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融资来源视角,以2014—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检验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两种融资来源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关联民营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更高.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电力公司为研究样本,围绕电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机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采用更适合电力公司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电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向影响债务资金成本,并且滞后效应明显;在碳会计发展更为成熟的北上广深地区对这种负相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电力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履行碳会计信息披露,提高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3.
企业碳信息披露课题是新近环境会计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现有文献资料对国内外主要的碳信息披露文献进行详实的梳理,介绍企业碳信息披露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并阐述碳信息披露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为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双碳行动和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进,碳信息披露作为外界评估企业环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信息来源,已成为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基于合法性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碳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会抑制企业的短期价值,但可以促进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价值,但这种作用并非立竿见影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动机,深化理解了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内在影响机理。此外,将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引入碳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促使碳信息披露产生与发展。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从2002年起开始邀请大型企业参与碳信息自愿披露,并发布涵盖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年度CDP报告。围绕自愿性碳信息披露这一研究主题,以CDP中国报告涉及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特征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为获知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提供经验证据,进而为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中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经验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于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即政治联系程度的提高,投资效率越低;同时,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受到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调节作用,在政府干预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具有更低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损害主要通过过度投资的方式实现。因此,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不必要干预,破除民营企业投资行业壁垒,强化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从制度环境层面减少民营企业投资效率损失以及为寻求政治联系而造成的不必要耗费,以克服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虑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为碳信息披露主要载体,基于内容分析法形成显著性、量化性和时间性碳信息披露质量维度设计碳减排管理定位、碳排放管理制度、碳减排实施方法、碳排放合规程度等碳信息披露质量层次与指标,获取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数,为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2008—2013年CDP中国报告涉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共压力对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偏低,碳信息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数据等关键披露内容存在缺失;(2)政府压力中的行业属性和股东压力中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社会压力中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倾向性能够显著促进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3)控股股东性质与外资持股比例虽然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银行贷款率和机构持股者持股比例对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民营企业价值为研究切入点,利用2008~2017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根据政策变化将样本分为两个时期,以政治关联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治关联对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价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政治关联在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政治关联的中介效应表现为民营企业建立政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补贴,从而提高民营企业的价值,但随着"新型政商关系"等政策的提出,这种效应出现逐步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杜湘红  伍奕玲 《软科学》2016,(9):112-116
从碳信息披露角度出发,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构建碳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考察了碳信息披露、投资者决策与企业价值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并以上证碳效率指数股为研究样本,利用联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且这一驱动效应是通过投资者决策这一中介变量部分传导的,即碳信息披露一部分直接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驱动作用,另一部分是通过先作用于投资者决策,然后再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质量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政府信息质量的概念和美国联邦政府、新西兰政府及我国政府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质量政策法规,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质量指标,并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质量总体不高。为改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质量,应制定信息质量专门性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的信息质量意识,倾听公民的信息需求,建立信息质量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侯雅楠 《现代情报》2009,29(11):50-52
文章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在搜集政府信息资源、对政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设立政府信息阅览室、建立政府信息集成平台、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加工并提供利用、提供全方位参考咨询、培养公众的政府信息意识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政府信息服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龚花萍  刘帅 《现代情报》2014,34(4):62-66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用于移动终端的免费即时通讯软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公众推送政务信息。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政务信息公开新模式,认为微信政务信息公开是一种新型的政务公开方式,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特点。通过与其他政务信息公开方式进行对比,阐明了微信政务信息公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连志英 《情报科学》2012,(4):628-632
从公民获取政府电子信息权利保障视角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审视,指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能明确赋予公民享有获取政府电子信息权利,对申请者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目的进行限定,并且在立法价值取向及公民可获取的政府电子信息范围界定方向均存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以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实保障公民获取政府电子信息权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读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法令、总结归纳相关法令的主要思想与内容。进一步对美国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研究,并对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与特点进行总结,达到对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段尧清  汪银霞  丁丁 《情报科学》2012,(9):1284-1286,1303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但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普遍的知识歧视现象,本文基于信息交流理论,从政府信息描述、政府信息载体、政府信息利用形式、公民信息素养等方面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中知识歧视的成因,分析了知识歧视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和公众应对知识歧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拥有丰富公共数据的各国政府开始从信息公开走向数据开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数据开放要求政府更加重视数据的搜集、公布、开放和运用。本文在阐明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全球在数据开放浪潮中的实践经验,以期给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禄金  乔强 《现代情报》2009,29(1):221-224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多元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从信息角度看,大地震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重大改革的机会,本文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法和意义,叙述了信息公开对于中国未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了概述,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