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前,听过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春》,印象很深刻,这位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为内容将文章分成五幅图景后,不厌其烦地逐一分析写了那些花,这些花有哪些特征,春风又有哪些特征,春雨有哪些特征……最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春花春风春雨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并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来。整节课把一篇充满春天生机和活力的散文肢解得七零八落,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毫无美感,恹恹欲睡。教学  相似文献   

2.
巧用文字     
有些同学认为写好文章要有“好词”,其实不然。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它能裁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老"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从我们所读的来稿中看,现在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似乎功力还有所欠缺,尤其在写人方面很少有写得好的。为此,我们特地推荐张帆同学的《中国“法老”》。作者记叙的是老师的故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刻画出老师的生动形象,描绘出老师的个性,使文章富于艺术性。在记叙人物的写作中,很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性格。作者写“法老”时,能抓住老师的相貌特征和他的个性来写。例如,作者写他在上课时,走进教室的情态:安坐、抽“戒尺”、扇扇等动作,在不经意间表现出老师的个性,写得有趣、有味。作者还在“法老”老师对教学的认真上并有一套教学方法上去写他。学生之所以佩服老师,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法老”老师对教学是严格的,也有一套方法,使他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赖。此外,作者十分生动地写出了“法老”老师的多才多艺,在另一个侧面勾勒出他的形象。作者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也有很强的表现能力,把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多才多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看到了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作品文字简练明快,亦庄亦谐,当你读这篇文章时,相信你一定会忍俊不禁的。  相似文献   

4.
宽容     
宋思怡 《小火炬》2011,(7):50-51
郑秀清老师点评:小作者善于观察与思考,通过写老师巧妙处理偷窃事件来阐释“宽容”的内涵.值得咀嚼回味。  相似文献   

5.
文章开头先用整齐的句式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这是应试作文开头的一个技巧。接着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班超”“李密”“卓文君”这三个古代例子,使得文章的立意向纵深发展;“洪水”、“雪灾”、“地震”这三个新鲜材料,使得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可见作者选材非常灵活,时大时小,时雅时俗。写社会热点.说明其关心政治;写古代名人,说明其不忘历史;写感动.内容厚重;写出发,寓意深远。总揽全文.作者思接千载,纵横万里,语言洗练,构恩新奇,确实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这一写作宗旨。  相似文献   

6.
曾经观摩过两位老师执教《兰亭集序》,整体上看来大同小异。说“大同”是因为两节课都遵循语文审美研读之道,对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话和探讨.同时都注重声情并茂的诵读:“小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品味上,一位老师从品析语言入手,来体验作者“乐、痛、悲”的情怀,另一位老师却漠视了语言本身的情感性.通过比较抽象空洞的概括方式来解读文本.因而细节的“小异”最终导致课堂效益的“大不同”。前者精彩生动,后者枯燥乏味。先看课堂片断回放:  相似文献   

7.
特别推荐     
小作者写老师的眼睛,写得很灵活,也很生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出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小作者写老师重点是写老师用会说话的眼睛来教育管理学生,同时写老师与学生用眼睛来彼此交流,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本刊:张老师。您在2-世纪80年代本刊创刊之初就为我们撰稿.一直写了这么多年,目前还是《传世古文》的专栏作者,是名副其实的“老作者”。您一定与杂志有一段有意思的“稿缘”吧?  相似文献   

9.
阿坤俱乐部     
(一)你能填出各种各样的“看”吗?1.言观色2.死如归3.物思人4.影自怜5.文生义6.前顾后7.目结舌8.一无余9.面面相10.目口呆(二)请“挖出”下列广告中的“地雷”:1.无胃不治、无所胃惧、保胃健康高徒与名师老师把某生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说:“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唉!我像你这个年龄时,已在报上发表不少文章了。你怎么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呢?”学生想了一下,说:“老师,据我分析,那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的老师水平更高的缘故吧!”(王振邦辑)妙答上课时,老师问:“一件衣服8元,照这样计算,两件衣服多…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它写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作者起笔就告诉读者,她是“最使我难忘的”,收笔时又表表出深情的渴望,“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难忘”、“再见一见”,这不正说明了“我”与蔡老师之间在二十多年前凝结下的师生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吗?作者紧扣文眼“难忘”二字,从筛选出发生在  相似文献   

11.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2.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3.
【片断】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作者以其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你能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请大家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生1:我选春草图,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2:写春草的还有“浅草才能没马蹄”。生3:我选春雨图和春风图,诗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生4:写春雨的诗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5:我选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6: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4.
人说“万事开头难”。也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写好文章的开头,对一篇文章尤其是高考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展现作者的写作智慧,也能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引起其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5.
张素芹 《教育文汇》2010,(12):31-32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里,一个孩子语无伦次地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老师鼓励孩子配上“爸爸、妈妈、我”的插图后,装订好,并写上作者、插图者的姓名、出版年月日,然后高举这本“书”说:“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文章开头写得好,一下子就能把阅卷老师吸引住,从而能大大刺激阅卷老师的给分欲望。而且,一个好的开头,也给全篇文章定下基调和主旨.下面的正文就好写多了。  相似文献   

17.
小作者写的是读书中的小事:因偷懒而得到“大奖”——被老师逮着而罚背英语单词。 小作者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这故事既是小事又是大事,因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小作者以自己的体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全阑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 师:我们学过了《我的老师》,感受了蔡芸芝先生与作者浓浓的师生情,但“文章不厌百回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浓浓的“师生情”的. 二、感悟作者如何表现“难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感受作者希望强调的是哪一个词. (生读.) 生(齐):“难忘”. 师:围绕“难忘”,作者写了与蔡老师有关的七件事,写一件事或两件事可以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人常用乐来写哀事.这样做的效果是更能衬托出作者的心情,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乐写哀,一倍其哀”,这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的手法。那么古代文人是怎样运用“以乐写哀”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