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历史舞台,涌现了无数忧国伤时,深情慷慨的仁人志士,他们为时代精神所感召,为民族救亡而奔走,奋发蹈厉,前赴后继,演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剧。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1865—1921),便是厕身于辛亥前后一位颇著声誉,名重一时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宗仰上人(1865~1921),俗姓黄,名中央,又名用仁,字宗仰,别号楞伽小隐,宗仰山人,金山寺客人(支客?),自署乌目山僧,晚称印楞禅师。江苏常熟人。 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乙丑) 一岁 五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常熟。父祖辈在城南门外沿河开设米行。母赵氏,笃信佛教,为当地虞山(又名乌目山)三峰清凉寺信女。  相似文献   

3.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出了一个困扰着僧俗两界的理论命题:佛教义理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对立关系能否得以消解。洪州宗圆通而巧妙地化解了这对矛盾,并由此发展出僧人和士大夫两条不同的艺术创作道路。细致区分两者的差别,既有利于深入认识僧人的艺术创作,也有利于理清他们在相互影响中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4.
杨宝康的《沧浪集》具有创新性、时代性、逻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态度值得肯定的史学集。  相似文献   

5.
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如是已矣。初未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人之品,亦未可以其人之品而定其诗文之工拙也。  相似文献   

6.
陈沆 (1 785~ 1 82 6) ,原名学濂 ,字太初 ,号秋舫 ,湖北蕲水 (今湖北省浠水县 )巴河人。他出身于浠水望族 ,书香门第 ,自其祖父起 ,科甲世泽延续一百多年。陈沆自幼聪颖过人 ,十岁随父读书 ,以诗赋见长。十二岁应童子试 ,十五岁应试科举 ,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清嘉庆二十四年 (1 81 9) ,在京都保和殿对策 ,考中第一甲第一名 ,取得状元桂冠 ,授翰林院修撰 ,出任四川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 82 2 ) ,任广东省大主考 ,次年任清朝礼部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 (1 82 6)病逝于北京 ,终年 41岁 ,后归葬于浠水下巴河望天湖调军山南麓。陈沆…  相似文献   

7.
本是刘熙载(1813—1881)为自己的诗杂集《昨非集》写的序言。该集共四卷,收在《古桐书屋六种》中。刘氏是重要的艺理论家,他的名《艺概》,也在这《古桐书屋六种》之中。  相似文献   

8.
9.
孙子威同志的《美学沉思集》即将出版,我想写几句话,因为是我建议他编这一本集子的,就我所知,还有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要求。回顾一下解放以来的文学发展状况,在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的偏向就是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关于这个口号本身现在已有定论,这里就不讨论它),却很少去探讨文艺应该如何去为政治服务,轻视和忽视了文艺的特质和文艺规律,将文艺与政治(其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史上,对北朝的研究较冷落。过去的史家还公正,在正史中北周王褒因文名入载,而后来研究者几未涉及牛贵琥的《王褒集校注》可谓发轫之作。由于由南入北的变迁,王褒的风格更具清刚之气,因而以他为代表之一的六朝五言成为由“齐梁余风”向隋唐文学的高度繁荣过渡的关键。可惜文集早佚,其作品散见于各种类书总集之中。牛贵琥正是做了收集、考订与校勘的工作,并有研究成果见书。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七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了,我国进步的文艺界并没有被血腥恐怖所吓倒,并没有笼罩在一片悲观失望的气氛里,反而挺起胸膛,高举起革命的无产阶级文艺的旗帜。“太阳社”和“创造社”,就是当年的重要代表。蒋光慈和钱杏邨(即阿英同志)是“太阳社”的两名主将。《少年飘泊者》曾经打动了渴望革命的青年读者的心灵。《死去了的阿 Q 时代》敢于向伟大的鲁迅挑战,对这部杰出作品的评论并不确当,但却提出了一个惹人注日的问题:阿 Q 时代到底死去了没有?我们  相似文献   

12.
姚义古风新韵集》列入《长安诗词丛书》出版,作者经劝坎坷,命运多舛,但其意志高远,毅力惊人,写作是其减轻常人无法想象和忍受的病魔折磨的良方,更是其热爱生活,表现对社会思考之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原文]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②,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③。旬朔之间④,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⑦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  相似文献   

14.
邢福义同志把他历年所写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章筛选出若干篇,编成一本《语法问题探讨集》,要我在前面写几句话。福义同志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很多是我读过的,对于其中例证的详备,组织的细密,我有很深的印象。我因而想到,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人很多,而有成就的却并不很多,为什么?有人说,跟象棋比较起来,围棋易学而难精。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跟研究古代汉语语法比较,好象也有类似的情况。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无须通过文字训诂这一关,自然容易着手。可也正因为  相似文献   

15.
沈迦先生告诉我,《伍叔傥集》就要出版了,要我为它写一篇序。如今,大陆知道伍叔傥先生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作为跟随他多年、关系又较密切的学生,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但为伍先生的遗著写序,在我实在是很不轻松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陈世修搜集整理了冯延巳的《阳春集》,他于序中对冯延巳的词从创作背景、功能、风格等方面作了评介。本文在解读《阳春集序》的基础上,结合冯延巳的词作进行分析,对冯延巳词的风格作出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邢福义同志把他历年所写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章筛选出若干篇,编成一本《语法问题探讨集》,要我在前面写几句话。福义同志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很多是我读过的,对于其中例证的详备,组织的细密,我有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小女生殚精竭虑,编定了这本薄薄的《离别烟雨集》;此刻,一曲曲离歌似乎仍在我的心头萦绕着。是那轻轻弹拨缕缕别情的一把琵琶?是那漫漫黄沙古道中的一阵凄风?是那相对无言的一声长叹?是那暮春不堪冷雨的一地落  相似文献   

19.
郑森(1737—1782)是越南西山时代郑楹王的长子,景必十四年(1753)被封为世子。十四年后,郑楹去世,郑森登上王位后,将自己的旧作重新抄录成《心声存肄集》并自作序。这篇序,除了简要说明他编辑这部诗集的目的外,主饕是谈他“少观唐诗名家诸作”,读朱子  相似文献   

20.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平原村(今属万荣县)人。生于明洪武22年(1389年),卒于天顺8年(1464年)。永乐19年(1421年)登进士第。宣德3年(1428年)除授都察院广东道监察御史监湖广银场(寻差监沅州银场)。宣德10年(1435年)复除行云南道监察御史。正统元年(1436年)升山东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督学佥事,提督山东学政。正统6年(1441年)升大理寺左少卿。“掌印未及五阅月”,即因忤奸宦王振,下狱论死。寻削籍放归田里,“家居七年,闭门不出”,专事设馆授徒。正统14年(1449年)召为大理寺右寺丞。景泰元年(1450年)奉敕如四川云南督饷。景泰2年(1451年)诏复除大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