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养成是“外塑”和“内生”相结合的产物,师德养成既离不开教育政策规制和社会力量整体监督,还需要研究范式逻辑转向和教师群体道德自觉,如此才有利于破解现实中师德修养的复杂问题,进而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大国良师。实践中,师德修养面临着主体残缺、边界泛化和价值错位的实践样态,师德修养正呈现出由“融合场域”迈向“专业场域”、由“外驱逻辑”转向“内驱逻辑”、由“传统师德”走向“现代师德”的复杂特征,经历着场域重构、动力转换和价值变迁的逻辑转向。师德修养应突破现实困境和适应逻辑转向思维,明确师德修养目标、优化师德修养场域、转换师德修养思维,重构师德修养主体、强化专业师德培育、塑造教师美好形象,对师德修养进行全新阐释和重构,完成对师德修养主体性的逻辑转换,促进新时代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相似文献   

2.
对“师德修养”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新时期,大家对此的认识更是不断更新、提升。我认为,教师要确立良好的师德修养,必须重在实践,而正确的教育理念又是一个教师践行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因此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提升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师德修养主要指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等四个方面,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缺失的现象仍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的自身责任心、思想理念、主观情感、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造成的。要培养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还需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鼓励教师注重践行慎独修身,健全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其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说明教师不仅仅要具备知识掌握的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视道德人格的德育价值,重视教师的德性修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让这本会说话的教科书总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在他们的眼中闪光,以导引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育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与实践,觉得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应该做“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5.
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要明确教师的崇高使命,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加强学习,投身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而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发展,就应该适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当代教师而言,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面对“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现实,只有不断地学习,思想才不会落伍,知识才不会陈旧,教学才不会僵化。  相似文献   

7.
高祥虎 《班主任》2012,(2):58-59
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一个“具体”而又宽泛的要求。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当师德的提升与专业发展相融合时,才会产生无限的生命力。本人自揣,一个教师要想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必须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带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培养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农村中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农村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培养需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遵循敬业、研业、精业、乐业四个发展阶段。针对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培养面临内在动力不足、校园环境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完备、培训机制不通畅、评价监督不到位等困境,需要从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校园环境的建设、政府制度的保障、培训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五个方面着手,统筹兼顾、齐抓共进。  相似文献   

9.
教 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政治、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强化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总把教师比作“红烛”、“春蚕” ,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一位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修养 ,不仅对学生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对其自身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那么 ,高尚的师德包含了哪些要求呢?笔者认为至少应有以下方面 :“爱生”之情。教书育人 ,就必须把“爱心”献给学生 ,做到爱生如子 ,这是教师的道德情感。充满“爱心”、道德高尚的人 ,是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10.
师德修养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是教师自觉地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规定和要求转化为自己道德品质的道德活动。对于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近期的师德修养宜从“精”、“新”、“博”这三个字入手。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关注这一精神对于当前的师德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家精神蕴含了教育家所应有的高超的教学专业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坚定的奋斗与奉献自觉。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实际上也指明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应当努力的三个方向。因此,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实践,要注意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提升、涵养教师贡献社会的浩然之气、助力教师“为己之学”的师德构建。  相似文献   

12.
张春  王威 《基础教育研究》2012,(10):19-20,2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从教素质,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科功底。教师从教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包括过硬的教学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反思习惯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对小学教师而言,知识的深度要求可略低吲,但“师德修养”“教学技能”最为重要,而“研究能力”的发展则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简论师德修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师德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有统领地位,它既不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导引和动力因素,又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师德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个体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和谐统一的过程,它是在解决道德冲突中渐次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基本轨道是由他律渐变为自律,师德修养一般经历职前和职后以及自发、自觉和自由等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师德修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师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是:学习与实践,尝试与自省,交流与慎独。  相似文献   

1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无疑道出了师德修养的重要性。要想培养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杨彩霞 《宁夏教育》2007,(10):75-75
教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呢?《做研究型教师》一书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但最主要的是研究型教师要搞教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于相斌 《家教世界》2013,(6):287-288
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因此学校的党组织要把加强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当作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17.
翁肇桢 《上海教育》2007,(3B):52-52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用心灵去工作,它靠的是教师的精神修养、心性修养。优良的师德可以在教师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以“小党校”为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重要自培基地,积极探讨师德建设的新形式,努力开拓师德教育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做好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对师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的“人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德能兼备的学生。发展师德修养主要靠教师个人自主、自律的进取心和学校文化环境的熏陶。要构建形成良好师德的学校文化,包括正确的观念文化、浓郁的学习文化、严谨的研究文化和奋进的团队文化。教师的师德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师德的隐性成分,即观念认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建设,也要重视教师师德的显性成分,如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这样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提出了提高中职教师师德修养的措施,以期对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师德修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耿丽 《华章》2011,(23)
师德修养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良好的师德,才能传承和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责任,担当起人民教师的重要使命.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因此,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