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宁  俞暄 《档案与史学》2015,(11):62-64
<正>上海话海纳百川、中西兼容,不但吸纳舶来语,也融汇各地移民乡音。2015年新晋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就是一位在小说《繁花》中完成沪语表达方式探索的作家。王小鹰的沪语小说《长街行》则通过一个女人和一条小街的命运展现了难以言传的沪语细微之美,反映了大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如今,上海话面临着传承保护问题。于是,诸如"嘎三胡"俱乐部之类的民间沪语兴趣组织络绎不绝。新老上海人一起学讲上海话,传承一方水土、一方语言。  相似文献   

2.
徐雁 《中国编辑》2005,(5):47-49
春去秋来,寒往暑至,太平时光如白驹过隙。未容屈指细数,由江苏凤凰台凤凰读书俱乐部主办的《开卷》杂志,已经马不停蹄地走过了将近4年的光阴。  相似文献   

3.
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皇帝”,那大概算是相当过了的恭维了,我们新闻记者听了,也不免”寒毛凛凛”的。但毕竟是有人这样恭维的。但即便是“皇帝”,总也还是人,总也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要被人”闲活”,更何况还只是“无冕”呢?既然要被人“闲活”,那就还不如自己“闲话”几句罢。比如说,我们记者老”斩”人家,批评人家会议的规格越来越高,指摘领导到处去开会、说话、打哼哈。然而记者有没有想过,人家开个会、搞个“发布”什么的,如果没有相当一级的领导去打哼哈,你发的稿子,能轻易见报么?据悉新闻行中有一条不成文法,举凡一般的会议,如有省市书记、行政首长到过,即在头版站住,若有常委、行政副职官长,也可在二版落座,要是没有这样的规格,就难办了。实也难怪,老总、夜  相似文献   

4.
参考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严格地说,只有从别人的观点中吸取精华加以提炼,为我所用.然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才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无可否认.由于读者不大深究作者所列的参考文献.编辑也不可能一一核对,以致个别作者采取了瞒天过海、自欺欺人的手法。如某刊刊登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葛民同志对此在《图书馆》93年1期作了评述):真正参考了的文献不列出,而与文章论点关系不大的文献却列出了一大堆,好让读者认为作者是研究了许多文章后才写成此文的。似乎参考文献越多,论文质量越高。有的…  相似文献   

5.
听有人说,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中有一条死规定:不管什么体裁的新闻,超过三千字者一律不能评为好稿。从评出的一九八五年全国好新闻作品看,确实没有超过三千字的。看来这条死规定兴许是确实的。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这条规定也许有些道理,也许有些片面性。其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没有那么些闲功夫去看长篇大论!其二,每张报纸版面有限,没有那么多空地方去登那些长东西!理由还会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反过来一想,又觉不然。拿文学作品打  相似文献   

6.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发现近十年中,有九年二月份的股市都出现了上涨。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红二月,成惯例;龙抬头,有盼头。”由此我想起了宋代魏华父的《迎富》诗:“才过结柳送穷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躯竞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俚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 ,每一回设置悬念 ,卖个关子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欲罢而不能。例如《三国演义》 ,第8回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写王允布置貂婵—吕布这条内线诛杀董卓 ,能否成功本回未交代 ,要到下一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中才给读者“分解”。第41回“赵子龙单骑救主”设置了悬念 ,第42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才揭示出结果 ,如此这般 ,一场“从曹操重兵包围中救出刘阿斗”的战事便写得跌宕起伏有声有色。悬念不断设置 ,后事必定分解 ,这是古代小说家的写作技巧 ,是非常成功的。没有悬念 ,…  相似文献   

8.
"书品"的"书",本指书法,以此为书名的,历代都有.南朝梁有一位叫庾肩吾的,在他的<书品>中,曾把汉至梁的书家一百二十余人,分为三等,每等再分三级,逐一评论,在书法理论史上颇有影响.这里说的可不是书法,而是图书.  相似文献   

