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进出汉中成为汉初功臣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和最耀眼的政治资本;汉中是西汉经济的起飞之地,是西汉走向繁荣富强的经济基地,长期保持着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地位;汉中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汉朝、汉族等名称来源于汉中,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中杰出人才格外引人注目,司马迁有一定的汉中情结。总之,汉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西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史记》中较为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记述为基础,通过分析这些不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背景、社会教育以及性格特征和利用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等来总结出这些历史人物从事历史活动的主要动机,并进一步分析在这些动机的促使下所形成的历史事件。分析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自我实现、功名利禄、私欲、爱国、报知遇之恩等。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研究历史时,对他之前的三千年史进行了历史的分期研究,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以能影响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界标,以考察每个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为标准来划分历史时期,力求使自己认识到历史自身运动的规律,看清历史的本质,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汉学家蒲安迪把《史记》称作中国古代的“史诗” ,说它对中国后代文学的影响就如古代希腊《伊利亚特》、《奥得赛》之影响后代欧洲文化一样。司马迁的《史记》要比被称为“世界传记之王”的古希腊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5.
评论《史记》人物的诗歌是《史记》评论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它评论形式几乎同时,诗评《史记》人物出现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诗评《史记》人物见解深刻,感染力强,具有其它评论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记》之为孙武设计列传,是企图借孙武其人、其事的精彩表现,及前后相关篇卷撰写意图的总体安排,突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承续前代兵法的演进态势,显示吴王霸业的军事成就,肯定约法申令的核心功能,赞许不受君命的果决精神。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它不仅对中国的传记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韩国史书里也显示着深远的力量。如对高丽王朝金富轼所著韩国民族第一部纪传体正史《三国史记》便是一个突出例证。《三国史记》在写作体例、表现乎法、创作态度、评价人物方式等多方面都全面吸收了《史记》的特点和长处。另外,《史记》做为第一部传记文学在世界上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和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8.
范文静 《考试周刊》2009,(45):19-20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除了皇亲国戚之外,走进《史记》里的女性寥寥无几,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女性之中,有几位母亲的形象却令人过目不忘:赵括的母亲,陈婴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张汤的母亲,还有吴起麾下一位不知名的士卒的母亲……这些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姓名,留下的仅仅是吉光片羽,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1.
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现代语文》2006,(10):126-12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生活气息和独创性的文学著作。它首先是对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的忠实纪录,又以文学性的生动语言记录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这样详尽而生动的纪录,不仅留给我们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成语,丰富了汉语的内容。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可以初步把握《史记》成语的产生和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世说》反映了见V于N被动句式上升而为N所V式衰落的趋势。《世说》的被字句多为被V式,但有两句是被NV式,标志着被字句正在形成。在未出现拖动的概念被动句中,有宾语的达45%,这是《世说》被动句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史记》和《三国史记》作为中韩两国的历史巨著,在文学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两国国内对这两部著作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是两国在该领域的比较文学研究没有开展,为丰富中韩比较文学的内容,开拓新的领域,史学界有必要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汇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富有创意的见解,撰著而成的五百八十万字的<史记笺证>(简称<笺证>)已经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史记》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述史体系。司马迁对进入本纪、世家、列传的人物选择,的确存在所谓“自创其体”而又“自破其体”的情况,这正表现出史家在名、实问题上对实的注重与“稽其兴衰存坏之理”的写作意图。《史记》作为社会全史,叙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却未给史官作传,未始不是一项缺漏。  相似文献   

18.
《史记》五体 ,以及各体篇数的数目 ,反映的是五行思想发展的年历 ,是一种文化运动的象征 ,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哲学的反映。《史记》褒贬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不是受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的约束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从被压迫人民的利益来立论 ,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的初衷是要续补《史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程没能完成,进而改为注解,因而《史记索隐》中也常常体现司马贞补《史记》的残留痕迹。古今学者对司马贞及其著作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家注"之一的《史记索隐》上,对司马贞的补史工作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只作只言片语的讨论。然而,明确司马贞续补《史记》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在《索隐》中的体现,是我们做好《史记索隐》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