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根据蒯因论题"认识论成为心理学的一章",有些哲学家例如普特南等认为,自然化认识论拒斥了认识论的规范性问题,因而是纯粹描述性的。通过对蒯因文本严谨的解析,我们发现,自然化认识论并未抛弃规范性;相反,蒯因还有过建构理论的理想和实践,依然在探讨真理问题,还尝试建立科学预测的若干规范,等等。总之,自然化认识论仍然是规范的。  相似文献   

2.
3.
山川大地、蓝天白云,飞鸟走兽、春花秋月……造就了古往今来那么多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也使学生插上了写作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是当今西方哲学中极为盛行的方法论原则。它承诺物理主义的本体论主张,即我们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自然的世界。任何事物或属性,只要能在自然秩序中找到其实现的充分条件,就能得到自然化。福多对心理过程的解释贯彻了自然主义原则,通过计算机类比和形式逻辑的启发,把心智解释为句法驱动的机器。  相似文献   

5.
意向性的自然化是意向性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自然主义命题之下的一个理论要旨。当代心灵哲学对意向性自然化难题的求解可谓观点杂陈、方案林立,各种流派、理论之间的纷争更是渐趋激烈。其中,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论自然化进路在当前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理路的提出展现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和方法特征,从而为意向性的自然化解释提供了一种较优的可能性选择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表明:认识论自然化倾向在Kuhn或Feyerabend之前就已存在,反抗相对主义的目标使之成为思潮并贯彻到语言逻辑中。然后试图案例性地解决自然化的难题:约定方法论的自然化和纯逻辑的自然化问题。这样,我们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规范自然化──规范具有经验可错性来源和价值可错性去向。  相似文献   

7.
奎因的自然化认识论要求将认识论看作经验心理学的一章,对作为自然物的人类表层神经元之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研究。物理的人类主体如何在其贫乏的输入而产生汹涌的输出,从而使自然理论超出现成证据的。奎因所要摈弃的正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传统认识论,拒绝在经验认识论过程之外寻求先验预设的帮助,我们只能在这个过程自身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奎因如此认识论自然遭到一些哲学家的批判,尤其是其自然化认识论隐含着取消规范性的危险。认知规范不是在认识活动开始之先确立,而是在认识活动过程中完善,这是令传统认识论者匪夷所思的。这种相互争论背后的原因一直以来受认识方法论决定的,解决如此难题需要我们重新理解认识论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9.
广播录音报道的音响是新闻的补充、修饰、点缀,用好音响,录音报道会更加生动,富于可听性.本文从目前部分录音报道音响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如果规避这样的问题,实现录音报道音响“自然化”入手,有理论,有实例,观点清晰.  相似文献   

10.
休闲就是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表现为:第一,人向自然的回归,这是休闲的生命结构,表现为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身体的热爱;第二,人的本性自然化,这是休闲的情感结构,是休闲的本质规定;第三,人自由地掌握运用自然规律与技巧,这是休闲的理性结构,体现为"度"。对自然对象的规律及运动技巧的掌握以及道德法则的遵守、运用,需要人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大量的理性。这种三维一体的休闲界定是对休闲本质的全面建构。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是实践美学在新中国诞生以来面临的新问题,生态美学维度是实践美学有待发展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哲学与美学命题,集中于实践美学中“人的自然化”相关研究,围绕生态人文研究中目的合于规律、人类合于自然以及自然它者目的这一中心结论,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整体关系做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哲学"从渊源上看,是分析哲学和自然主义传统主导下的自然化运动进程中的一个"副产品"。信息哲学与自然化运动的内在关联性,可从其逻辑起点的发生学演进中获得确证。作为自然化理论之一的信息哲学,并非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未来能否出现独立于自然化运动的"哲学的信息转向",既取决于信息哲学自身的发展,又取决于其他自然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和逻辑结果,是在自然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调整,即把人对自然的单纯改造征服关系调整为情感性、诗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的人化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是以人的意志、目的、愿望去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目的和愿望,是康德所说的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人自然化则是在自然人化的基础上重新提倡人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家园和精神归宿,从情感上依赖、尊敬、欣赏和敬畏自然。自然的人化建立的是工具本体,人自然化是情本体的确立,是在人向自然的情感归依中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自然的人化是人类文明的建立与进步,人自然化是对这个文明的反思与批判;自然的人化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人自然化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向自然母亲的回眸与依恃。人自然化的具体内涵包括身体自然化、环境自然化和心灵自然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心理学总是围绕着它的最基本问题即意识问题而展开。自然主义的知识社会学背景使得主流心理学家把意识看作是"自然的",意识存在等同于或类似于自然存在,受制于自然存在所服从的时空法则和因果关系。现象学认为,意识的重要性在于意识先于世界的"本体先在性"以及它的根本的指向性,即意向性。心理学不仅需要研究特定的意识经验的内容,还需要研究意识经验的动作以及在意义所指的活动中意识经验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采用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写实主义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进行细致琐屑的描绘和呈现,在情节模式的建构上放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突出情节、营造戏剧性高潮的方法,而采用一种贴近现实生活日常情态的零散化、无聚焦的自然衍生的水平模式,我称之为自然化生。这种情节模式尽量弱化小说的戏剧性,使小说失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忠于现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今日中国小说尤其是乡土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规则、伦理规范、道德责任被认为具有"规范性"特征和要求,对这种"规范性"的理解和解释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道德"错误理论"论辩的一种前提、伦理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争论的根源。规则和伦理规范如何能够提出"要求",因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物?这些更基础的问题在于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实质。在制度性事实理论的基础上,一种对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说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错误理论的问题所在,也可能为伦理学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种"自然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奠基的心身问题传统以分离主义和理智主义为特征,假定了心灵与身体分属于绝对不同的性质和范畴,这是心身问题陷入困境的根源。对意识研究的自然化框架虽然也面临笛卡尔传统范畴的限制,但它通过对大脑神经机制的深入剖析,较为细致地解释了意识的统一性、意向性、主观感受性等独特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显著特征是把认识论看作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即经验心理学的一章,研究人这种自然物的神经系统受到输入性刺激后如何产生关于世界之看法的输出性刺激。金在权指出,这种神经系统之内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因果关系,这使自然化认识论放弃了关于合理性的辩护职责,从而失去认识论必备的规范性。普特南指出,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所谓“规范性”,要么是不协调的要么是空洞的。笔者对蒯因关于规范性的阐述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具体地揭示了其中的若干矛盾。总之,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丧失规范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然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