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构成中韩蛇郎故事的主要共同母题进行比较,包括蛇变形、人蛇婚和考验母题.通过比较揭示两国蛇郎故事内容上的共性及个性,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原始意识、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的大量存在使蛇(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表象"。 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起源的分析,发现"人首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体现的原始人类的精神。从而认识到 在原始思维的内在结构中蛇的形象占有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读蛇女神话传说,运用人类学知识破译原始蛇女的成因,对其从神—妖—人的形象发展链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最终找到蛇女母题化意义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首蛇躯的女娲,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既是补天的大英雄,又是足智多谋的造物主。汉代以来的王延寿、马融、曹植、江淹,在其赋中借女娲神话以表达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文学倾向,经过他们的大胆尝试与不断改造,女娲神话终于开始步入文学化的正轨,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蛇年说蛇     
蛇,为古代图腾“蛇,龙之类也。”(郑注:《洪范》)蛇,龙原系一物,相提并论。后来,龙渐渐演化为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形象。在古代,蛇似为氏族族徽图腾。(“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属”。)美国弗利亚美术陈列馆藏有一晚商青铜人面盉(“盉”,音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象壶,有三条腿。)。盉盖雕似八面形,具二角(又一说,系由男根崇拜演变而来的头饰),盉身饰以蛇纹。依《山海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记载,则此类图像可能是黄帝系统的氏族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蕴含着海洋文学的母题原型,是古代海洋小说叙事之祖。中国海洋文学对海洋神话母题的围绕与衍行,是海洋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人与大海的深层生命牵系,使海洋小说的发展实现了“由神到人”的过渡,神话对人类的支配力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说“蛇”     
声声爆竹送金龙,户户桃符迎玉蛇。农历己巳是蛇年。蛇或讲蛇神在世界范围里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常见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大神女娲、伏羲均是人首蛇身。《艺文类聚》卷二引《帝王世纪》有“庖羲氏……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的说法。我们从武梁祠石室画像和东汉石刻画像等材料中也可以看到,女娲、伏羲都被刻画成人首蛇身的神。还有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篇》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山海经》中的轩辕、雷神、烛龙、窫窳等山神也都呈人面蛇身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作为古典文学中人蛇之恋的典范,透露着人蛇之恋在伦理社会中的处境与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0.
神话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认识,因而神话的叙事结构极具想象性和象征性。九头蛇的神话便充满了想象和象征意义,世界各地多有相关神话,其中有些经过不断的演变流传至今。文章比较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九头蛇相柳以及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许德拉,探讨了其源头形象及流变发展,发现了不同民族的九头蛇神话存在相似的英雄除害和治理洪水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王立教授的《古代小说母题与佛经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填补空白的力作,很有说服力和启发性,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教授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入手,进而从事古代小说中外影响的比较研究,其着力点在主题学的母题研究上,又能触类旁通。他十余年来已发表六、七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神话的创世神盘古体现了无私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理应受到人民的尊重与爱戴;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中的创世神宙斯的形象却与残酷、纵欲等贬义词相联系。为什么西方文化会将这样一位看似满身缺点品行欠佳的神灵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本文拟从古代人民生存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观出发探讨中西二神的差异以及宙斯作为主神受到崇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劳伦斯和徐小斌的同名小说<羽蛇>,二者都体现出了回到原始、返朴归真的人类情绪.在对古代墨西哥神话传说中"羽蛇"形象的运用上,劳伦斯将它复原为古代的神祗,徐小斌将它化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反衬原始精神在现代的迷失.两部作品的原始主义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向往神性,呼唤真我;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和谐两性关系的企盼,希望世界重新拥有生机.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小说中的狐仙神话深受儒教、佛教、道教、中国古代先民的神性意识多元文化的影响。根据比较故事学的理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狐仙神话可以看作为母题链,能够从中提取出动物托梦、轮回果报、修炼成仙、白色动物和动物感恩五个母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折射出期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传首制度可能源于战争中的军功制度。被传首之人有篡权称帝者、反叛政府的地方官员、反抗政府的起义首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中的反叛国王或敌国中的重要人员、被诬陷杀害的政府官员或自任地方官职者等。传首的目的地一般为中央政府首都所在地,或传至他国,也有传首到地方者。少数所传之首最后被漆而藏之,部分为人所葬,大部不知所终。传首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六:验明正身、传送方便、保障安全、告示天下、邀功请赏、讨好异国。清朝末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首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山地区流传的壮族麽经洪水神话主要包含两个母题:葫芦避水母题与怪胎碎尸化生母题。前者是葫芦崇拜的直接体现,后者则与古代献牲仪式关系密切。二者实质上均为壮族民间生殖崇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1964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小西关发现的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自从被发现以来,不断有学者著文考析。可是,一直没有人对嫦娥奔月画像石背后所隐藏的图像学意义进行研究。本文试以美国著名美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嫦娥和女娲、嫦仪等是一个神祗,很有可能是最早的原始部落或氏族的女酋长,正因为是原始部落或氏族的女酋长,所以其后人把本部落崇拜的龙(或蛇)图腾形象与之融合成为一种人首蛇身的神像。因此,汉代人在营建墓室时,把嫦娥奔月画像刻在墓室的“天界”部分。  相似文献   

18.
古代希腊神话折射了西方文明中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种人文主义的形成同爱琴海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希腊的社会历史、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文学、艺术和体育。同时,也为近代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因爱离魂"是古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这种母题的产生和流行,既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魂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人类特有的爱情心理相契合。它以浪漫奇幻的方式叙写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故事,折射出封建时代礼教伦常对人性的压抑,表现了作家对人性原欲的肯定和对女性婚姻状况的关注,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敦煌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中的狮牛搏斗图像入手,梳理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认为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该图像母题广泛流行于古代欧亚大陆,其产生于动物生态中的狮子捕食场景。从丝绸之路向外延伸,梳理了狮牛搏斗图像的发展脉络,并试图解释其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