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3个“世界”的丰富和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而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成熟往往要靠文学艺术来培养。文学教会学生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吴玲花 《现代语文》2010,(2):137-139
著名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眼大、心大、手大。”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蓄养丰富的情感,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触角,厚实的思想和文化的积淀,使文章具有启迪人生,塑造心灵的厚质感。  相似文献   

4.
连加川 《成才之路》2010,(4):I0014-I001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有时候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纠其原因,不可否认。有很多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那么排除障碍.便是给学生找到了新的希望,开辟了成功的绿洲。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武汉市吴家山中学学生进行闲暇生活调查的基础上做出三点分析,并向高中班主任提出一些四点闲暇生活教育的解决方案,希望中学生闲暇生活能更加丰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没有兄弟姐妹,但我拥有5个“F”,这5个“F”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因为我可以为此而使自己扮演好另一个角色——自己的“忘忧草”。——题记Family(家庭)在聚散离合的生活中,我的三口之家常常给我带来许多种情感,所以我自己认为自己的感情挺丰富的。在我生活过的岁月里,多数时光成长在外婆的呵护下,尽管如此,但我有时候还是会感到孤独,还是会感到无聊。当孤寂来袭时,忧愁便遮住了心灵的亮光,而点亮心的灯,又不只为照亮忧愁。当我坚持不做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弱苗时,我知道自己应该有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坚强。避风港只能…  相似文献   

7.
我的语文老师曾对我说过:“语文老师既是演员又是诗人。”毫无疑问,演员与诗人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这也正如王书祥老师所说:语文教师情自浓。希望我们的中学生读者能在语文教师真情的雨露滋润下,吸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并把她融入肌体与血液,茁壮地成长! (微 雨)  相似文献   

8.
校长如何成长?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有人说校长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位;有人说校长在思考中成长,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深刻;有人说校长在实践中成长,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之树常青。我认为这些说的都有道理,都能给人启迪。但我个人认为,研究是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必然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研究者,必然是思考的行者,是探索的行者,是总结的行者。研究,使校长走向教育家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升 《教育艺术》2009,(12):15-16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希望教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心理健康、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时政热点等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青少年的成长。我校87届高中毕业生杨明同学在给母校的来信中就说:“第二课堂教给了我丰富而有用的实践知识”。从近两年高中毕业生追踪调查中也可以知道,学生对母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是欢迎的。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市科协、教育局领导关心下,近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光电枪”曾获省青少年科技二等奖,《常熟地  相似文献   

12.
爱与快乐     
记得北京市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民意测验,测验显示:23.99%的青少年“爱父母”,6.6%的青少年“害怕父母”,13.13%的青少年“讨厌父母”,56.28%的青少年“痛恨父母”。这一数据实在令人震惊,让人痛心。我是多么地希望多年以后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再做类似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的应该是100%的青少年爱父母。下面,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我想应该是永远、永远的。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班主任》2012,(3):25-26
为引导学生总结每一天的得与失,在反思中成长,我决定每天开展“留住今天”主题活动,使学生学会倾听自我,聆听心灵成长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小小的课文题目,概括、凝练、蕴含丰富,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户,学生能品味到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深刻含义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爱与快乐     
记得北京市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民意测验,测验显示:23.99%的青少年“爱父母”,6.6%的青少年“害怕父母”,13.13%的青少年“讨厌父母”,56.28%的青少年“痛恨父母”。这一数据实在令人震惊,让人痛心。我是多么地希望多年以后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再做类似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的应该是100%的青少年爱父母。下面,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我想应该是永远、永远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关乎心灵成长的约占一半。如全国一卷看漫画“摔了一跤”,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卷“我能”,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四川卷“一步与一生”等,都是关乎心灵成长的。稍稍检索一下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也会清楚地看到,’关乎心灵成长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源于生活,许多中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学生活体验,它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生活宝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地对它进行发掘、提炼,选择一些跟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成分与鲜活范例,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空洞说教为现实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并领悟生活中的地理。  相似文献   

18.
一直认为人情、人性是知识的属性,知识的每一个字符都诉说着人们的生活,沉淀着生命的意义,知识那丰富的“精神意义”能唤醒、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观点,在学科教学中,笔者总想让学生学会倾听知识的“言说”,体悟其丰富的“精神意义”,或尽量使知识穿越时空,抵达学生的心灵。然而在不少时候,还是发现要么有学生听不懂知识的“言说”,要么是知识敲不开学生的心门。笔者还能清晰地记起,那一次课堂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郭齐家 《中国德育》2006,1(2):69-71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相似文献   

20.
薛莉 《中国德育》2006,1(7):91-92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