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磨削时容易产生裂纹是影响陶瓷应用的关键问题。在磨削过程中,陶瓷残余应力会增大表面裂纹。磨削条件包括磨削因素和砂轮因素等。本文阐述了用金刚石磨削Al2O3时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和机械加工原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铣削参数对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TC4钛合金的三维铣削模型。以刀具角速度和进给速度作为输入载荷变量,探讨不同铣削参数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随刀具进给方向不断减小,在进刀槽处残余应力值大于退刀槽处的残余应力值;在进(退)刀槽纵向深度方向残余应力随着距离铣削面越远应力值越小,最大应力值分布在距离铣削面0.2~0.25 mm区域;当纵向深度距离铣削面0.5 mm时,残余应力急剧减小至300 MPa左右;当刀具角速度为314 rad/s、进给速度为1 800 mm/min时,铣削面残余应力相对较小。该仿真结果为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面及其纵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镍基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在磨削时工件表面经常会出现烧伤、弹性形变和白层。本文拟通过3种不同镍基合金工件(Nickel 201,INCONEL~?600和MONEL~?400)的平面磨削实验,研究在采用微量润滑方法进行冷却时,两种不同类型磨削液对磨削力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砂轮结构对磨削过程和磨削结果的影响。创新点:通过实验比较2种磨削液对3种镍基合金工件磨削结果的不同影响,为在采用微量润滑方法时的磨削液合理选择提供有益借鉴,也为绿色制造、可持续生产或清洁生产等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1.对每个试件表面进行多行程无火花磨削预处理,并采用浇注式冷却;2.进行单程磨削实验(图2),并采用微量润滑方法进行冷却;3.在磨削表面标记3个区域,比较在不同磨削液、工件材料及砂轮结构条件下,每个区域平均切向力和表面粗糙度值的变化情况。结论:1.磨削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切向力成反比,Nickel201和INCONEL~?600的表现尤为明显。2.不同的镍基合金材料工件磨削时的切向力和表面粗糙度有很大不同,MONEL~?400获得的磨削效果最好。3.初始单程磨削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评价砂轮切入3个磨削区磨削状态的异同;不同磨削区域的磨削结果差异较大。4.Biocut 3000磨削液可以获得比Ecocut Mikro Plus 82磨削液更好的磨削表面,但磨削力也相应增大。5.砂轮结构的不同对磨削结果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TC-436氮氧仪对分别使用碳化硅锯片打磨、砂轮打磨和板挫打磨后的氧试样在各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分析,把分析数据归类比较,得出用板挫、酸处理后的试样表面光洁度最好,二次污染物去除的最干净,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局部受损液化气罐的应力水平,利用气压试验对罐体进行加载,采用电测法对罐体缺陷区、封头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应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凹坑区域呈现出较高的应力水平,最大应力位于凹坑中心,为436 MPa(1.12 Rel),该区域的高应力水平在湿H2S腐蚀环境中易引发局部应力腐蚀;受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罐体总应力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罐体继续使用前应对变形部位进行局部消除残余应力热处理,罐体内部定期进行表面探伤。  相似文献   

