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认为,四季分明,冷热有度的成都平原,在地理气候上,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地方.它显然不是北方,秦淮之南的处所,是一种公认的分界.当然,我所说的,不仅仅是地理书上的注释,主要还是它的内在气质.比如此时,秦淮之北已是冬寒料峭,这里却仍是四野葱郁,草木丰茂,找不到任何萧瑟荒凉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秦淮,原系地理上的一条河流。唐宋时期"秦淮"在文人诗词中反复出现,由单纯的地理名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化符号。这种演变是有迹可寻的,经历了唐五代时期的萌芽和两宋时的丰富发展。可以说唐宋诗词是"秦淮"政治、文化意蕴的母体,赋予了"秦淮"历史兴亡之叹和永恒的时空意识。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是一条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它的繁华与伤感成为无数文人笔下的主题.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这儿是醉生梦死、富贵温柔之地,亦是感慨世事无常的凭吊之处.多情文人抛不下歌舞樽前的欢乐,也忘不掉"商女歌玉树后庭花"的伤感."秦淮"扎根在了中国文人心中,成为某种文化情怀.也因此造就了秦淮佳丽卓绝的风骨与豪情.本文试着从这些历史文本中探索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的"秦淮".  相似文献   

4.
夜游秦淮河     
刘秉豪 《作文》2020,(2):13-14
<正>天色暗下来,秦淮河上空挂着几颗星星,月亮发出耀眼的光。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乘坐画舫,夜游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内秦淮全长约5公里,史称"十里秦淮"。沿岸分别有东水关遗址公园、吴敬梓故居、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泛舟秦淮"始于西晋,可谓华夏水上游览之起源。取南方的渔舟之身,取北方马车的华盖之状,遂造出秦淮画舫。"乘画舫,游秦淮"日益兴盛。如今,"夜游秦淮"更被誉为水上游览经典之旅。  相似文献   

5.
徐燕秋  王珺 《文教资料》2012,(16):78-79
秦淮文化发端于秦汉、六朝、隋唐宋,繁华于明清民国,历史观的秦淮文化是经历朝代而绵延不息的;秦淮文化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包括广泛的社会内容;从现代性角度出发,秦淮文化之盛年,与中国同期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领先的特质,挖掘其领先特质是现代价值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然传奇终究是传奇,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作者虽说“实录”,但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因需要进行虚构加工。因此,通过对现有文献略加考辨,可以还原《桃花扇》中一部分史实,如李香君缘何名盛于秦淮、与侯方域结识时间、李香君之高义与气节,从而认识一个历史中的李香君。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区教育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充分利用秦淮人文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课题从三个方面开展社区教育实践研究;秦淮人文资源梳理及基于秦淮文化特点的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秦淮社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归因研究;基于秦淮人文资源的社区教育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秦淮花灯是南京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秦淮花灯是南京秦淮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精品之一,从浓浓的民间趣味中投映出宗法意识的印记。在这里宗法意识一改上层社会中肃穆庄重的仪态,借以多姿的民间艺术让宗法意识得以表现。以对秦淮花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进行研究,旨在讨论隐藏在民间艺术背后,起操纵作用却又不彰显的宗法意识,对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产生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是秦淮区经济适用房小区——拒景家园配套小学,是由原南京市夹岗门小学和原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合并而成的新建小学,沿用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名称。合并后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秦淮的桥     
于秦淮,我本也不记得什么的。莫叫我把秦淮的桥用文字画出来。对秦淮的桥,我一样只记个大概的轮廓,依稀的影子,且还把仅仅登上过一次的文德桥与白暨桥二者混在一起,分辨不出了。因此,读了我写的桥,莫要真去秦淮寻个究竟,会失望的。文德桥首先就要写它,曾在上面有过一段梦想的文德桥。传说文德桥是能分月的,可这须得农历十一月十五,月亮圆了,天放晴厂,午夜才见得到。我是个早睡的人,每每掌灯时分,便已星眼蒙断,所以莫说还须这许多的巧,便是一个午夜,于我来说都是遥远而渺茫的。当然如今的文德桥不同往昔的那架掉过秦淮河的…  相似文献   

11.
秦淮看月记     
正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  相似文献   

12.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有道不完的才子佳人,看不尽的画,看不厌的红粉,故而又有了读不完的"繁华、柔雅"之词。那《儒林外史》中写道:"秦淮到了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女子穿细纱,头上簪了茉莉,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灯船鼓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桃花扇》 ,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它通过复社文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始末 ,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孔尚任借侯、李的悲欢离合 ,寄南明的兴亡之感 ,把整个戏统一于苍凉深沉的悲剧气氛之中 ,并通过它所塑造的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剧作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的进步倾向。作者笔下的李香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水木秦淮",坐落在南京城西的草场门大桥至定淮门大桥之间长约750米的秦淮河东岸,属秦淮河五大风貌片之一的石头城风貌片,是南京新近打造的赋有特色的绿色商业街区。作者着重对水木秦淮的植物造景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总结了水木秦淮的植物设计与营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针对"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个主题,从《桃花扇》的艺术结构和创造方法这两个方面来看作者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6.
夫子 《江苏教育》2007,(8):F0002-F0002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始建于1907年,学校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中心、夫子庙大成殿旁。整个校园呈明清建筑风格,闹中取静,古朴清幽,是秦淮河畔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用作者孔尚任的话说,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18.
“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有道不完的才子佳人传奇,有坐不尽的画舫看不厌的红粉,于是又有了读不完的“繁华、柔雅”之词。那《儒林外史》中的“秦淮到了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女子穿细纱,头上簪了茉莉,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沉香、香雾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色,望之如仙女。因而,我等决计要到这十里秦淮走一趟,好好领略一下那蔷薇色秦淮河的浓重香味。  相似文献   

19.
一本书     
这本书爷爷曾送给爸爸爸爸又送给我电视里朗诵过课堂上讲述过爷爷告诉我别说它只有半厘米薄读过它你会觉得沉甸甸地压心窝爸爸告诉我别看它有些旧,有些破读过它你会明白什么叫清贫的生活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捧起了它这本书文豪的家里珍藏过①元帅的笔下咏叹过②秦淮的孤月照过高原的雄风吹过它是巍巍的昆仑它是滔滔的黄河它是岳鹏举的《满江红》它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它是一首悲愤的诗它是一幅壮丽的画它是革命的暴风骤雨它是抗战的硝烟炮火它是天安门飘扬的红旗它是幼儿园含笑的花朵这本书大地作纸热血作墨墙外是寒光的刺刀身上挂沉重的…  相似文献   

20.
秦淮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语文教师应在秦淮文化中找寻其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点,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传承秦淮文化的有效载体。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实现教学创新,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秦淮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