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维远  温伟 《天中学刊》1999,14(1):13-16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三个伟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必须歌颂革命、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非常重视历史研究。对辛亥革命史更不例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他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业绩和思想.深刻地剖析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地位,系统地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产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邓子恢在中南区工作实践中发现工厂内部存在着工会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子恢发表了自己对于工会工作的看法,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工厂内部矛盾。邓子恢的观点引发了一场争论,其支持者李立三受到了批判。但是,邓子恢的观点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进行深入思考,初步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最后,毛泽东在宏观上架构起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邓子恢在中南区工作实践中发现工厂内部存在着工会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子恢发表了自己对于工会工作的看法,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工厂内部矛盾。邓子恢的观点引发了一场争论,其支持者李立三受到了批判。但是,邓子恢的观点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进行深入思考,初步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最后,毛泽东在宏观上架构起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毛泽东主持。会议的气氛很紧张,在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批判之后,会议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林彪的地位升为第二位,刘少奇则由第二位降为第八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孙中山历史地位的评价,突破了几十年来形成的定论。本文旨在分析江总书记如此高度评价利孙中山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统一战略思想,是孙中山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的“艰难顿挫”中,伟大的民主革命先先者孙中山积极争取同盟者,努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特色不同的三个阶段,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坚定性、曲折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战斗的教育思想,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无情批判,欲为教育变革扫除障碍;它对"教育救国"论进行了批评,摆正了革命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正确路子;它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演进,使民初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牧原  连锋  烟子 《高中生》2008,(15):25-25
不远处的马车上,楚楚动人的女子的脸正伸出车窗外。他转世投胎,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完全忘记了杏花林里的女子,忘记了她执著的等待。——摘自《杏花传说》  相似文献   

12.
历史,轮回     
白发渔樵江诸,惯看春花秋月。历史翻转轮回,文人墨客、英雄、奸佞回转古今舞台。鼎盛的三国,戟戈交撞,埋没了无数生灵, 历史的罪过推卸不了,结果通通都送给了他——曹操。桓、灵的无能,导致汉室的倾灭, 然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是天下人不可否认的莫大罪过,天下纷言,奸雄的晦言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中,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视域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它忽略了现代化及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性条件,即独立自主、完全主权和领导有力的民族国家,这一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孙中山“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方案在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从而深化了孙中山社会主义理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0年前,一个农村塾师试图以宗教来改造世道人心,洪秀全集结数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起义推翻满清皇朝,建起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然而,起自布衣的农民运动终未逃脱绞杀与内讧的双重消耗而死去。50年后的辛亥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新的阶级推翻了封建王朝,中华民国呱呱坠地,然而在封建复辟、军阀混战与帝国主义外侮中,孱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步履蹒跚,孙文带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说:“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历史老师必须思考并做出回答的‘元认知’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毫无疑问,历史教师如果对“什么是历史”没有清澈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那他是无法理解历史教育的真谛的,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笔者拟从历史认识论和历史哲学的视角就“什么是历史”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始终贯穿着悠远而深邃的史学关怀,堪称文学意义上的历史载体。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擅长以历时叙事来结构文本,在小说文本叙事的历时性、小说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记录和小说文体自身的演进性等若干层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意蕴,成为民族记忆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全部优良品质可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个真正以国家、社会、民众、民族利益为重的人,一个真正以建设性的立场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人,一个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孙中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的言行中也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四清运动前,毛泽东与刘少奇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随着四清运动的开展,两人的矛盾也逐渐增多并公开化。这些分歧对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刘少奇的命运以及后来社会主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文革”的一个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两条道路,提出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我党按照毛泽东的党建学说来建设,具有很多独特的优良品格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