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承钧 《华章》2011,(3):54-54
“北漂”指到北京寻找发展机遇抑或已经找到“饭碗”,但一无住房、二无户口,尚未在京城“扎根”的人。其实北京历来就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漂现象”在清末民初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恰如盼望已久的一场甘霖,北京“绿卡”的发放。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这张“绿卡”无疑会给“北漂”一族带来多方面的实惠,但它对北京的人才战略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解决,北京的人才政策是否还将进一步放宽呢?对以上问题,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韩光耀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聚集了数百万从全国各地拥入的北漂人。北漂,指在北京飘泊。北漂族,是随着PC时代的到来而兴起的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多学历高、有知识,尽管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乃至生儿育女,尽管一些人从外表看甚至比土生北京人更光鲜,却又像现代版的游牧民族一样飘泊着,因为他们不算北京人,因为他们缺少北京人的身份象征——户口。他们自觉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但又表示已无法离开这座城市。有人将这些人称为"北漂"。在人流车流不息的首都,"北漂"一族追逐形形色色的梦想,品尝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  相似文献   

4.
方立新 《教育》2010,(7):10-10
一些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北漂”,聊起没有北京户口的苦恼,说得最多的是,自己有没有北京户口其实没太多意义,生活也几乎不受影响。苦的只是孩子,尽管孩子如今能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但往前走,高考变成了一道冲不了、越不过的墙。即便能在北京找到接受孩子的高中,但由于各省市自主命题,回原籍高考,多半几乎未考已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了解80后北漂群体的幸福感和城市认同状况,并探讨其幸福感与城市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927名80后被试进行调查,其中492名北漂者,435名非北漂者.结果:(1)80后北漂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城市认同得分显著低于80后非北漂者.(2)80后北漂群体的人口学变量在幸福感和城市认同上具有影响作用.(3)认知层面的幸福感不能有效预测80后北漂群体的城市认同,积极情感对城市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情感对城市认同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80后北漂群体的幸福感和城市认同状况,并探讨其幸福感与城市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927名80后被试进行调查,其中492名北漂者,435名非北漂者.结果:(1)80后北漂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城市认同得分显著低于80后非北漂者.(2)80后北漂群体的人口学变量在幸福感和城市认同上具有影响作用.(3)认知层面的幸福感不能有效预测80后北漂群体的城市认同,积极情感对城市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情感对城市认同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他的苦恼我知道。他属于所谓“绿卡”族,拥有在京“居住工作”权,但没有北京户口。户口对他夫妻其实也无所谓,但对14岁的女儿可就有所谓了。虽然从小学到初二,都没遇到什么麻烦,但女儿今后的教育,却越来越令他烦心。在北京上高中,找找关系问题也不大,但高中之后呢?女儿不是“北京人”,按规定只能回原籍高考。然而,一直在北京上学,连教材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北京升学竞争不像原籍那么激烈,相对而言没有“魔鬼训…  相似文献   

8.
三鲜 《大学生》2013,(3):103-103
“查干是我的蒙古名,是‘白色’的意思!白色在蒙古族里是非常神圣非常高端的!是不是非常炫酷?”远在北京的查干通过QQ这么跟我介绍她的新名字。我在学生会的时候认识了这位大我一届的师姐,而如今,海宁人查干已经北漂六个月了,每每听她讲述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我都能感觉并羡慕她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几年北漂生活中最为痛苦的是无论想开任何证明,都必须回到千里外的家乡,也就是户籍所在地。以至于有阵子我特别好奇我那些在台北上班的同行,他们有不少来自台湾其他地区,也算是“北漂”,是否也会有类似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春天,北京某处忙碌的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腰上的呼机忽然响了.他停下手上的活计,匆匆赶去公用电话亭。这名身材瘦小叫做王宝强的工人当时还不知道,这将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电话:在此之前,他是“北漂”的民工、是北影厂门口50元一天的“蹲活儿”的。而在此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1.
点儿背     
《大学生》2013,(1):137-137
刚认识老西那会儿,他豪气冲天。也难怪,年纪轻轻的,发表的文章堆起来可以论米量,论工作经验也算得上资深编辑。而北京是媒体人的沃土,所以“北漂”在老西眼里简直是带着火苗的光环。他一直坚信,自己是属于北京的,即使出身三线城市的专科院校,即使简历撒得像天女散花也没几个正经回复,即使为了温饱先在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弹丸公司凑合,他也一直觉得,自己迟早、肯定会去北京。  相似文献   

