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阅读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阅读历史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提高阅读历史教材的质量是提高学习历史效率的关键。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人对如何阅读历史教材谈一点个人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传统的"本本教学"已经不再奏效,要想教好高中历史,必须以课本为基础,对课本上的历史内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即用活历史课本。本文着重对如何活用历史教材进行了探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而整个人类历史又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顺序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又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概念呢?  相似文献   

4.
一、读出教材的有效信息,加深理解教材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时,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结论性语言上。所谓结论性语言,是指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或某一历史人物的总结和评价。结论性语言包括许多历史信息,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通过对结论性语言的阅读和研究,挖掘出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将这些有效信息提炼出来,准确把握,加工整理,总结为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然后对这些知识点分点记忆,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过程的理解。如《中国古代史》(选修)第25页的正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就要把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条件读出来:(1)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使各民族、各地域之间有了一定的共同利益,是统一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乱,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成为人心所向;(3)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等。二、读出知识的深层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与初中相比较,无论是知识点还是涉及的领域都有了深刻而本质性的提升。因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论断:"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的教育方针自始至终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可见德育对国家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一德育就是对公民按一定标准进行道德人格培养。学校担负着青少  相似文献   

7.
8.
9.
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2000年3月,教育部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修订版)》中,列出了与学习中外历史相关的22个研究性课题,这喻示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将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新任务。目前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步履艰难,文章从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说明其重要性。并从当前历史教育的危机、历史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历史教学设备和资源短缺、学校历史教学存在问题以及教科书编写等因素,分析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的原因,以期历史教育工作者合理调整“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迎来历史教改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桂花 《湖南教育》2002,(1):25-25
历史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开放意识、国际意识,自觉继承人类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课的功能不可忽视。然而,据调查,有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上历史课。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历史的现象呢?第一,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纷繁复杂是部分初中学生厌学历史的一个客观原因。历史史实发生在过去,历史现象不能重现,师生在教学中只能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想象。历史年代的久远、历史知识的浩繁、历史现象的复杂,对一部分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故事往往能吸引入,即使是那些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对历史故事还是很喜欢的。那么,如何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呢?笔以《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与争》为例,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高洪慧 《考试周刊》2014,(15):124-125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歌诀记忆法、简化记忆法、列表图示法、地图助记法、规律记忆法和年代记忆等。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关于历史教材建设的讨论不绝于耳。历史教材的内容及其体系是否符合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一度引起了研究者的质疑与争鸣。笔者认为 ,历史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的热点与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彼此呼应 ,表明了当前历史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对教学实践的思考空间正进一步拓宽 ,历史教育需要标本兼治 ,以本治标 ,历史教材建设便是治本的具体表现。从历史新教材应用实际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情况来分析 ,各种观点立论的角度及所表达的内涵均须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规定。第一 ,一纲多本的提法 ,旨在完善历史教学的形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 ,国家管理的教…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阶段开设历史课始于1992年,教材是彭明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座》。此前只在初中开设历史课,高中没有历史课。后来,高中历史课逐渐形成在高一开设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高二、高三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选修的格局。在初中和高中分别开设历史课,就有了初中与高中如何衔接、如何分工、如何区别和如何形成整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历史》涉及不少杰出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女强人型:武则天。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高宗死后几年,武则天称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破格提拔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18.
近期欣读《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有关“教材分析”或“商榷与正误”栏目章后,笔感受颇深。教材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高考历史命题的依据。其知识性、资料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笔对其“六七百处错误”的结论不敢苟同,但现行初高中教材确实存在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不够统一的情况。兹就杂志中尚未有刊出的事例列举如下,供编在修订教材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一的历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如何解决,关系到历史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及历史教育的功效,值得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培根曾经称颂我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历史学科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也起着改变整个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本期选编的这组文章,从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角色转换、自我反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角度,阐述了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多元化思考和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