6.
研究金刚石砂轮磨削单晶硅片时的表面磨削温度 .针对平形砂轮和杯形砂轮两种不同平面磨削方式所产生的表面磨削温度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砂轮粒度和磨削深度对这两种平面磨削方式的表面磨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试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压痕应变法对改进前后两次轧制工艺条件下未矫、初矫、复矫的车桥用钢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板表面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与板形缺陷存在直接联系,当表面残余应力绝对值或者正反面残余应力的差值较大时,钢板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瓢曲等板形缺陷。通过分析研究,B工艺在A工艺基础上对冷却参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后,B工艺生产的钢板表面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应用这一技术,对两种工艺条件下的矫直工艺进行了评价,并指导矫直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调节N2分压制备了系列(Ti,A1)N硬质涂层,研究了不同N2分压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成分及力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较低时,涂层金属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低,膜/基结合力较高,涂层耐磨性较差;当氮气分压较高时,涂层氮化物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高,膜/基结合力偏低,涂层耐磨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调节N2分压制备了系列(Ti,A1)N硬质涂层,研究了不同N2分压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成分及力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较低时,涂层金属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低,膜/基结合力较高,涂层耐磨性较差;当氮气分压较高时,涂层氮化物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高,膜/基结合力偏低,涂层耐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进行平面磨削试验,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磨削要素即磨削深度ap、工件进给速度vw、砂轮线速度vs 对磨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p 和工件进给速度vw 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砂轮线速度vs 增加,表面粗糙度减小。磨削3 要素对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工件进给速度、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因此,为了获得好的表面质量可以采取小进给、小切深、高砂轮线速度的组合方式进行磨削?同时建立了磨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模拟涂层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对等离子喷涂不同厚度NiCrAl/Cr2O3-8%TiO2涂层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原因,在界面等区域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涂层内部的残余应力水平,随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加,涂层中的径向、轴向、切向应力均为压应力,径向应力是最主要的应力。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工具磨损大等难题,提出激光-超声振动复合的新型修整方法.在超声振动修整方式的优势下,辅助以激光加热,可使砂轮表面软化、塑性增强,修整工具受力减小、磨损率降低,修整效率提高.完成了复合修整系统设计、实验平台的搭建以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和普通机械修整方式相比,在选择合适工艺参数下的激光-超声复合修整砂轮的砂轮形貌、单颗粒磨粒形态和砂轮磨削特性优于普通修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美丽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2):36-39,48
采用ANSYS有限元法,并利用热-结构耦合技术,模拟了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厚壁核压力容器上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着重分析马鞍形焊缝在焊接完成之后,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不同热处理时间对焊后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压力容器整体在610℃高温回火2 h后残余应力消除的最多。  相似文献   

14.
盲孔法测焊接残余应力是学生实验中及工程上常用的对构件进行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之一,它由于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可靠性高、对构件损伤程度小等特点,而在焊接残余应力测试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盲孔法测应力实验中,应变片的粘贴好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大口径厚壁X80管残余应力测定项目试验中几百个应变片的粘贴经验,总结出简单易行的操作工艺,以期在测试中为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微藻由于其潜在的高烃类含量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利用污水中培养的微藻净化污水,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转化为生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微藻中,收获的微藻又作为生产石油的原料,使污水处理和微藻生物制能两个过程达到统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选用直接电解的方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污水进行处理时间、不同电解极板间距和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电解后的污水中培养微藻,研究微藻对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处理效果,并测定了污水培养微藻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和微乳液法分别制备了4种具有不同形貌(海胆状、花状、立方块状及棒状)的氧化镍纳微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全自动比表面积仪对其晶相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进行了测试,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降解对象,考察了所制纳微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形貌氧化镍纳微米材料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降解均有光催化活性,且为一级反应,其中比表面积最大的棒状纳米氧化镍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在有光照同时曝气的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0.1 g时,光催化降解2 h后,5 mg/L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降解率可达90.2%。  相似文献   

17.
以30WGP1600无取向电工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探讨了线切割和激光切割加工方式对电工钢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激光切割加工方式大幅提高了材料的疲劳寿命。其主要原因由于激光切割试样边部产生薄的硬化层,并对试样表面引入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且上下表面应力比的绝对值较小。  相似文献   

18.
振动时效技术在国外被称为“VibratorStressReliefMethod”(简称VSR),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或均化金属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因此可以提高构件的使用强度,可以减少变形而稳定精度,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热时效和焊接产生的微观裂纹的发生,特别是在节省能源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许多国家大量使用振动处理方法消除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以代替热时效。振动时效原理各种机械工艺如铸造、锻造、切削、焊接等都会使构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构件的强度、疲劳寿命、结构变形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往往由于残余应力的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矩形板在轴线上有焊缝时,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建立了该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推出了存在焊接残余应力时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得出了残余应力越大,频率变化越大。频率阶数越高,受残余应力影响越大等4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冲击过程中能量匹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了冲击过程中采用应力波方法分析能量匹配问题 ,得出 :冲击机械中入射应力波如满足理想波形时 ,从冲击对象反射回来的反射应力波能量达最小 ,冲击机械的能效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