9.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10.
闲话“请记者”朱劲干记者不到不开会,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会议报道更缺不了他们。凡是希望(并非都是必要)传媒进行宣传的会议,企事业或个人都会向记者发出邀请,包括一些时下所谓的新闻发布会。有的地区还派出专人分赴有关新闻单位邀请记者,...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来看,如何在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中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保证教材的优胜劣汰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8月在京,从《北京晚报》读到一则消息,北京市崇文区政府已将“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选入第二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北京的烧麦是清代一位王姓山西人引进的,今年《食品与健康》杂志第五期也有一篇文章说北京的烧麦是从山西引进的。北京人将烧麦列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因为都一处烧麦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还有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说某日乾隆皇帝由通州私访回京,曾在此小酌,烧麦吃得满嘴溢香。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股有奖收视热潮正充斥各地荧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报载,南京地区所有的电视台都在轮番发奖,长沙地区的收视奖品最高已达到一套住房,浙江卫视的竞猜面向全国,谁都可以拨打声讯电话参与抽奖,还有一些电视台,据说要将“有奖收视”升级为“奖你上电视”。“有奖收视”收住了多少观众的心尚不得而知,但“游戏”毕竞是低层的,收视者多是冲着奖品而来,为了回答那些简单而无聊的问题浪费了时间,分散了精力;有的题目答对了,剧情却没搞清楚;有人为了中奖,多次拨打声讯电话;有人自己没有看,却照着别人的答案打电话;为参加外…  相似文献   

14.
闲话退稿 退稿原本是编辑这—行当的优良传统,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退稿却似乎成了编辑们久违的话题。把如今一些编辑对退稿的态度和做派与昨日老师们对我的言传身教一比照,总觉有些老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5.
记者这碗饭究竟怎么吃?记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新闻学上的闸述甚详,新闻圈里的议论亦颇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全天候”统之。一日“不舍昼夜”。记者这职业,工作绝非每天8小时所能“了得”。“不舍昼夜”不但是新闻界应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记者这职业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一种工作方式。你说工作时间是8小时,下班路上碰到的新闻,8小时以外听到的新闻,要不要采,要不要写呢?当然要采,要写。  相似文献   

16.
“网”稿     
~~“网”稿@蒋跃新~~  相似文献   

17.
说“稿”     
“稿”,“禾”、“高”也。有“禾”又“高”才能成“稿”。“禾”,先须有种子。种子,种类繁多,单就小麦来说,就不可胜数。有的产量高耐水肥,有的产量不高却适宜山岗薄地;有的宜寒,有的耐热;有的抗倒伏,有的防锈病,各有所长。就一个地区来说,人们喜爱,土质适应,就可把它种上。要使“禾”长“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足够的水分,优质的肥料,充沛的阳光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人们精耕细作、锄草治虫,防灾防害等许多艰辛的劳动。“禾”要长“高”这么难,写稿  相似文献   

18.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自“出炉”以来就烦心事不断,还差点被北京保温瓶厂送上法庭。总算有惊无险,遇难呈祥。最近又一次幸福地得到解脱。据说在上法庭之前,经“有关方面”调解和协商,双方实现了庭外和解:《贫》剧获准继续播出,剧组和电视台则向保温瓶厂赔礼道歉,并在适当时候对保温瓶厂作实事求是的正面报道云。不知“张大民”对这个结局有何感想。从事情终于解决的角度说,是不妨偷着再乐一回的,解脱出来总是一件好事,而且也不同“割肉出血”,避免了伤筋动骨的痛苦。至于作正面的报道云云,本是份内之事,更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20.
拧开笔,打开采访本,正儿八经采访了,而往往抠不出满意的材料。可有时与人闲谈,却无意间创出“乌金”来,回想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两年的实践,就每每有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喜悦。1990年初夏,我回农村看望母亲,姐姐也来串门,她很健谈,她说我们种田不用愁,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落谷,小喇叭会喊会教呢。“小喇叭教你种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