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书引孔子语22次,其中8处可与<论语>对阅,而8处之中,有4处(5词)与孔子原意不合,当属误解.前人不知,每以<孟子>之说解<论语>,致使<论语>之文亦始终不能得其正解,可谓"以讹传讹","恶性循环".今特举出,以资治二书及孔、孟思想者鉴.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普遍存在浮躁的心态.有没有一剂良药可以抚平人们的心灵呢?窃以为,<论语>正是这样一剂良药,它犹如一座到处深藏奇珍异宝的宝山,值得探秘.近日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论语〉连环画>可称得上一剂良药,它犹如一把登山的拐杖,让读者在领略山巅无限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填充智慧的背囊.<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言行的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儒学的创始者,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论语集解>应该是曹魏正始中期何晏为吏部尚书时主持完成的一部著作.现在可见<论语集解>的最早的本子是敦煌文书中的卷子,宋监本则是传世文献中最古的版本.宋代流行的<论语集解>一般都是注疏合一的本子,主要有岳珂刻<论语集解附音义>十卷、廖莹中世綵堂刻<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与皇侃义疏合刊)等.明毛晋汲古阁刻印的何晏等人的<论语集解>,是依据宋廖氏本影钞的.清人乾隆时期传入保存于日本的单疏本和义疏本,对于考察<论语集解>的古貌具有重要价值.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本,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校勘本.  相似文献   

4.
从《论语》看孔子的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大量的言行,这些言行立体地展现了孔子多方面的人格,其中,卓尔不群的高尚品德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占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孔子学说的主要体现是<论语>,它里面也蕴涵着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市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韩雪峰 《当代传播》2007,(5):106-107
通过从传播学和语言学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行为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并阐述了言语行为人际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媒介进化的阶段性特征,传播学学者分别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分析这些理论发现如此重要的非言语传播却在媒介进化过程中屡遭遮蔽,而且经常被传播学研究所忽视.传播的深层欺骗性在于其借助非言语传播构建肖似的“拟态环境”,隐蔽地影响受众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新兴媒介延伸了人体言语传播功能,却导致非言语传播功能丧失;虽然各种新媒介结合自身特征,采取多种补救手段,但是对非言语传播的补救仍显乏力.媒介进化趋势仍将进一步创新非言语传播符号,回归并超越人际面对面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并实现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8.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较为杰出的弟子之一.子夏一生在学术方面多有建树,年纪轻轻就以"文学"名列孔门"十哲",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都很精通.他不仅在传播儒家经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儒家思想有许多创新和发展,为儒学进一步扩大影响、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读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与《孔子家语》相关章题余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双古堆汉墓木牍章题虽然有些与今本<家语>可以对应,但实际上它们与<说苑>更为接近,而<家语>则存在不少重组、改动痕迹.<家语>由于在材料来源上与<说苑>等书接近,故其中孔子言论往往出于依托,并非尽是实录,今本<家语>确是经孔安国整理才成书,并非王肃向壁虚造.<汉志>二十七卷本系民间所传,与经孔安国整理定型的今本<家语>属不同版本.从出土文献看,早期<家语>在篇章形态上应该与今本<家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孔子语录园主人张济民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我建孔子语录园,就是要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宋代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将<论语>作为治理天下的武器.<论语>中不但蕴含着治国兴邦之法,更蕴含着为人成事之道.  相似文献   

12.
林荣 《兰台世界》2005,(12):66-67
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实质来看是儒家文化."信"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最显著的伦理范畴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和概念.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信"观念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诸书载:孔子曾对相关档案资料作过整理工作.对此事之具体情况,今之学者已进行过考察,主要成果有刘红<整理古籍文献的先驱--孔子>、李淑芳<管窥孔子档案文献编纂及其成果>等,这些论述虽彰显出孔子档案整理工作的成就,然其多是从史学角度切入的,缺乏以档案整理工作为中心的本体观照与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被花花绿绿的资讯弄得眼花缭乱时,当我们想要阅读经典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中文典籍感到无从下手时,"中文经典100句"诞生了.在这套丛书里,<论语>、<史记>、<古文观止>等中文经典触手可及,这么亲切又这么实用;孔子、司马迁、孟子……这些文化巨人与我们对面相逢,就让我们穿越历史洪流,站在圣人的肩膀上,来感受中文经典的瑰丽财富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新闻调查>为例,探讨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行为,一、从控制论的角度看,主持人的角色行为是开放式的"漂流"调查;二、深入现场调查以接近真相;三、镜头前的调查过程性与交流性.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行为,使得新闻以立体化、形象化、人际性的特点得以传播,而主持人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的中国内地最早的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算起,我国谈话类节目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其间谈话节目不断涌现,<实话实说>等节目更是久盛不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节目形态以其鲜明的人际传播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平等交流的心理需求,把大众从"宣言时代"带入了"对话时代".这种节目形态的功能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流和人际传播,只有根据这两种模式的传播特点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语>有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注释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分歧很大,兹取众说中之一说.罕,少.与,通"豫",喜悦,赞同,赞许.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很少谈利;赞同天命,赞许仁德.  相似文献   

18.
乔治·赫伯特·米德(G·H·Mead)是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与杜威、库利、帕克一起构成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第一代理论家.米德的传播思想主要在人际传播的范畴之内,而核心在于<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下面我们从本书中米德的自我观点出发,来考察一下米德在人际传播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 ,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受众和传播者如何利用网络人际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