12.
方立新 《教育》2006,(11):19-19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前半部分是关于北漂的散文故事,后半部分是关于远方和故乡的短篇小说,但漂泊却是一以贯之的主题。远子的北漂故事很丰富也很伤感,但却不悲情。他私人的北漂日记,映射出千千万万北漂的生活图景。他写北漂不是为了诉苦,而是一种自度和自救,在绝境中生发出光明的力量,被网友戏誉为"北漂伤痕文学"代表作家。我曾在一家书店工作了两年。书店在国贸附近某座商城的地下二楼。每天早上钻进去,天黑了才爬出来,一整天都看不到阳光。不过,好在北京也没什么机会看到明媚的阳光。来书店买书的人干奇百怪,最少见的恰恰是那种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有的人只买畅销榜上的图书,即使我们偷偷把一些滞销的书摆到畅销榜的架子上,不出几天也能卖光。有一位顾客在畅销榜上看到了一本名为《百年孤独》的书,她问我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这种问题很是难  相似文献   

14.
春节回来以后,在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署名为“迷失的乔治亚”的EMAIL。他说他很不快乐。原因是他很不喜欢目前做着的一份工作,薪水不高,与同事相处得也不大融洽。他从东北一所学校只身来到北京,当时是凭了年轻和勇气。为此,他和大学时候的女朋友分了手。女友回了老家做中学老师。他曾经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在北京混出个样。可转眼一年过去,他依然匆匆碌碌,做着一份没有任何激情、仅可糊口的工作。他有些看不到自己将来的出口。他说自己是个没有任何安定感的“北漂”,在北京这个偌大的城市里疲倦地生存。他现在很犹豫,是重新找一份工作呢,…  相似文献   

15.
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在我国至少何8000万人!因为我们的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所以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而一位“北漂”打工妹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有一个朋友是北漂,和男朋友一起在五环边上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屋子。公司在二环,每天耽搁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她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访谈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帮敬老院的老年人写回忆录。公司人心思浮,最近又裁了人,于是他们既要做访谈又要做营销,必要的时候得去忽悠老年人。她觉得身心俱疲,想休息一段时间,但却不敢辞职;想回家乡,但是又不愿放弃在北京已有的一切……每一个北漂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那些窘迫、伤心、得意、疯狂,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生。在北京这个"中国梦"生长得最密集的城市里,人们努力向上攀登,以期成为  相似文献   

17.
<正>作者,西藏媒体人,现居拉萨。2010年大学退学北漂,曾任职《意林》杂志社编辑,《青年文学家》主编,《西藏商报》文教中心主编,多篇文章见《青年文学》《西藏旅游》等。star顾倾城Q:非常感谢顾倾城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现在有许多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梦想而涌向北京,你为什么也愿顶着退学的压力去北漂?  相似文献   

18.
赵光 《学习之友》2009,(10):50-53
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在我国至少有8000万人!因为我们的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所以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而一位“北漂”打工妹林薇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大力开发左撇子商品,并因此成了百万富姐,以下是她的自述——  相似文献   

19.
北京虫子     
庞彦 《师道》2006,(5):63-63
我们被称作北漂。他们说像浮萍,像灰尘,像枯叶,轻盈无力,身不由己。其实,更确切地说,我们是蜗居在北京地下的虫子。北京真大,我们的快乐像路一样长。想和你有一个家。一定会发生一些事,是命运;很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很重要。寄居在别人的生活里。我们把北京当作一个大蛋糕。同是这个城市的异乡人,对这个城市有同样的期待。责任编辑彭红梅北京虫子@庞彦~~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更在于有多少人认识你。积累人脉对我这样没有背景的北漂一族来说更重要。”说这句话的赵廷宏是2005年从大学毕业的,但目前,他已经是个京城小有名气的青年创业领袖了。连对他很熟悉的人都不太知道他在毕业前的成绩——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第一名、全国的铜奖。他并不太看重这个,只是在耐心地经营自己的品牌,积累着自己的阅历。“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毕业还不到一年的赵廷宏对这句话是有着深刻的感受的,以自己大学求职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印证它。赵廷宏来自甘肃的一个偏远地区的一个学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