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诗歌离不开酒与月,李白的很多诗歌通过酒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其《月下独酌》诗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 荀子除了在政治主张上提出了一系列新兴地主阶级为建立新的政权所必须的“法治”理论外,在教育思想上也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和精辟的理论,这些见解和理论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写的著名的《劝学》篇中。 荀子把自己关于教育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写成专文,而且以“劝学"名篇,这绝不是偶然的。在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伟大变革时期,彻底摧毁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夺取文化教育人权,造就本阶级的人材,这对新兴地主阶级来说,是一项极其迫切的历史使命。《劝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3.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荀况在这篇文章里,通过论述学习问题,着重宣传了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孔丘、孟轲鼓吹的“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这是一篇充满了反潮流精神的战斗论文。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得到的,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历来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战国中期,奴隶制度面临崩溃局面,反动的奴隶主阶  相似文献   

4.
《性恶》篇(《荀子》第二十三篇)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况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政治哲学论文。文中,荀况继承了商鞅“民生则计利”的观点,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人性恶”的思想,有力地批驳了孟轲鼓吹的“性善论”,反映了先秦儒法两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激烈斗争的一个重要侧面。人性问题和其他哲学问题一样,绝不是什么抽象的、孤立的理论问题,是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批林批孔的深入,教育革命的发展,我院中文系为了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战斗任务组织教学。一年级工农兵学员和部分教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家人物及其著作。下面选登一部分法家著作介绍及注译。这是一项新的工作,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一定有不少缺点,请广大工农兵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6.
《解蔽》篇(《荀子》第二十一篇)是一篇关于认识论的哲学论文。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取得了对奴隶主贵族斗争的重大胜利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的问题被提到程革命日上来,荀况这篇文章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当时儒法两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途径。思孟学派出于  相似文献   

7.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相似文献   

8.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宋朝泉州晋江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204年)进士,为官经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一生官场得意。诗歌上的成就在同时代的诗人中不算突出,但这篇  相似文献   

9.
周承铭 《天中学刊》2011,26(1):76-80
《庐江冯媪传》是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冯媪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鬼魂争夺"旧物"实是争夺主妇名分。小说的思想价值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虐待,揭示了中唐社会妇女地位的卑下;反映了社会对孤寡老人的遗弃,批判了人性恶和当时国家、社会养老救助体系的残缺;反映了作者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表达了李公佐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0.
荀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新兴地主阶级的理论家、教育家。少年时去齐国游学,后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j季)下(今山东临淄西门)学宫讲学,时间较长,三为祭酒(学宫首领),影响很大。著名的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政治改革家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劝学篇》是《荀子》三十二篇中富有战斗性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作,常常借助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及排山倒海式的抒情手法,有力地彰显诗人那种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华。读者所熟知的《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无疑都是此类诗篇的代表作,诗人那种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激情及其浪漫主义风格,都在诗中得到了集中而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唐代陇西作家李公佐的《庐江冯媪传》主要刻画的是悲情妇女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妇女所面临的婚姻悲剧,以及时代和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生活悲剧,表现了作者关注、同情女性命运的进步思想,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道教思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巴金的小说《家》,最令人感动的是巴金对于那些旧制度牺牲者们的带着忧伤基调的悲悯情怀。小说中对于婢女呜凤的描写最能够体现这种悲悯情怀。这样的悲悯情怀的形成是与巴金的童年经历、身边的人与事有密切的联系的。而在当时,他也深受“五四”运动中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洗礼,民主、自由的思想更让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对那些饱受封建势力摧残的弱势群体更加同情与怜悯,那种由于正义感而产生的勇气,促使他为这些饱受摧残的人们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巴金通过对呜凤这个角色的描写,把自己对她的悲悯情感表现出来,并因此感染读者,使《家》这部小说的创作目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荀况,为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不仅写了大量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政论文章,为以后韩非全面系统总结法家思想、秦始皇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热情学习民间文学,积极运用文艺形式,来广泛宣传法家思想,他的《成相》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成相》曲辞原是流行于当时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谣,由于统治阶级的扼杀,劳动人民的这一创作我们见不到了,唯一流传下来的就是荀况模拟这种形式写成的《成相》篇,为我们保留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一文艺形式的珍贵历史资料。极端仇视劳动人民的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孔孟之流,出于阶级偏见,对于奴隶们制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唐诗英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笔者以目的论为基础,分别论证"跨文化交际""审美"以及"忠实"三个主要目的在唐诗《送友人》英译过程中的应用,希望对唐诗英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相似文献   

17.
张继苏 《现代语文》2007,(2):106-106
此诗约作于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时李白已经五十二岁。自长安放还以后,仕途不顺,理想幻灭,与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的愤激之情,借酒兴诗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款识: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赞念李白诗句.庚申年,兆和. 钤印:七十有余(白文). 蒋兆和(1904-1986年),原名万绥,四川泸州人.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及浑厚有力的笔触展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师:你们认识我吗?以前见过我吗?生:没有!师: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鞠躬)怎么关照孙老师呢?生:上课多回答问题。生:上课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20.
师:(对大家)今天,我带来了我的一堂新课——古诗欣赏课。这是我刚刚备出来的一新课,也是一种探究吧!探究在我们小学课堂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古诗欣赏。还请同行多多指教!(鞠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