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郝总编,您好! 有个传媒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这个段子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不少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和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心态一一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2.
赵:郝总编,您好! 有个传媒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这个段子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不少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和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心态——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3.
周洁如是我在网上钓到的一条鱼。 很早我就读过这位江南才女的小说,可我这个人没有追星意识,更没有想到去同她结识,直到有一天我和她在网上不期而遇。 虽然文学是我的事业,可那不能养家糊口,我还有自己的职业,我在一家报社从事编辑工作。事业是事业,职业是职业,我这个人分得很清楚,但敬业我还是能做到的。巧的是我主持的版面中有一个专刊是同因特网有关的,因此当我在网上乱撞的时候,我非常注意网虫里能写东西的人,想方设法同他们联系上,将其拉下水,让他们给我写稿子。 小说家周洁茹竟然是一个超级网虫,我乐了,又一条鱼被我…  相似文献   

4.
钓鱼的秘诀     
魏悌香 《新闻世界》2007,(10):46-46
老人和年轻人各坐在一块石头上钓鱼。老人很轻易地就钓到很多鱼,而年轻人一整天下来却一无所获,他气得把钓鱼竿扔在地上,问老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晴天,虽然墓地的草丛里露水很重,一会儿就把鞋整个打湿了,但却是一个照相的好天气.更为幸运的是,刚进去不久,就遇到了一位在这个墓地工作、主要负责雕刻墓碑的工人.很遗憾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不过,因为他说自己以前是从德国来这里的,姑且就称他为G先生吧.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深重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深重,便去见哲人,寻找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深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  相似文献   

7.
刘兵 《出版参考》2005,(7):46-46
这是一个晴天,虽然墓地的草丛里露水很重,一会儿就把鞋整个打湿了,但却是一个照相的好天气。更为幸运的足,刚进去不久,就遇到了一位在这个墓地工作、主要负责雕刻墓碑的工人。很遗憾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不过,因为他说自己以前是从德国来这里的,姑且就称他为G先生吧。  相似文献   

8.
记者曾碰到过这么件事:一次,笔者到某企业去采访他们是如何做好对市民的食品供应工作的。一进经理室,坐定之后,笔者发现经理的态度不是很热情,茶没泡,话不多,脸色也不太好。就这么着,笔者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别扭地采访着。过了一会儿,经理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这个采访要不要钱?如果要钱,我就拒绝采访!如果不收钱,我就配合你采访!”  相似文献   

9.
初生牛犊不怕虎 THINK BIG 没人告诉过麦奇他很小,所以,他总是像大狗一样行事。 我带他去乡间散步的时候,他一会儿追牛,一会儿逐马。麦奇通常能把这些家畜赶动一丁点儿,然后带着得意洋洋的笑容回到我身边。 有一次,他竟然拦住了一辆大卡车。他拦在卡车前坐着狂叫,直到车子停下来才罢休。 麦奇认为自己很强大,所以他确实表现得很强大。  相似文献   

10.
用"成名"这个词,实在不敢当,这里也只能按习惯借用一下。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想不到一篇不经意为之的短通讯给我赢来一个记者所向往的荣誉。1980年暮春,我到山西忻县采访。听说有一个农村青年叫岳安林的养猪很在行,我到村里去访问他,他却进城了。我看了他的猪场,又看了他的院子。这个人遭遇实在坎坷,就  相似文献   

