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崭新的历史局面,还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辐射下,引起各项事业的相应变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改革旧的依托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体制,适应市场经济接轨,建立起由国家宏观调控、依托市场经济对人才和科技需求,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为什么必须相互适应?怎样才能相互适应?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当前的困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现在从下述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让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又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有关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如何适合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使之协调发展,十分重要。一、高等教育具有要适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性质首先,政治经济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是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在菲律宾,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导致了这两者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政府与高校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其经历启示我们: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众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只能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 ,在西方其应用领域早已延伸到了许多非盈利组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校市场机制的建立 ,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 ,在高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十分必要。借助市场营销的观念和基本原理 ,指出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建立人才需求动态预测机制 ,改革招生运行方式 ;不仅应研究人才的需求市场 ,还应研究人才的供给市场。只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 ,才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这一切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和方法、供需双方的沟通协作等各个方面实施改革 ,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创造能力和振兴经济的根本途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自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一、实施素质教育要创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面对21世纪市场化、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更加重视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们即将迎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对人才的需求赋予教育以艰巨的历史使命。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创新教育体制和拓展办学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分析我国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考察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对中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获得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服务。探讨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主要是战后)的相互关系,在个性中发现共性,在共性中认清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于目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祖国大陆,尤其是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大量的事实证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化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国各省份中,吉林省的高等教育有较好的基础,多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如何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当认识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推动高校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大量的事实证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国各省份中,吉林省的高等教育有较好的基础,多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如何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当认识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推动高校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教育管理思想近百年的发展史来看,在很长的时期里,无论是科学管理学说、人群关系学说还是官僚组织学说,都把学校看作封闭的系统,结果未能充分揭示学校组织的运动规律。 五十年代末,社会学家塔可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在一篇论正规组织的文章中描述了组织生活的三个层次:1、技术系统,这在教育中就包括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程序;2、管理系统,在这里管理人员被看作组织内部事务的协调者,同时又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中介;3、制度化或称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依存于经济基础,受经济和科技发展程度的制约,教育若能适应经济需求就能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达27年,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空间,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有两种活动方式(教与学),有一种关系(适应关系)。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新课程的观念看学习方式,它是较之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等方法、技术层面的外在表现,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智慧、性格层面的内在品质。学习方式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实践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必须关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有两种活动方式(教与学),有一种关系(适应关系).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逐步形成英语能力的双边互动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创造性,才能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相互发展.具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有两种活动方式(教与学),有一种关系(适应关系).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逐步形成英语能力的双边互动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创造性,才能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相互发展.具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1988年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达1092.3亿元,比1949年的36.6亿元,增长了28倍多。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但民族地区人才短缺,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