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存在的双重性和人的发展说明人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自身内部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人与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主要手段,对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理解偏差,导致人的异化。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应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的发展摆脱盲目性而走上一条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发展、精神生活发展和政治生活发展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和时代背景,本力图从物质生活、精神化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方面揭示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着重突出人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统一,着重突出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统一,着重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是人的素质提高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着重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这一思想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注重人的精神家园的建构;培育人的可持续性;发挥其开发人力资源的功能并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颖 《陕西教育》2009,(7):88-88
一、音乐与生活有机结合。营造音乐教学空间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把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进行提炼、加工,并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其目的从宏观上说,能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并融入自然,使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又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美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教育,它弥补了理性教育的局限性,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引导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愉快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从而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审美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质生活,精神化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研究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关怀的基础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基础教育人关怀符合基础教育的本性。基础教育走向人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传统教育在把人作为工具对待的同时,教育自身也沦为工具。从限制性教育走向解放的教育,包含人的解放和教育自身的解放。基础教育为培养完整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基础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应当从分离走向融合,即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人的生活融合。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萁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进其身体的生长发育,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教育。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中,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运动不足,各种“文明病”应运而生。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要求人有高超的智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协调的身体和心理。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幼儿体育与个性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是研究的人心理与行为的科学。由于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研究在保持自然科学取向的同时,亦将保留人科学取向,在新的科学视野中体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本质;同时又在新的人视野中追求科学的价值,实现人类的幸福。最终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实现科学主义和人主义的结合,实现人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尤其是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女性发展得到重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质,推动四大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目前制约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和观念因素。为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并靠法律手段、科学技术来控制人类的活动。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全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传统化是一种化的创造物,它有丰富的内涵,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和我国现代化崇尚科学精神的化背景下,传统化开始出现陷入科学主义误区的迹象,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语言等都有所体现。走出传统化的科学主义误区,应走科学精神和人精神协调发展之路尊重科学精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位。  相似文献   

16.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进步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坚持经济建设和化建设的同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刍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饱受利益和价值多元化的干扰,导致价值取向的混乱。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称道于世界,把人文关怀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每个人的行为之中,以提高国民的全面发展,克服高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批判继承,将富于生命力的优良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当代中国的人文关怀之中,发挥人文关怀在人与社会全面而协调发展中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切实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密切的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即城乡经济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和循环。一般说来,在工业化中后期,这种良性互动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和农业能够为城市居民和工业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和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劳动力,同时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和生产生活有关的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生活理念体现在实践层面的产物。终身教育是全程、全态、全面的长、宽、深的教育,终身学习是“全人生学习、全方位学习”;终身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而终身学习是个体行力;终身学习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质是终身学习。无论终身教育,抑或终身学习,都旨在通过把人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尽可能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还蕴涵着教育、学习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