11.
安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作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正在读,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我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信任他的文字。这些随笔曾经在作为他个人的专栏刊登过,在出版圈内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12.
安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作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正在读,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我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信任他的文字。这些随笔曾经在作为他个人的专栏刊登过,在出版圈内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感觉     
上大学时,一位很儒雅的老师说过一件小事:有一次他上街理发,理完后便去逛书店,遇到几位同事还聊了一会儿.回家后从穿衣镜里发现,自己的内衣领子很别扭地在外面支叉着.当时他感触很深:一上午竟没有一个人给他指出来.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很恬淡、很朴素的人,《平屋杂文》这个书名颇能体现他的中和风格。这个书名也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作者的名字:夏丐尊。然而这个很平和而且信佛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是非正义感的人,更是一个有骨气的出版家。在上海沦陷时期,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拒绝用日语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他是很独特的“这一个”。独特在于他是一个教育家兼出版家。教育和出版是他先后安身立命之所和安心立命之处。夏丐尊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清末秀才出身,1905-1907年间曾留学日本,虽然有过留学的经历,夏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因为他一生不曾有过一张文凭。留学归来后至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前,  相似文献   

15.
我很敬重保群.人很敦厚,善解人意,且又刚正不阿.这是28年来的印象,刻骨得很.那时保群从部队复员刚到湖北铝厂.厂址就在安陆.他当着铝厂广播员,又当编辑,又采写稿子,又兼播音,一口纯正的京腔,我还以为他是北京人,原来出身在“和氏璧”的发现地南漳县(古为南郡).他还写诗、写曲艺、写电视剧等作品,据说在部队还当过演员.在湖北日报东湖文艺副刊上常见他的大名.有回我去报社,问文艺编辑,那个卫保群是个什么人,是不是个笔名?编辑一笑说:就是你们安陆湖北铝厂的,是个真实姓名.我一回到安陆,就跑到铝厂找卫保群.连找三回不遇,回回都说是到车间采访去了.过了几天,有人敲我的门,一开门,就见一个汉子(穿的还是黄军装)说,我就是卫保群,你是赵金禾吗?声音洪洪亮亮,情调又爽爽快快.我们一见如故.我们常在一起作心与心的交流,我拟定写部现在看来是狗屁不值的长篇小说,我跟他讲构思就讲了一个夜晚.那是冬天,我们拥着被子.我至今想起来就感动.他听得极认  相似文献   

16.
有句俗语,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接触过不少青年记者和通讯员,深感他们思维方法不同,主观努力不同,进步快慢也就不同。有几个人给我的印象很深。一次,一个青年记者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某地区在农村建立科技推广网的问题。我起草后,让那个青年记者过目。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接过我的稿子后说:“我还要看你的原稿,看你是咋修改的。”我听了猛然一惊。因为过去从来没人向我索要过原稿,他是第一个。这个青年人肯动脑子,敢于追根探底,主观能动性强,很有希望。连着采  相似文献   

17.
……更强烈的胎动再次来临。是那种强烈的踢动。好像丁丁(腹中尚未出生的孩子——编者注)要踢爆我的肚子。我的身子几乎开始摇晃了起来。我说,有胎动。他(麻醉师——编者注)说,没关系,就好了。说完后,他坐在了我头顶旁的凳子上。不知为什么,这个男人如此靠近我,让我突然感到不那么害怕了。他是一个人,一个具体和会说话的人,我虽然越来越昏迷,伴随着昏迷,体内却又有了一种奇怪的兴奋感。我仿佛从自己的身体里分离了出来,站在了一个对立面。我看见自己躺在那里,脑袋左侧坐着一个男人。他全副武装,但又似乎只剩下一副眼镜。他离我很近,嘴里一直说着话。他说着话的时候让我回答。我就按照他的提问回答着他。仿佛我正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20.
这部手抄本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纸张又粗又黄,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掉,因为它记载着一段我少年时代的经历,每次看到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牛三。 论年纪牛三可以做我的爷爷了,他是个孤老头,长得身高马大,相貌堂堂。六十年代中叶时,他已年届七旬,背稍微有点驼,但看上去仍然很魁梧;长方形的脸上长着一只成猛的鹰爪鼻,一双老眼特别有神,下巴上那撮山羊胡须白得发亮,换到现在准能上广告! 牛三自称是旗人,祖上在清兵入关时立过大功。他身为豪门之后,年轻时风花雪月,走马斗鸡,很是快活过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