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1863~1949)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描写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一支游击队在同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成长的故事。中文译者是著名的翻译家曹靖华。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大夜弥天的黑暗的中国,鲁迅以普鲁米修斯盗火的革命精神,冲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重重障碍,向中国人民热情介绍苏联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他在《答国际文学社问》一文中曾经说过:“我看苏维埃文学,是大半因为想绍介给中国,而对于中国,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鲁迅在这里所说的“战斗的作品”,也就是指那些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文学创作,如《铁甲列车》、《毁灭》、《铁流》等。其中,《毁灭》是鲁迅经过慎重选择后亲自翻译的。这部由法捷耶夫于一九二五——九二六年写成的长篇小说在苏联问世后,曾被看作是“无产阶级文学前线上的胜利”,(V·弗理契:《关于  相似文献   

3.
匈奴分裂的原因和呼韩邪附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宣帝晚期,中国北方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分裂,一部分以郅支单于(公元前56—36年)为首,逃奔中亚;另一部分以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8—31年)为首,亲附中原汉王朝。匈奴统治集团为什么会分裂?呼韩邪附汉有阿历史意义?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对此作出了错误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3月,鲁迅以三闲书屋的名义将他以宣纸换来的苏联单幅与插图木刻,选出59幅编成《引玉集》,以供那时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参考。其中第六页刊有一张毕斯凯莱夫所作的"国立美术馆图书室"。有趣的是,鲁迅称它为"藏书图记",而不称之为"藏书票"。毕斯凯莱夫是苏联著名木刻版画家、插图画家,作品有《铁流》《安娜·卡列尼娜》等书插图,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相似文献   

5.
一 列·尼·尤罗夫斯基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担任过苏维埃政府经济领导职务。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的有《币制改革的途径》(1924年)、《1914—1925年俄国货币流通的变迁》(1926年,日译本名《苏联货币史》)、《苏维埃经济制度中的计划与平衡问题》(1926年)、和《苏维埃政权的货币政策,1917—1927年》(1928年)等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曾高度评价鲁迅亲自译印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象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末,鲁迅是怎样译印《毁灭》的?《毁灭》对中国革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如所周知,《毁灭》这部长篇小说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一九二六年,一九二七年正式出版。鲁迅  相似文献   

7.
《静静的顿河》(以下简称《静》)是苏联时代俄罗斯学的杰出代表肖洛霍夫化了十四年时间(1926——1940)写成的史诗性作品。因为作家写《静》的第一卷时还很年轻,以致当时和后来的一些评论家怀疑作家剽窃了一位白匪军官的日记。有关《静》的公案今年才尘埃落定,肖洛霍夫不是“犯罪嫌疑人”,百分之百是《静》的作。这令那些怀疑陷入尴尬境地。遗憾的是,这个“平反昭雪”是在作家逝世多年之后才进行的。但毕竟聊胜于无,肖洛霍夫若地下有知,该可以瞑目了。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发表了教师—实验家第一次座谈纪妥《合作教育学》(译文载本刊87年第4期)之后,引起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其间,出现了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论战,反映在本刊1987年第5期译载的《创造的权利》和《科学与实践的结合》等文章中。1988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又发表了第二次座谈纪要《个性的民主化》(译文载本刊88年第4期),再一次引起论战,反映在本期所载的两篇文章中。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虚构》,作者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В·Т·利乔夫;另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利哈乔夫的虚构》,作者是苏联《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现将两文同时发表,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语十二册《书的故事》一课中写道,一位卖票的青年工人一看到书架上的《铁流》和《毁灭》这两本书就爱不释手。这究竟是两本什么样的书?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铁流》和《毁灭》都是描写俄国十月革命初期的游击战争的,三十年代初分别由曹靖华和鲁迅翻译介绍到我国。《铁流》的作者是绥拉菲摩维奇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教师报》3月17日报道,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最近委托苏联大使馆官员向中国的小学生转交了他的—封信。这是他在接到中国四川省云阳县一群小学生写给他的信后的复信。四川云阳的小学生张阳和熊树慧(音译)在他们寄去的有上千名中国青少年签名的信中说:“苏联是一个辽阔  相似文献   

