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审题。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审题时不细心,见“和”、“共”就加,见“多”、“还剩”就减,结果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草草读一遍题目,不动脑子思考就问老师。认真的读教材和细心的审题是理解教学内容和正确解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审题时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要边读边想,找出关键词、句,反复理解;找出已知和所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题意。这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质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读”和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鉴赏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会感悟诗词的蕴,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鉴赏知识,再其次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一、定义理解法。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构成的句子。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定义,从整体上明白复句是一个“句子”,既区别于单句,又不同于句群或段落。再指导学生抓住其三个要点:“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和“结构上互不包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析例句,加深对复句定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公鸡错在吃饱了饭不做事”;“美丽的公鸡错在外表美”;“美丽的公鸡错在比外表美”……针对教师提出的“美丽的公鸡究竟错在哪里”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把公鸡外表美本身也说成是错误的,说明他们并没有理解老马说的话.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让学生比较.具体作法是,用“光看外表美”对比“不光看外表美”  相似文献   

5.
董育勇 《江西教育》2023,(35):22-23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教师要丰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辨,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进而借助历史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要引导学生从道德的、伦理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个视角理解历史和表达历史,让学生认识“感性的历史“”理性的历史“”诗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必须让学生重视课本,并学会读数学课本。“读”能明白概念之间的关系;“读”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读课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理解、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读的时候要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怎么做”,又要重视理解“为什么做”,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学懂、学会,而且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品质和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卫红 《福建教育》2007,(12):55-55
拜读了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实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李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景美、文美外,还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理解“欣赏”和”观赏”这两个词时,她采用比较辨析法:先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桂林山水的画面,再回扣课文问学生“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而引出新词“欣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义;再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观看”,李老师以“观看桂林山水,也可以 ,  相似文献   

9.
李燕 《湖南教育》2002,(6):28-28
结合课本插图理解。学习课文《长城》中“蜿蜓”和“盘旋”两个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长城远景图,问学生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远看长城会是这样的?再叫学生找出课文中写这个意思的词。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形象地理解了词义,而且体会到了长城修筑之不易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结合生活体验感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一句讲作者肖复兴见到叶老“那样随便、和蔼,作者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拘束”什么意思?我引导学生:你们在生人面前感到不随便,这种感觉就是“拘束”,课文中指开…  相似文献   

10.
谢丹群 《福建教育》2000,(2):90-90,20
1.紧扣语境,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是阅渎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使其懂得“咬文嚼字”。如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中对“窃窃私语”一词的理解,我先出示“窃”的两个语义——①偷、②小声地,让学生细读文中带有“窃窃私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阶段就必须扎扎实实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究竟要抓好哪些训练呢?一、抓好记忆性训练小学生学习计算离不开记忆知识,学生对知识记得准、记得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教学时,首先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反过来又在记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要找出知识的记忆规律和特征,加以比较区别,并联系生活实例进行训练,以便加深记忆。如,教学“4的乘法口记忆。如,教学“4的乘诀”时,先让学生动手摆1个4根小棒,启发学生思写出乘法算式“4×1=…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转化”练习的错误中,我们发现学生关键词理解不足,简便计算方法不对,解决问题思路不佳,窥其本质,是因为在“转化”策略课堂教学时,忽略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单场淘汰制”的含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具身性”,陷入“离身”状态。在“具身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转化”策略,化虚为实,引导学生“辩”中厘清思维脉络;化数为形,引导学生“变”中转化问题视角;化隐为显,引导学生“辨”中明晰错误本质。“具身数学”让学生借助亲身体验理解数学问题,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13.
曹友强 《甘肃教育》2002,(12):32-33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联想,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解答。如根据“有公鸡20只,母鸡25只”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能很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共有几只鸡?公鸡是母鸡的几分之几?母鸡是公鸡的几倍?公鸡比母鸡少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有些同学认为再无问题可提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带着学生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引爆学生的思维,引爆语文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与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一、挖掘教材内容,引爆课堂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挖掘文章精彩内容的过程。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她是我的朋友》的课文,就是一篇含蓄而隽永的佳作。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她是我的朋友”这一中心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强调主题的回归,并始终围绕“她是我的朋友”这一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到“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段文字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迫在眉睫”的急迫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这一段话,让学生说一说内心的真实感受。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阮恒献血前的复杂心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颤抖—举起—放下—举起,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阮恒的这一系列动作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有了这些铺垫,教师就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或神态的句子,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他突然啜泣(关键词)了一下,全身颤抖(关键词)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关键词)住了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关键词),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关键词)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关键词)。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课标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等环节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物理规律。分析数据找出物理规律有时要花很长时间,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就走捷径,直接把数据理想化,凑合成可以“探究”出规律的数据来,再让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用结果来验证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这种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重违背了课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放飞生命     
“新课标”主张本与生活相结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本向生活拓展,唤醒、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话中进行体验、感悟,进而更好地理解本。案例中,教设置了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两组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比较二的异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迅速得出了二的动作不同。接着,教紧紧抓住“扔”这个关键词,逐渐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不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仅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实现的。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理解关键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这几个角度着手:通过关键词理解文章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摸清文章陌生单词;通过关键词解答文章疑难问题;通过关键词锻炼自身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假设》教学设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假设”环节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对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或动手搜集有关证据来进行验证。知道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