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在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之时,力挽狂澜,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得以苛延残喘,从而获得了"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他面对列强侵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发展军事工业,并躬身实践,倡导洋务运动,建造兵工厂,获"洋务运动"先驱之美誉.  相似文献   

2.
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十分重视各个被统治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他积极地了解汉族的文化,并将之视作一种政治资源加以利用.在争取汉族精英对满清认同的同时,他利用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为清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匹,是清朝实现和巩固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重要军事装备。如何保证马匹的供给,成为清朝统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入关之初,清朝通过茶马贸易、贡马、捐输马、市马等多种渠道采办马匹,但这并不能保证清朝获得充足、优质的马匹。为了拥有更稳定的马匹来源,清朝逐步在长城以北以及各八旗、绿营驻地建立起了大批官牧场,形成了由太仆寺、上驷院、八旗和绿营四部分组成的马匹蓄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清朝初年,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统治,抵御沙俄的侵略,清朝在宁古塔设立总管,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是清代黑龙江流域最早设立的军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边防等各项事宜。宁古塔将军的设立,是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5.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在清朝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和政策导致了漠南蒙古臣服于清朝,成为它的北部屏障和直接借助的力量,保证了清朝一六四四年的顺利入关和进占中原,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其次,它为有清一代的民族统治政策奠定了基础,为统治各族人民提供了经验,对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6.
清朝代替明朝而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蒙古问题,而蒙古从明朝统治下转入清朝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经济问题。本文拟就女真与蒙古在经济领域的利害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光、宣年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戏曲的发展却表现得异常繁盛,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末世味道.光、宣年间温州地方演剧之盛在张棡的<杜隐园日记>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其重要表征为演出时间的日常化、演出戏台的多样化和演出戏班的多地化.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一个幅员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旗、彝族,壮族,瑶族,高山族等50多个民族。满族是清朝的统治民族。它的社会生活习俗,必然对被其统治各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被统治民族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也要对满族产生影响。因此,清朝是我国社会生活习俗变革的重要时期。本文仅对清入主中原后,汉满两族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变革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划分旗籍和民籍,对汉人补缺加以制度上的限制。旗缺作为满、蒙、汉军八旗组织内部的官职名额,更是将汉人排除在外。但纵观清初补旗缺人员之身世,尚有汉人担任副都统、将军等特例存在,且康熙朝居多。清初汉人补旗缺这一反常现象,是清朝统治者缓和尖锐的满汉矛盾、稳固统治与加强沿边海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清初,降清的大批故明汉官成为清朝入关后政治、军事不断取得胜利和稳固统治的重要力量,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依靠、任用汉官,将其视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另一方面在涉及满汉矛盾和动摇满洲贵族集团根本利益问题上,毫不犹豫地惩治汉官中异己分子。顺治帝亲政后大胆任用汉官,同时对降清汉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对江南籍汉官的猜忌和打压尤为明显。严厉惩处江南籍汉官和严禁结社订盟的政策,表明顺治帝对江南文人崇尚气节、复明排满情绪以及可能出现蔓延之势的极度忧虑和恐惧。清初对江南缙绅的猜忌、提防和弹压,是在清朝入关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冲突的反映。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臻巩固和关外守旧满洲贵族的逐步消失,面对新形势,清统治者对江南缙绅的政策也产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节教材由两小节构成:(一)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讲述清政府在政治、军事、思想上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情况;(二)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叙述清朝统治的腐败以及由此而激起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着重介绍了白莲教大起义和苗民起义的情况.白莲教大起义是本课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辫子和小脚是清朝的两大陋习。自1644年清军入关后,征服了广大明朝统治地区,为了维护本民族风俗,颁布(?)发令、易衣冠法令,强迫汉人满化,并以汉人辫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与此同时下令禁止汉人缠足。辫发易服政策虽然成功,然而,缠足却屡禁不止,清朝反而成为自宋以来缠足最兴盛的朝代。本文围绕清朝的禁足令,试从清朝满汉民族矛盾、汉人士大夫思想及当时民情出发,分析清朝缠足之风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代有很多反清的秘密结社,道光十五年(1835年)黄爵滋在敬陈六事疏中曾提到一些他所知道的名号说:“以臣所闻,直隶、山东、山西之‘教匪’、河南之‘捻匪’、四川之‘嘓匪’、江北之‘盐枭’、江西福建之‘担匪’,‘刀匪’,及随地所有不著名目之‘棍匪’、‘窃匪’。”实际当不止此。在许多秘密结社中,主要的有白莲教、天地会和哥老会。这三个著名的秘密结社,目标虽都是反抗清朝的统治,但是,“教”与“会”之间的源流、组织和活动区域却各有不同。白莲教是在清朝以前就已经在中国社会上存在着的一个秘密结社。在十四世纪时,它已将摩尼教、弥勒教、佛教、道教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宗教杂揉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并用这种教义把被压迫者团结和组织起来,向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后,慈禧太后奉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媚外政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资产阶级立宪派则大力鼓吹立宪,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清政府内部离心力日益增大。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引起巨大震撼,大大坚定了立宪派的立场。张謇直言:“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穷途末路的清朝统治不得不选择变通,考虑立宪。  相似文献   

15.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夏燮所著<粤氛纪事>,以其亲身经历与深入民间调查所得资料,记载了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问的军事斗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对太平军战略战术、广大民众对太平军的支持等方面的记载,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朝统一回疆后,在保留了该地区原先存在的伊斯兰法庭的同时,根据其统治需要,对此作了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清朝回疆司法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回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驰 《考试周刊》2014,(18):194-194
<正>我们研究历史,因为历史是思想的源泉。我们设计的是建筑,同时也是在塑造一种生活。一、城市发展状态1.城市行政中心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古希腊的米利都城到近代的安特卫谱市政厅,从封建社会的河南南阳府衙到近代的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可分为统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统治型政府是作为统治阶级"御民之器"而存在的。传统衙署建筑内部使用功能一应俱全,而对于社会、民众的介入则是排斥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锐意进取,积极开展"自强新政",取得积极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政治守旧的局限。此后镇压了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虚行清末"新政",清朝统治集团政治上的顽固保守不仅葬送了自己的统治,更未能使近代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