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觉暂留是指光刺激在视网膜上逗留的时间比它从我们眼前闪过的实际时间要稍长一点,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就是由于人们的视觉暂留所造成的。比如一个亮点以很大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时,我们看上去就形成了一个光环。  相似文献   

2.
1实验目的 (1)观察快速转动的发光二极管组在通交流与直流时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视觉暂留效应; (2)依据所观察到的视觉暂留效应现象判断通过发光二极管组的电流是交流或是直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演示视觉暂留现象和颜色合成的实验装置——三环顶球,简述该装置的制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奇特的眼睛"STEM课程的内容包括:(1)用凸透镜点燃火柴;(2)模拟眼球成像及近视、远视;(3)观察瞳孔的变化;(4)体验生理盲点;(5)用跳眼法估测距离;(6)体验视觉暂留现象;(7)一只眼睛的距离感。课程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点:学科综合性、学生主体性、现实问题性和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刘芳 《科学教育》2010,(3):88-89
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枪里射出的子弹? 眼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学成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性。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问约为0.05至0.2秒。人的最小可以分辨视角为1”(1秒)。视觉对象移动越快,分辨率越低。人眼一般最小可以看清静止长度0.3毫米,视力最好的人最小能看清0.1毫米的物体。  相似文献   

6.
谭健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41-41
水波演示器”是用来显示水波的形成、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的 ,帮助学生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和认识光的本性。这里介绍一下根据视觉暂留作用 ,如何产生同步闪光使几种波在银幕上看起来没有移动。即同步闪光“水波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共同行参考。1、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水波演示器"是用来显示水波的形成、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的,帮助学生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和认识光的本性.这里介绍一下根据视觉暂留作用,如何产生同步闪光使几种波在银幕上看起来没有移动.即同步闪光"水波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编三年制中师物理教材,能突出中师特点,密切联系小学实际,特别是书中编排的观察与思考、小实验、小制作、小资料和阅读材料等更受学生欢迎。本文就中师物理下册“电视”一节中内容提出几点补充说明。一、关于视觉暂留问题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技术来传送静止或活  相似文献   

9.
在认识视觉暂留现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这张神奇的图片(如图1所示),看你能看到什么……方法:(注意:一副很神奇的图!只要你能照下面的办法做,你就能看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在遮光法闪光照相实验中,为了在底片上获得一定数目的动体像,需要测定转盘转速.利用视觉暂留现象是方法之一:在白纸上画一测速盘,测速盘由若干不同数目的黑白条纹组成,每圈中黑白条纹都相等.把测速盘贴在转盘上,用频闪光源日光灯进行照射.转盘转动时,改变小电机电压,控制转盘转动,看测速盘上哪一圈的黑自间隔条纹不动了.此时转速N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文宏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222-223
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应用了一种新的技术——网页随显技术,通过网页中特定文字来控制不同层面图像的快速交替显示,以及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来达到随指即显的教学效果。基于其优越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在网络课程的制作中,该技术地应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会运动的图画 目的:使幼儿明白“视觉暂留”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视觉暂留原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并解决了人为什么能够看到连续活动的画面。因为,人在观察事物时,反映事物的影像画面将在人的视觉中有1/30~1/5秒的短暂保留。在实践上,电影画面每秒24格,电视画面每秒25帧,都遵循并满足视觉暂留原理,其连续放映和播发就使人看到了连续活动的画面。但影视,特别是教学影视,每一个镜头画面应该拍摄、制作、播放多长时间,才能引起观众和学生的共鸣,进而收到最好的表现效果,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心理"内涵,电影也不例外。电影是一个容器,它容纳人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唤起观众的喜怒哀乐。电影活动作为一种现代型、立体型的社会活动,更对人类心理有着真实而全面的探究和展示。因此,观影能展现观众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例如视觉暂留、认同、幻象等。观看电影对观众的心理功能也会有影响,如产生抚慰、宣泄、殿堂效应等。那么,怎样才能让电影成为学生团体活动时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我做了以下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原有色光混合演示器分两类:一是反射式.它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让一定比例的三色转盘转动,使三原色混台为白色。由于不容易准确调整三原色的比例。混合后的颜色经常会变为灰色。二是透射式,使三色光直接照到光屏上进行混台.但很难连续调节和混合出指定颜色。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打开或关闭电扇时,有时会看到扇叶“正转”或“反转”现象,甚至还会看到“不转”现象。有文章认为:“主要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引起的”,並说“唯一的判断根据”是看电扇的转速是否符合文中总结的公式。文章断定:在0—5转/秒内可观察到正转现象,在5—10转/秒内可观察到一次“反转”现象,在10—15转/秒内观察到的现象总是正转。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小型电动机,如儿童电动玩具、剃须刀具等都有小型电动机,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够收集一些,这些小型电动机可用来做多种物理演示实验。1 演示“视觉暂留”现象用硬塑料板或硬纸板做一个直径为20cm 的圆盘,在圆盘的中心钻一个跟电机转轴大小相同的小孔,把圆  相似文献   

18.
学生打小报告可算是学校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如何看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打小报告”问题,既关系到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与被打小报告的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同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正确看待与处理这种问题。像这种在学校中普遍存在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其实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验证码能够有效抵御网络中机器程序的自动登录行为,防止机器程序群发垃圾邮件和自动投票等非法行为。但是随着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验证码面临着被机器程序自动破解的危险。文章在分析不同验证码的优缺点后,提出一种基于人眼视觉暂留现象的动态验证码,利用有效字符和干扰字符混合组成多帧动态图像,普通用户可以轻易识别,而机器程序难以区分,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证明该验证码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惧怕和讨厌学习数学的这一种消极现象。要消除此现象,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其次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等。正确面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