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出乎意料地发现学生对<采莲赋>和<西洲曲>很感兴趣.我想只要学生喜欢,不妨把它作为交流的一个兴奋点,通过这两首诗去打开作者尘封的情感,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全篇.于是,我在课堂上增设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过程】(一)导入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苏格拉底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该怎样活着?(二)思考:你为什么而活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二)赏析《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1.介绍作者,以课件出示给学生。2.理清结构:给学生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理清结构。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废名的小说是树荫下闲坐者的文学,可是读罢<桃园>,我却没有闲坐者的轻松,反而在树荫的摇曳的斑驳的投影中感到丝丝的惆怅与悲哀.<桃园>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生的悲剧故事,这个故事哀婉,散漫,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浓浓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妈妈,你看,彩虹!""美吗?""美!""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阳光?我们平时见到的阳光,为啥没有这么美呢?""因为在雨后,空中留存的雨雾把阳光折射了,从而产生了七彩的光芒。这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的挫折,折射使阳光更美丽起来,挫折也会使人生更美丽起来。""妈妈,我知道了,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  相似文献   

6.
我不流泪     
生活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人生中的每件事都不可能尽如人意。面对挫折,你可能会退缩,会流泪,而我却说:“面对挫折,我不流泪!”  相似文献   

7.
<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它那诗化精粹的语言,灵动飞扬的想像,营造了童话般的纯真境界.所以,积累语言是本课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按照往常的惯例,只要学生摘抄并熟记美句,就完成了这一环节.可是我突然发现学生懒洋洋的,为什么一落实到积累上学生就没有兴趣了呢?我有点恼火了,正要责备学生时,突然想到,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手段太陈旧了,就像人的口味,每天都吃山珍海味也会乏味的.能不能换一种形式的摘抄呢?把其中最精美的句子,以诗的形式组合会达到什么效果呢?于是,我首先作了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在教学<惠子相梁>时,有学生提出:课本把"惠子相梁"翻译为"惠子在梁国当宰相",而后面又说惠子是"战国时宋国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时我一愣,备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无法给学生以解释.我说:"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注意到.你的问题很有意思,课后你们可以研究一下."学生若有所悟.下课前,我要求学生回家阅读庄子的相关材料,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第二天一上课,就有学生提出:梁,当时是宋的国都,课本上的说法是将国都代指国家,因而,书上的解释没有错.接着,又有学生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我随即对学生深入研究的做法和不迷信权威的勇敢表示了肯定.发表见解的学生非常高兴,其他学生则瞪着钦佩与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过了一段日子,我教学<曹刿论战>前,请学生预习文章第一段.课上就有学生提出:课本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一句中的"信"解释为"实情",这是不正确的,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应该解释成"信用".在这以后,不断有学生提出与课本上或老师讲课不同的观点,先是字词的理解,句子含义的解释,到后来,学生对文章的人物、主题和谋篇布局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讲<狼来了>.故事讲完了,班级里不仅没有我想象中的凝重,孩子们还嘻嘻哈哈地说笑起来.面对孩子们这番举动,我颇感不解,于是与他们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藤野先生>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练习一"是填表,让学生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学生一般是根据各种教辅资料写出和<教师教学用书>相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由于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学习<电工基础>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自己教学研究所得,试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案例]<我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营造愉悦氛围.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说说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最早见诸1979年第4期的<诗刊>上.从那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而倍加喜爱.上个世纪末,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版编在第一册),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它定位为"爱情诗".事隔多年,诗人突然宣称这是一首和恋爱毫无关系的诗歌,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洪贺廷老师的<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一文,据此提出不应把<致橡树>看成是一首爱情诗,并批评人教版教材把它说成爱情诗是不妥当的.那么,<致橡树>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又为什么是爱情诗?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否妥当?我想,这是涉及到文学作品阅读规律、范式以及教材编写原则的问题,因此,思虑再三,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怎样才算是备学生呢?这次教学<祝福>,我一改过去的做法,在尝试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教师备课、实施课堂教学的丰富而鲜活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如何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真正激活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呢?我在<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四篇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取了巧设情境、以趣促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感谢挫折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问,人人都害怕挫折、讨厌挫折,你为什么还要感谢挫折呢?的确,人人都害怕挫折,谁都不希望挫折光顾自己.但人生不会总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遭受挫折,主要是看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我也曾遇到过很多挫折,今年就有这么一次.  相似文献   

18.
<基础会计>是职业中专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着重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的基本思路是:以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的掌握为重点,要求学生迅速而又准确地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的经验及指导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体会,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上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品特的<回家>在题材、故事、人物、结构和意趣等方面一脉相承.比较二者,不但能彰显各自的戏剧张力与内涵,而且还共同呈现出一幅更为切近、深邃的人生画面.这既是一次作者与作者之间血脉关系的再呈现,也是一次作者、读者、观众与你我之间的心与心的面对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科学怪人">是苏教版一篇人选较早的课文,讲述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也译作"卡文迪什")几件生活琐事,表现了开文迪许默默无闻、潜心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牺牲精神.该文语言平白如话、事例简单、结构清晰、文字干净.从1994年至今,我先后执教三次,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征途中走过的蹒跚步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