11.
瓦连京·格利高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是活跃在当代苏联文坛上的一员骁将。二十几年来,他一直围绕着精神道德问题进行艺术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苏联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小说家之一。所以,老作家扎雷金在《评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中说:“瓦  相似文献   

12.
<正>法捷耶夫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青年近卫军》等,不仅在苏联,在上世纪中、下半叶的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捷耶夫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虽然并未有会面机会,但因为作品,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相知颇深的文学之缘。一1927年,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以刻刀般的笔触,描绘了1919年西伯利亚滨海苏昌地区一支游击队的战斗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领150余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中世纪》论文集第42卷(1978)发表E·B·古特诺娃《苏联中世纪学十年(1968—1977)》一文,对这十年当中苏联研究西欧中世纪史方面的工作情况做了总结。文章内容大体分为概况、学术成就、新动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等四部分。这里仅就前三个问题向读者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四月号的苏修《自然》杂志,在《旅途通讯》的标题下,发表了沙俄间谍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上校率领的一支“考察队”于1883——1885年在我国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进行间谍侦察活动过程中给沙俄陆军总参谋部的十六件呈文、报告、电报和书信。这些资料是由一个名叫阿·伊·伊沃尔金的苏联“历史学家兼作家”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22,(4):8-9
[家风故事] 四处搜罗"闲书" 1928年10月,鲁彦周出生在巢湖鲁集村,8岁开始读书,在私塾一直念到15岁,期间,天资聪颖的他在学习之余,还四处搜罗"闲书"看,《西厢记》《左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平山冷燕》等,他全看了个遍. 那时,他还看了 一本新书,是苏联的《铁流》,这本书别具一格,他从未见过,看...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学术界,很有一些汉学家,例如美国的费正清,苏联的费德林,捷克的普实克,瑞典的马悦然等,都可称为海外汉学巨子,他们都撰有一批影响深远的汉学巨著。费正清(John K·Falrbank,1907—)是位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关于中国历史的著述甚多,如《美国与中国》,《剑桥中国史》第六卷。前者论述中美关系;后者译成中文后改为《剑桥中国晚清史》,因其内容是1800—1911年间的中国历史。成书于1979年的《中国:传统与转变》,是他晚年与日本学学者赖肖尔(Edwin O·Rtls  相似文献   

17.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著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家。他先后发表了150多种著作,有的已在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有的已成为苏联广大教师的“必读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著作中,根据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志刚 《小读者》2012,(1):32-33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支虎虎生威的“文学湘军”.韩少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成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与主将。1986年。韩少功南下海南,先后主持中国最具理想情怀的纪实杂志《海南纪实》和最具先锋气质的文化刊物《天涯》。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散文艺苑中,曹靖华先生是一位辛勤耕耘历久不辍成就卓著的业余作者。他的毕生精力虽然主要倾注在教学和翻译方面,但那些出自他锦心绣口的华彩文章,却为许多散文爱好者所倾心,所动情。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生于1897年二十年代,曾两次赴苏,并任教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学院。三三年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建国前,曾先后在北平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大学等校任教,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任北大俄文系主任、教授,同时以更大的精力翻译出版了许多俄文书籍。契诃夫的《三姊妹》、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瓦西列夫斯基的《保卫察里津》、裴定的《城与年》、肖洛霍夫的《死敌》、《契诃夫戏剧集》、《盖达尔选集》等二十余部译著,皆出自他的手笔,他还编译了列宁的故事、传说,斯大林、夏伯阳的传说和苏联民间故事《魔戒指》、《蓝壁毯》等,被鲁迅称为“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20.
法律行为是否合法,这一问题在中国学界引起争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一说,源自对苏联民法学者阿加尔柯夫错误观点的继承,且这一观点在苏联(及俄罗斯)学界基本不被认可。但事实上,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的观点,在我国民国时期学者以及苏联(及俄罗斯)学者中几乎已是通说。《民法通则》中"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这一观点,与其说是对阿加尔柯夫错误观点的继承,倒不如说是对理论界通说的合理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