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丽 《文教资料》2008,16(5):48-49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不能走极端,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介绍异域文化.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最后,本文又指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异化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异化、归化的定义人手,探讨了异化和归化各自的理据。指出谈论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的应用不应笼统而言,而需分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对异化归化的讨论也不应该停留在孰主孰次上,而应以文化的特性和语言的张力为基础,从篇章的角度进行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赵泽跃 《贵州教育》2011,(12):42-43
翻译在一直以来的原则和方法中,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廖北平 《英语辅导》2011,(1):164-168
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两种翻译方法论取向,主要体现在对源语言文本的语言(句法)和文化概念的处理上。由于译者不同的翻译价值取向和不同的译作要求,有取其极端者,有理性折中者。对文化概念的翻译,译界倾向性的做法是:如果译语中存在类似的文化意象,自然采用归化意译;如果源语言文本里的文化意象在译语中空缺,则仍采用意译。由于源语言文化意象的他族陌生性,一般不采用直译或异化翻译。对源语言文本里的特有文化意象采取归化意译,往往不能传递源语言里特有的文化内涵,会造成源语言的文化在译语里丧失,而大大降低翻译的文化价值,妨碍翻译传递文化职能的充分实现。本文拟论证并力荐文化概念和意象的直译传真原则-异化。  相似文献   

7.
梁倩 《海外英语》2012,(2):151-152
归化和异化是英汉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两者,各有千秋,但是对于何优何劣一直是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笔者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主张异化的翻译方法,并试举例支撑论点。笔者认为贴近作者的翻译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使得翻译真正成为国家文化传播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各有所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只有二者兼用,才能促进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丰富各自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应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即翻译既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要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是辨证统一的观点,译者必须讲究分寸,不可走极端。两种译法综合运用互相取长补短,使译文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策略,早在1813年,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就指出,翻译的两条途径:“一是他尽量不打扰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二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即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异化)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归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翻译因素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双语转换中的冲突转变为平行或对应、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并丰富译语国的语言,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佛经翻译中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三个阶段中归化异化的交替和共存的叙述,旨在找出两种策略背后化成因,并以此一瞥佛经翻译和中国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三个阶段中归化异化的交替和共存的叙迷,旨在找出两种策略背后文化成因,并以此一瞥佛经翻译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也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中国古代唐诗的荚译为例,说明如何灵活使用“异化”和“归化”的方法来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16.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民族环境下,社会文化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翻译不仅要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同时还要对语言译文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取向加以重视,因此,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一项与"文化取向"紧密相关的系统性活动。在翻译实践中,由于不同文化取向的选择,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异化和归化。而随着大规模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为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文化译文的阅读需求,翻译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因而,本文将以文化取向为基点,对翻译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辞海》的解释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人类文化学家认为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本质特征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所共有的 ,而非某个人所独有的 ;(3)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4)文化是一个统一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联系。正因为语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其内涵文化信息的传递。然而东西文化差距甚大 ,如何更好地再现原文的内涵文化 ,采取归化或异化成为翻译界长期争论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