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希望通过对甘肃报业集团手机报纸的运营期间使用情况的调查,掌握手机报纸这一新兴媒体在甘肃市场运行中的受众满意度。根据这个目标,我们从用户背景着手,调查分析受众对手机报纸的内容、形式、收费、发送时间四点为衡量满意度的变量。  相似文献   

2.
人际传播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而推动人际传播发展的工具,更能在诸多领域推动人类文明整体进步.本文通过介绍分析社会发展中几样信息工具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及其对当时社会人际传播方面的影响,分析新工具可能形成的对人际传播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艺颖 《新闻世界》2014,(7):241-243
作为一款兼具通信、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凭借其低廉的运营成本,受到了大学生用户的青睐。随着微信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新功能的不断发布,其功能特点和传播模式愈发清晰。本文从微信的基本功能出发,通过对安徽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田钰佳 《传媒》2015,(15):70-72
媒介融合语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表达方式、人际圈子扩展等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的形式,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沈野萤 《今传媒》2012,(11):35-36
随着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不断与传统媒体对接,又不断地将之超越,在从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手机媒体已经比报刊更互动、比计算机更普及、比广播更丰富、比电视更便携,手机传播成为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部分,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学生群体成为网民的最大群体,其中人际交流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QQ、微博、人人网、飞信等即时或非即时的通信工具则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网络媒介。新兴的网络人际传播方式带给了大学生与传统的交往方式不同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媒介的深入使用,由此而产生的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依赖问题引发各方关注,"网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等概念被学者相继提出,并加以佐证。本文将以QQ这种人际传播的新形式为例,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依赖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围绕微信使用是用语音发送还是文字键入,在传播效果上有哪些不同?总体来说,语音发送和文字键入均不可偏废,传媒技术发展对人际传播的关键性影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8.
当今媒体系统以无所不在、融合以及网络化为特征,但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仍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模式、现象和行为越发重要,而常见的网络传播概念并不适于描述和研究它们。因此,本文尝试提出网众传播、网众和网络化用户的概念,这一组概念脱胎演化自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理论。本文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相互联结,构成了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成为网络化用户。网络化用户的集合即网众。网众通过社会性媒体生产、发布和接受信息,发动并参与了网众传播。而网众与网众传播,可以成为一种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玮 《新闻世界》2010,(4):82-83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档案意识是指社会对档案的认识程度。它决定了人们对档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决定了档案用户对档案需求的准确表达,支配着档案用户的档案行为。人们对档案信息认识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和国家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数量庞大的群体,其档案意识的强弱将对整个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带来深刻的影响。为此,着力培养大学生档案意识,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高校大学生档案意识,并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大学生档案的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4.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促进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本文对东南大学部分在校学生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以及信息安全道德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予以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该论坛主题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与网络时代的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技术与广告传播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工具,亦是广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媒介伴随传播这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演进一脉相承,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显现出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且愈益丰富多样。尽管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传播是以报刊媒体的大众化为标志,而事实上.自人类诞生起,信息传播与交流就一刻不曾停止,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剩余产品交换及社会分工以来,具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信息传播就开始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媒介即承担起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作用,只不过彼时的广告活动直接与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相关联,媒介的存在也更多地依附于人类自身或现实借代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档案文化全媒体传播行为、动机及其需求满足情况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档案文化全媒体传播的总体需求比较高,但各方面的需求满足结果各异,其总体需求的满足情况也不太乐观,呈现出偏低态势。鉴于此,本文认为应从调整信息内容结构和提高用户对档案文化的认同感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档案文化全媒体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外来务工人员是一大特殊群体,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本文就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问题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查.经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存在代际差异,他们的符号资本是其身份认同的决定因素,而他们思想观念的差异则来源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