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特赦     
所有知道"甄子丹"这三个字的人都会冠我以"很能打"的标签,其实他们不知道,甄子丹的母亲更能打.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特赦     
所有知道“甄子丹”这三个字的人都会冠我以“很能打”的标签,其实他们不知道:甄子丹的母亲更能打。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特赦     
也许你们会觉得她又在耍太极。不过我却想感谢母亲,感谢她那一手推己及人的好太极!所有知道甄子丹这三个字的人都会冠我以很能打的标签,其实他们不知道:甄子丹的母亲更能打。  相似文献   

4.
母亲节就要来临了,它并不只是一个纪念母亲的日子,你需要让你的母亲知道她对你来说是多么重要。不要仅给她寄卡或送花。如果你能去的话,就去看看她。如果你不能去,就给她打个电话,用语言表达你的感受。如果你很幸运,母亲仍在世,花点时间让她知道你是多么爱她!  相似文献   

5.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6.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各自忙各自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过一篇《我这一辈子》的小文章:“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冰淇淋。母亲拿皮带要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孩子,不懂事,长大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过,我的办公室里走进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刚上学的儿子——鹏。母亲满脸的怒气,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再看鹏,唯唯诺诺地跟在母亲身后,一看就知道是受了委屈,让妈妈出面寻求"公道"。看来两位"来头不小",我急忙放下工作,招呼两位坐下来。听了母子的叙说,我明白了,原来鹏经常和高年级的同学在一起玩"打坏蛋"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谁违规了就  相似文献   

9.
身教     
母亲独自把他带大。母亲是个爱恨鲜明的人,这样的人做事果断决绝,能担当,所以她调教出来的儿子没有阴柔之气,从小虎头虎脑的,很有朝气。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在医院打完点滴下楼的时候,一个人呼啸着狂奔而来,紧接着后面有人喊:"抢包了,抓小偷!抓小偷!"楼梯上的人下意识地纷纷避让。母亲健步上前,轻轻伸出一只脚就把小偷绊倒了。有几个人把小偷按住,丢包的人赶上来骑在小偷身上就打,母亲大声喝住:"不要打他!"丢包人愤怒地咆哮:"他是小偷!""那也不能打,交给警察。"  相似文献   

10.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很多孩子欺负他,甚至打他,迈克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  相似文献   

11.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就忙自己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而这个疑问,直到后来我才找  相似文献   

12.
我母亲是个“独眼龙”,她让我难堪,也使我很讨厌她。 上小学时,别的同学受欺负后会立即找到母亲出气,而我不能。我不想让同学知道我有个“独眼龙”母亲。一次,我被同班的兵兵打了,  相似文献   

13.
湘子 《初中生》2006,(17):8-9
从记事时起,他就知道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拿他出气.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读到高中,两年后,他又和周围的很多孩子一样辍学了.  相似文献   

14.
想念     
正母亲说,她还能劳动,用她的说法,还能"做生活"。母亲从她妈妈那里继承下来的"做生活"这个词汇,我在别处还听过类似的说法,比如说"做营生"。做这、做那、做活儿,除不开是为生活下些大力气。我能想象出来,母亲怎么"做生活"。对于她,"做生活"不完全是通常说的干活儿。"做生活",好像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伸展运动,比如去取点吃的东西,去做饭,去外面晒太阳,劈木柴,打炭、取炭,洗一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过一篇《我这一辈子》的小文章:“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冰淇淋。母亲拿皮带要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是一些家庭“隔辈人袒护孩子”的形象写真,  相似文献   

16.
温柔的抗议     
很美的情景可以写诗,不美的情景,也可以写诗,就看你怎么写、怎么立意。 小朋友,你一定经历过,至少是看到过,听说过父亲打孩子吧?我小时候就老挨(ai)父亲的打。我没挨过母亲的打,因为还没等我能惹(re)她生气,她就去世了。而我的一个女同事小时候总挨她母亲的打,我问她怎么个打法,她说:"掐(qia)、拧(ning)。拧大腿里  相似文献   

17.
父亲生病以后,全靠母亲一个人照顾,我们不放心,就给母亲配了个手机,万一出点什么事,母亲也好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姐妹几个的号码都存进了母亲的手机里,弟弟又手把手地教了好半天,母亲点头大声说:"学会了,学会了,放心吧,保证能给你们每一个人打电话!"那天,正在开会,母亲忽然打电话来,我心里忍不住打个激灵,母亲遇到什么麻烦了?赶紧跑出会议室,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一辈子     
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弄湿了裤子,向家长讨饶。父亲要打我,妈妈护短说:你怎么不害臊,他还是个小傻瓜呢……”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母亲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了冰淇淋。母亲要打我,爷爷袒护说:“别打他,他还是个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二十岁了,进了工厂做工。生产上出了废品,工  相似文献   

19.
唯一的收获     
母亲常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母亲说她更喜欢秋天,看着自己种下的希望结出果实,心里很安慰。我不知道母亲在春天播下了多少种子,而秋天又收获了多少果实,但我知道,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苦了一辈子。母亲的苦源于她嫁错了男人,也源于她和那个男人所生下的三个孩子:大姐、二姐和我。那个男人,也就是我父亲,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天生懒惰,脾气暴躁。他经常打家里的女人,也打我,但从我上初一以后,他就没碰过我。因为我是块读书的料,村里人说我将来会有出息,会飞出这穷山僻壤。他听了很是高兴喝更多酒,回家就拿母亲和姐姐们发泄。…  相似文献   

20.
过了今年夏天,我的父亲就是67岁,母亲就是61岁的人了。我是昨天晚上在电话中从姐姐那里知道的。要是在城里,父亲和母亲的年龄都不算大,正好是打门球练太极拳养鸟种花唱京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