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部分科研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我国科研人员对自存储的态度及意愿,从自存储资源的学术质量、版权、政策或组织方面、技术方面出发分析影响科研人员参与自存储的因素,并建议政府、科研机构建立宣传与教育政策机制、管理政策机制、强制政策机制和技术政策机制,建立OA仓储,引导科研人员自存储。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我国科研人员对自存储的认知和参与现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对自存储的认知度较高,但参与度不够理想,大多数科研人员并未有过自存储的经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较多的学科库。科研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地区、所属学科等因素对科研人员的认知和参与现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研人员是自存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与关键因素,科研人员是否愿意持续将研究成果提交给自存储平台从根本上影响自存储资源建设成效。文章以期望确认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存储特点,构建科研人员持续自存储行为的理论模型,据此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期望确认程度、自存储理念、自存储绩效、平台质量、促成因素以及感知风险等对科研人员的持续自存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提出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自存储资源质量控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与版权管理机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对中国科学院部分科研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及意愿,并从开放获取资源、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身特点等角度分析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要积极扶持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将开放获取期刊纳入科研评价体系之中,支持学术论文的自存储。  相似文献   

5.
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调研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信息时代,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界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实际调查走访中得到的一些数据,分析了我国科研人员信息素质水平现状,阐述了对科研人员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线问卷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概念和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但利用OA知识库存储学术论文还是一件尚未成熟的行为,并未成为多数中国科研人员的习惯。通过独立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实际使用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诸如性别、年龄、身份/职称和学科等控制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人员作为科学数据的生产、使用和管理者,是否积极倡导并参与数据共享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数据公开获取的进程和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自期刊杂志、基金管理委员会各界等对数据共享数据管理的规定,国内尚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政策,数据共享还没有得到普及。文章引入意向影响模型理论TPB和TAM建立科学数据共享意愿模型,研究影响科研人员数据共享行为意愿的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利用AMOS17.0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态度、主观规范是直接影响因素,感知行为控制、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性为间接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对验证结果的具体分析,对如何促进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主要从科研人员整体及有参与经历的科研人员两个角度,根据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主要推动力,包括:保证科研人员对OA有足够的认知程度,建设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OA资源,保持OA出版模式的优势,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将OA资源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对OA期刊投稿提供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潮流势不可挡。随着我国对科研数据开放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探究高校这一“主阵地”中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提高高校科研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意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针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展开半结构化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构建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开放共享意愿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开放共享意愿主要受成本、风险以及需求等因素影响;相比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开放共享意愿更高。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社会各方有针对性地推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对流入国和流出国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全球范围内科研人员流动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方法]以ORCID数据集中全球范围内的35.7万有博士学位的学者的简历(含教育背景和任职经历等)作为数据来源,从生源国、博士培养国、就业国三个层面,将学者的流动模式分为五类:A-A-A、A-A-B、A-B-B、A-B-A、A-B-C(A、B、C指不同的国家),采用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五种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①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占少数(近四成);②来自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突出者或高水平论文数量突出者更倾向于跨国就业;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虽不突出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多者更倾向于留在获取博士学位的国家就业。[创新/价值]用ORCID数据集追踪全球科研人员流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对科研人员流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科研人员学术论文所构成的知识关系网络,以及在这种知识网络基础上所形成的科学社区Researcher ID,揭示了科学研究之间的合作关系、引文继承关系。随后介绍了我国机构仓储服务的现状、特点。并将其与Researcher ID做比较,以Researcher ID为参考,构建基于科研人员知识网络的机构仓储,提升机构仓储服务功能,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日本国立科研机构和国立大学中科研人员的薪酬分配现状,围绕薪酬体系、工资结构、增长机制等 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日本科研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具有制度公开透明、职位分类清晰、增长机制完善、福利待 遇优厚等特点,并以此为借鉴,对我国科研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占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71-79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相关理论模型,为开发设计有效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提高信息利用率和科研工作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饱和抽样的方法对17名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包含开放性问题的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编码分析归纳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按照本研究对科研人员需求调查分析选取常用的8种学术信息管理工具进行比较分析,从信息分类获取、存储管理、组织和交流共享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结论]面向科研人员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构建需要考虑到用户界面、信息组织结构、弥补用户认知局限、解决信息同步共享、保障学术信息安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支持语义整合和推送并进行团队科研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机构仓储的自存储和强制存储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目前机构仓储国内外存储方式和建设现状,定义了自存储、强制性自存储、协议性代存储的概念.分析了自存储进展缓慢的原因,在提高用户对存储模式认可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愿式自存储和强制性自存储的共建的实施方式,并进行了比对及适应性分析,不同模式对用户及知识的影响分析;希望建立强制性存储政策及相关法律,并研究一套富有实效的方法使开放获取存储方式系统、连贯、广泛、规模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安全风险影响着科学研究每个过程的研究结果。采用访谈法,对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42个学科大类的51位科研人员进行访谈,借助NVivo11Plus质性分析软件,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对51个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基于此,构建科学数据安全风险识别框架,按照维度剖析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外部环境与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关系结构:第一,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的科学数据安全风险存在异同点;第二,科研人员最关注科学数据收集阶段、科学数据处理阶段、科学数据存储阶段的安全;第三,政策、资金、设备、平台、数据五个维度是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第四,资金、设备是科学数据安全的基础保障。据此,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为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规避科学数据安全风险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状况,以期从用户视角为研究型图书馆制定合理的电子资源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电子环境下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发展预期与建议等内容。[结果/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且使用呈现出新特点,如符合"二八"定律、使用渠道多元化、依赖商业搜索引擎、关注开放获取资源和资源共享服务等;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偏好受科研人员类型、资源类型以及电子资源本身优劣势的影响而存在差异;科研人员对"纯电子时代的到来"呈谨慎乐观态度,但普遍认为电子资源建设会对图书馆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与影响。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质量较高、调查过程控制严格,数据处理和分析科学严谨、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学术交流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正积极探索预印本平台建设路径,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与使用情况。[方法/过程]面向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及预印本平台的认知程度、对预印本平台的功能需求与使用情况、对预印本政策的需求建议3个层面,并从概况、年龄、角色、学科等多个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科研人员对于预印本交流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不同年龄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使用预印本平台的行为有一定差异,国外预印本平台是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的首选。我国科研人员普遍认为,制定预印本政策对促进我国预印本交流、预印本平台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应重视提升青年科研人员认知、关注用户需求差异性、完善平台功能、构建多层级的预印本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并从医学文献信息的时效性、医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等方面剖析了影响医学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特点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科研人员在工作、生活与学习情境下生成大量个人数字信息,有效整理与保存这些信息,对科研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个人学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个人记忆与家族历史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记录行为日志和深度访谈,结合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发现主体维度、客体维度、活动维度、环境与情境维度上的11个主范畴,29个基本范畴是影响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存档行为的因素。不同类型的存档行为都会受到主体维度上信息素养因素的影响,从存档意识,存档知识与经验,存档能力方面提升信息素养是科研人员做好个人数字信息保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对中国科学院部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对开放教育资源的需求,开放教育资源的保障现状,归纳其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行为和使用习惯,为图书馆遴选开放教育资源采集对象、确定资源组织方式、设计资源服务系统功能、开展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