佳、教育艺术贫乏等诸多因素密切有关。为此,要重塑教师的职业道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纠正教师不良言行。  相似文献   

17.
薛文平 《中国德育》2004,(5):30-30,42
学校德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现行为。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自身道德行为“失范”,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逆现象。教师的这种有悖于道德规范甚至非法的言行,削弱了道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和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行为失范生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存在.他们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他们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关注行为失范生,了解其形成原因,寻求矫正方法.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惩戒失范的表现 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运用惩戒当中,存在着两种失范情况,一种为惩戒缺失,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为惩戒无度,即惩戒不恰当,没有掌握好度。惩戒缺失,是指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行使教师的惩戒权,导致教育惩戒的实际缺乏。一般来说,“教师的惩戒权是教师的一种权力,是教师根据其职业而享有的一种职权。”它是教师基于身份而拥有的一项行政权力,同时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时就必须行使这项权力。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然而,  相似文献   

20.
教师行为失范是相对于教师教育规范而言的,马和民在《新编教育社会学》中认为: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人行为合理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凡是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 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教师行为是教师价值生命中真善美的外在显现,他们的一举一动显示了教师之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认知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