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文化的主要核心思想是尊重生命、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黑龙江沿岸古代文化地区的生态文化的精神层面是指与自然相适应的物质以及对生命的认知,对大自然的认识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一领域当中,本文根据生态文化视野中的黑龙江沿岸古代文化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新确立的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经济区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入手,探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内容,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同步发展,通过完善生态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与发展格局,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3.
杨平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7):136-139
生态文化是21世纪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伦理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有望成为未来文化的主流。文章对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体系架构、主要特征及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生态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刚  王健权 《科研管理》2022,43(11):55-64
对创新文化领域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令人激动。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位、创新过程、DNA演化及文化创新这四种理论视角,首先探究了创新文化的理论之“根”,它是创新理论与文化理论相融合而成的产物。然后,基于理论溯源进一步提出创新文化的演化框架,揭示创新文化的演化机理。最后在机理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境做进一步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创新文化的发展脉络,推动中国式创新文化的更深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学芳  臧志彭 《情报科学》2008,26(5):767-773
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是新媒介技术与文化主体交融的结晶,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而恰是这一生存状态带来了新的文化安全问题,即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它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多样性危机、网络信息污染危机、信息膨胀与信息短缺导致的网络文化生态结构危机、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生态个体危机等方面。因此,在信息时代,维护网络文化生态安全要遵循内在的发展规律,以绿色的网络文化生态为目标,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并通过宏观层面的政府、中观层面的行业组织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的协同治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旨即阐释在设计学科中对“生态”概念的理解,在生态学、生态哲学等学科背景下,着重以设计学科为主要视角对“生态”概念进行学理性梳理与分析。通过对设计历史及其实例的阐释以及中西方设计历史发展对比,强调了在设计学中,“生态”的出现、发展与现状,并指出对“生态”的理解过程即设计学科本身、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另外,明确设计学科中“生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生态设计”这一新的分支学科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概念的明确,也可使多学科交叉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混淆、理解错位、使用不当等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肃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严峻形势,不仅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安全,也对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区域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在扶贫开发中,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适度开发、发展生态经济、加大智力与科技扶贫力度和重视生态文化等策略,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始于人类出现之日,人类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无不贯穿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之中。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历史活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探索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的学说和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一、生态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对生态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多元的、复杂的、有差异的生态文化。文章侧重于从地理位置的不同,对欧美生态女性主义与亚洲生态女性主义作一个详细的比较分析,以适应不同地域环保理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要求,使生态女性主义成为理论界富有特色的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工程与蒙古族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蒙古族文化在近代历史的碰撞中不断的遭到冲击,并在冲击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任何一次冲击都没有像生态移民这样彻底。世纪之交实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为生态问题和经济方面的过分强调,使得生态移民方案忽视了这一问题的现实存在。文章就此提出了关注生态移民与文化迁徙的命题,是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使当地绵延千年的、极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能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得到解释和引导,这对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作和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内蒙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发展问题的生态学根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剖析了生态文明的生态是人与环境间的耦合关系、整合学问、和谐状态与进化过程;指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集自生、共生、再生、竞生生态控制论机理为一体;讨论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8个认识论误区和从物态、事态到生态,从技术、信息到智慧,从还原论、整体论到融合论的科学方法;以及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科学途径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信息生态群落演化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系统发展观和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根据信息生态群落演化过程的本质特点,对演化过程进行了重新划分:信息生态群落的结体创生过程、线性常规演化过程、非线性超常规演化过程和分化解体过程。最后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群落螺旋上升式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体制机制随之创新。在推进这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并实施与之相符的动力机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增强核心动力。文章从生态文明投资体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政策扶持体系三个方面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特征。信息生态群落演替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一种信息生态群落被另一种信息生态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其过程由群落内优势种的改变、信息生态种群对群落内部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群落内种群关系的调整和群落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4个阶段组成。信息生态群落演替具有以主动演替、外因演替、突变式演替为主和无顶级群落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模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PSR理论,并结合煤矿资源型城市特有的生态影响因素,从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和响应这3个角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云模型评价方法,并给出整体评价流程;以煤矿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徐州市综合生态风险已由最初的"高风险"过渡至"低风险"水平,大致经历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的变化过程,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剖析信息生态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协调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和社会效应,为后续的信息生态环境研究开发新的研究思路,提供环境质量与管理的新框架,从而推动信息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基于自然生态环境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的共性,明确信息生态环境在社会环境中的定位与特征,从能力与系统论的视角凝练出信息生态环境的能力体系,并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互动。【结果/结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由承载力与影响力构成,二者之间相互关联,承载力为基础,影响力为外在表现,而信息人对承载力与影响力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生态环境的质量标准与监管、动态演进视角的环境动态评价、优化路径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是信息生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耀锋 《资源科学》2016,38(8):1550-1560
中国生态移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成因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的效果由此也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文献的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其评估对象、内容、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已有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主要针对中国中西部各省典型移民工程,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移民效益进行了经济、生态、社会的单因子或多因子考察,重点对移民经济收入变化进行了评估;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结果虽然受迁入区资源环境容量、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移民适应能力等的影响,但评估研究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也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要强调对反映整个移民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变化的全面调研,以第三方作为评估主体,甄选适宜的指标和方法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进行全程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魏飞菲 《情报科学》2021,39(10):146-151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优化是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开展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并提出 优化对策,有助于明确提升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出发点和着力点、推动网络强国战略实施。【方法/过程】本文在 定义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基于DEMATEL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 素之间的联系,利用结果因素对我国2013—2018年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近 年来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但同时存在个别年份总体评价结果出现下降或上升较慢的问题,从信息制 度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本体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5个维度提出了优化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具体策略,为 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参考。【创新/局限】借助DEMATEL方法得出的结果因素对我国网络信 息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后续将进一步分析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