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在思维方式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气功修炼的"三要素"关键在直觉以及武术训练以"意境"为追求的目标。这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体育重直觉的思维特征。相比较而言,西方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是重工具思维特征,具体表现为:运动成绩的鉴别主要借助于物质工具;竞赛的形式是识别运动员差异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惩戒问题不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关注,学校体育中身体活动的“育”与“罚”的边界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审思。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身体教育特殊性、体育惩戒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滞后、学校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欠缺造成了“育”与“罚”的认知误区。是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基本遵循,是否以必要情形为实施依据,是否以适配适度为实施尺度,是否以“因材施戒”为惩戒原则,是否以一视同仁为前提条件,是评价学校体育身体活动“育”与“罚”的标准。在提炼“育”与“罚”的表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实施体育惩戒的策略: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制定体育惩戒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治理水平,着力提升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旨在发挥体育惩戒的最大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以及历史分析法对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潮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身体观和体育观,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宗教改革与西方早期体育的关系。研究发现宗教改革对西方早期体育人文思想的传播、群众体育的时兴、学校体育的萌发,以及近代竞技体育甚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新教伦理推崇克己谨守,使得休闲娱乐体育以及以对抗争胜为特征的竞技体育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获得成长。因此,宗教改革之于西方早期体育的开创作用不容小觑;但对于体育的继续成长则有辖制之虞。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指出了两者的差别,进而阐述了传统体育在差异中走向世界的契机,认为二者最终将会共同构成世界体育文化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以及体育活动意向、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之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得分都逐渐增加,但是只有任务定向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身体自我描述方面比女生积极;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身体自我描述显示出积极的趋势;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都会给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带来积极影响.除身体肥胖指标外,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与身体自尊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存在积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和总结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差异和共同趋势,在中西体育文化交融的今天.为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身体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分类法,聚焦世界锦标赛期间的媒体报道,分析不同项目的女运动员在传媒建构下身体叙述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女运动员因其从事体育项目的不同性别类型而受到媒体的差异性关注,相比从事男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那些从事女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的媒体曝光率接近前者的2倍;对于从事男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其报道几乎完全集中于"竞技态"身体,而对于从事女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其报道则大比例聚焦于"社会态身体",即关注其性别化与情绪化的描述,以及有关竞技场外的"生活态"身体的报道。所从事体育项目的性别类型差异造成女性群体媒体呈现的内部区隔,将女运动员搁置于被消费与被遗忘的两极状态;论文呼吁进行女运动员身体意义的传媒重构。  相似文献   

9.
探讨知识或科学的基础问题可以归其为哲学的一项任务,对体育基础的思考便构成了体育哲学.由于体育关注的是身体,我们就有责任阐明和分析“身体德性”对“体育的奠基性”的基础作用了,因此,关于身体德性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体育初步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以及哲学的判析法,就体育作为发展“身体德性”的特殊情景,对德性与目的所存在的依附特征做了阐述.研究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有必要以身体素质或品质的形成作为目标,从哲学的视角讨论关于体育奠基性的“身体德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看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中西方体育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西方体育文化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功能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体育文化偏重“竞争”,而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体育文化的这些特点符合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及追求休闲体育的愿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诸多差异性。但是,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和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通过不断地碰撞,最终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就中西方体育的主要差异、两者是如何碰撞融合的以及它们融合的基础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Choking"现象看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综述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的基础上,从运动员的个体心理因素和最佳竞赛状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竞技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相同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容、应用自编的<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问卷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量表对浙江省2052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问卷统计.研究发现:浙江省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三点对策:针对不同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延长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学期内对体操专选班学生30人每天进行45分钟的瑜伽练习,在练习前后对身体技能素质和心理 健康进行测试;结果:练习者的应用肺活量、安静时脉搏、VO2max、握力、俯卧撑等反映身体机能素质的指标,以及 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CL-9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等指标较练习前有显著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练习瑜伽可以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缓解精神压力,使身体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寻了中西传统体育文化,发现从根源上存在:开放个性与封闭保守、神本位与人本位、征服自然与顺应自然、着眼局部与考虑整体的差异,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契约与伦理宗法、冒险竞技与养生娱乐的不同,在“身”与“心”关系的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身”“心”对立与统一。分析了当前中西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西:过度竞技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怀、过度商业化导致体育道德异化;中:体育文化自信丧失、养生传统被忽视,最后提出中西体育文化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要全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全面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交流的能力与水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等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上,存在脱离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际过深过难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强针对性,提炼选编哲理性和思想性强的经典案例进入大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8.
适应体育是促进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比较研究及归纳演绎等方法,通过梳理适应体育实践与理论的历史脉络,从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体育存在的形态、特征以及社会价值来把握适应体育的演变过程,认为适应体育完成了两个重要转向:由早期疾患治疗的康复手段转向个体的自由发展与教育需要,由满足社会施以人道的文明需求转向社会公平公正需要。并就适应体育的历史演进把握其发展方向,认为未来适应体育发展将是在哲学迷茫中回归以人为本,在道德约束下强调公平,在理念感召下走向融合,在价值发现中迈向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方古代艺术中,人类才真正开始自觉地理性地去认识和反映人的自身。对人的自身的认识和反映主要是理性意识和宇宙意识。理性意识确立了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宇宙意识对宇宙的永恒进行了深入地思索和探求,也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普通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15周的实践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心理和体质健康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质健康指标:(1)身高、肺活量、1000m(男)、800m(女)和50m,五个测试指标差异显著(P<0.05);(2)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三个测试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健康指标:(1)躯体化、焦虑症、强迫症、偏执四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2)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症三个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3、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结论:分组分层教学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