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赵永湘 《文教资料》2012,(12):107-108
在一个多世纪的美国电影史上,好莱坞电影在塑造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上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本文以2011年好莱坞两部大片为例,选取其中比较突出的中国元素,分析其在影片中传达的中国形象,解读其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呈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从广告植入、中国演员参演角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塑造了多层次的中国形象。相比20世纪及更早时期,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人及中国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21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文环境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人文环境不再完全呈现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管仍存在小部分落后乡村的镜头,但总体上逐渐转变成工业王国、现代化的大都市甚至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向缺少女笑星,一不小心掉进这个定位里的人,也不愿意以此自居。姚晨、闫妮走红之后都去演正剧,扮“女神”,和帅哥搭戏了。蔡明多年来不演戏时也坚持当美女,傲娇地开个人演唱会。宋丹丹则为自己的固定形象悲哀:“小品是我最好看的衣裳。我是正剧演员,但是观众全认为我就是适合演农村老太太。”  相似文献   

5.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卢荻秋 《学习之友》2011,(12):13-13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在一场报告会后推销自己的新书,说每本可以提成1.5元,台下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这样有损道德楷模的形象。洪战辉对质疑的声音感到很无奈:自己凭双手赚钱到底有什么错,他表示,“我不能只做个道德符号”。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6日晴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而且也要成为文化大国。在我国,有许多好莱坞的"粉丝",在他们眼里美国影片什么都好,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我的中国梦就是提高我们中国影片的质量,争取赶上和超过"好莱坞"。我表哥和我都是电影迷,他常常宣传美国大片,而每当我提到国产电影,他总是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态。那天,我们到电影院,望着一版版电影推荐,那里既有国产片又有外国大片。"选哪部呢?"我问表哥。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特赦     
所有知道“甄子丹”这三个字的人都会冠我以“很能打”的标签,其实他们不知道:甄子丹的母亲更能打。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风为裳 《小读者》2011,(12):8-11
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总是眉飞色舞。他说:“那时你粉嘟嘟的.谁都说我闺女长得俊。那个听话劲儿更是少有.除了吃奶粉.就是睡觉.从来都不哭。当时电视里正演那个动物世界.里面讲的澳大利亚的小考拉跟你一个样,也是个肉乎乎的小懒虫……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     
《家庭教育》2010,(3):33-33
【七嘴八舌】 我最喜欢看怪物史莱克,他皮肤的颜色很环保。 我想看超人大战孙悟空。 好莱坞就是美国电影里面,好的才来。 我喜欢功夫熊猫,比我还肥。 我是好莱坞电影的粉丝,你叫我“钨丝”好了。  相似文献   

12.
我告诉你,以前我有一种病,我的脖子好象特别硬,我不能像你们一样对别人点头打招呼,我的头根本低不下来。所以我一直高抬着头生活。我小的时候大家都讨厌我,没人和我玩,他们总是大声嘲笑我,见到我就像是见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当我长大之后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我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人们都不认识我,他们见我总不正眼看人,觉得我很可怕,都不敢接近我,当然也不敢嘲笑我啦。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被人一把拽住,一看,是个脸上长满胡子的家伙,他号称是个导演,做电影的,他说看我气质很好,够酷,想找我演他的新电影,名字就叫《你到底想怎么着》。我…  相似文献   

13.
小编寄语     
《海外英语》2013,(3):1-1
说到英雄人物,我想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但是说到坏蛋,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谁?哪里有英雄,哪里就有坏蛋。本期“封面撷英”的主题就是“坏蛋”.还有擅长演坏蛋的好莱坞明星贾维尔·巴登。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特赦     
所有知道"甄子丹"这三个字的人都会冠我以"很能打"的标签,其实他们不知道,甄子丹的母亲更能打。母亲对于中国功夫,有着深厚的情感和造诣。  相似文献   

15.
一 暑假的一天,郑莱莱强拉硬拽地要我陪她看电影.我最不喜欢和郑莱莱一起看电影了,因为她简直就是一本人形的《十万个为什么》. “茜茜!为什么那个人要梳那样的头发?看起来一点都不好看!” “茜茜!她为什么要跑?她可以报警啊!” “茜茜!为什么他在镜子后面还能看到对方?” “茜茜!为什么他子弹都打不光?” “茜茜……” 所以坦白地说,我试图和她一起安静地欣赏电影已不下十次,基本上每次看过之后我都没记住演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语,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小小的荧屏也随着国际风云的变换而不断变迁。在历史上,好莱坞曾以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和冷战政治色彩,扮演过“妖魔化”中国的急先锋。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它们跟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地位的不平等,东方文化被认为是次等文化。西方经常虚拟出一个东方世界的形象,东方文化被误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好莱坞模式宣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所大力渲染的美国和西方的种种神话,积极主动地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凭借四部半的电影,奠定了国际功夫巨星的地位;他凭一身真功夫,尤其是那出神人化的腿法.开创了功夫电影的新纪元;他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将中国的武术文化传播到西方;他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增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他,就是李小龙。  相似文献   

18.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韩佳彤 《大学生》2013,(13):69-69
对于观众而言.电影是一个梦。电影天生具有完美的感召力,这让电影成为接收思想的有利媒介。对于创作者而言,电影同样是一个梦,一部影片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将自己的梦中活动加以丰富的表现。电影让好莱坞变成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大都会。如今.好莱坞的梦工厂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好莱坞的创作者娴熟地用自己讲故事的方法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田野 《学习之友》2008,(7):55-55
这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了过来。 从车上走下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几遍,村民们都不敢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交头接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