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漫说《艺文类聚》的“事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文类聚》的部分条目之后,注云“事具×部×篇”,意谓该条目还应参看×部×篇的有关条目。“这是《艺文类聚》在体例方面……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潘树广《艺文类聚概说》,载《辞书研究》1980年第1辑)然对此鲜有专门详细论及者,校勘家似乎也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故现在流传的《艺文类聚》中,“事具……”部分仍有不少舛误。有感于此,笔者便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艺文类聚》为据,略加探讨,成此小文,以饷同好,就教大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艺文类聚》,是由汪绍楹先生校勘的,用功精审,其“事具……”用小字排印,醒目便识。笔者初步统计,有“事具……”192条,分布在30部109篇中。“事具”也作“事见”、“见”、“已见”、“亦具”,或简作“具”。完整正确地标明“事具×部×篇”者52条,只正确标出“事具×部”者46条,只标出“事具×篇”而无误者10条。以上三类,均可借目录为中介较  相似文献   

2.
《师道》2013,(5):64-64
1."我和同学陈丽一起骑车出门玩,她的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的拔下来给她装上,我俩一起高高兴兴骑车回家了。"2.一篇介绍老师的外貌,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小张写成"老师有一张爪子脸",我们语文老师差点没晕掉。3.老师要求用"更……更……更……"造句,一同学写到"安尔乐卫生巾更干、更爽、更安心"。4."运动会100米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狗奔了出去。"5."解放军叔叔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青虫在地上蠕动。"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的……"这个作文题目,初看"长相平平",细想却"顾盼生辉"。发生在我们班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踩着这个"脚印"跳舞……一个小题目引起了无限的可能,真可谓是小方寸间有大乾坤!又有人说了,就算这题目韵味深广,能包罗万象,但想想我们的生活,学校、家庭、老师、同学、课堂……日复一日,千篇一  相似文献   

4.
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评书者在说书之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总能令听者回味无穷,产生无尽遐想.这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有异曲同工之处.好的结课就像高妙的琴师在操琴,一曲虽终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本文选取了几则相关的结课实录,对语文课堂的结课艺术进行探微. 一、延伸——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教育界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教师在教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给学生推荐一些同题材、同时代、同作者或同风格的文章进行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讲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个父亲为了心中那个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一片废墟中,冒死不懈,历尽艰辛地施救,孩子在黑暗与危险中鼓励小伙伴们等候生命的转机.父与子用真诚的承诺书写了一曲生命的传奇!文章重点写了父亲坚持长达38小时的寻找救助.这一部分的语言描写有电影画面般的质感,权作文本一"密",但"密"中有"疏".孩子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无水、无食物,在恐惧和危险中等待救援中所发生的一切,只是通过父与子的对话一带而过,可谓文本的一"疏".我们的教学应抓住文本的"密"与"疏",通过学生读、思、说、写等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感悟父子间的深情,体会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7.
正"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写作中选取材料、突出主题、优化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记叙文写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今天呢,我们就记叙文写作的"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一个交流。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内容须浓墨重彩,极力渲染,要详写;与表现中心有关,但只是起到陪衬、辅助作用的,或只起一般交代作用的应该略写。说起来似乎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8.
张娟 《今日中学生》2013,(14):20-24
【新题展示】生命是一条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总会有些人、有些事与我们悄然相逢。他们或给我们美好的回忆,或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或给我们无言的激励……请以"与__悄然相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补全题目;②文章不得出现真  相似文献   

9.
说说"优美词语"的话题。也许,不应该太责怪今天的学生作文在文字、文风上呈现出来的媚俗之态:华丽,空洞,铺排,矫揉,造作……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从孩子们一开始学习用笔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好好地用自己的笔,学会说自己的话。一个重要的事实证据是,每学习一篇课文,许多老师都会有同样一种"嗜好",即要求学生用笔圈出或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优美词语这件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17课列举了"二十一条"五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说,"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内容"。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二十一条’书上怎么只说五条呢?其他十六条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绝大多数称"第五号"或"第五项",而不称"第五条"。如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说"‘二十一条’共分五号……第一号四条……第二号七条……第三号两条……第四号一条……第五号七条……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可见教材所述"第五条"应该是"二十一条"中的"第五号"或"第五项"。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夏季     
题目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二、夏季有蝉鸣、蛙鸣、虫鸣组成的交响乐,夏季有西瓜、啤酒、冰糕之类的美食,夏季有短裙、遮阳帽、太阳镜组成的风景,夏季有游泳、旅游、营火晚会带来的欢乐……夏晨是凉爽的,夏夜是迷人的。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苏教版)提示:为了突出文章的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在写作时,应该有详有略地记叙。重要的材料,要详写,要精雕细刻地描写,这样,文章内容才能具体、生动、感人。次要材料要略写,因为次要…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品德和生活》课上,我们侃侃而谈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班级活动和学生纠纷处理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劝慰"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我们正襟危坐地"传经布道",却忘了自己曾经的"不留意",也埋下了失信的种子。那节班会课,仅因学生乖巧地说:"老师,今天的卫  相似文献   

13.
审题指南针:1.走近身边的普通人,去寻找、发现平凡的普通人不平凡的一面,也许是诚实善良、忠厚老实,也许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身边的高尚。2.写人离不开写事。要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展现人物的"高尚",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3.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具体,适时地对人物进行外貌、表情、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令人物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4.
12月了,时间紧迫,没什么大不了;成绩欠佳,排名下滑,没什么大不了;环顾四周,同学都在奋力追赶,也没什么大不了;每天都得面对父母、老师若有所思的目光,还是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大不了",是我们对一些人或事表现出的"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这种态度,年幼时因为注意力难以持久地集中在一件事上,所以我们能做到.到了年老,或许是人生经历已经太丰富,难有事能在心里激起波澜,于是我们也能做到.然而,正是在渴望将一些事做出成绩,并且对未知会产生焦虑的年纪(正如即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均深刻地反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舒曼设计了一个想象中的"大卫同盟",其中有两名核心盟员,一个叫弗罗列斯坦,另一个叫埃塞比乌斯,前者性格热情奔放,具英雄气概;后者文雅娴静,富于幻想,实际上就是舒曼性格中的两个侧面。这种双重性格特征在其最著名的作品《A小调钢琴协奏曲》中得以充分体现,对作品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清晰﹑更完整地了解舒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儿子爱借题发挥,把理想中的事按到自己身上.看了儿童剧"奥特曼",就说自己正义凛然,一拳就把欺凌弱小的高年级学生打趴下了.看了科幻片"快乐星球",他神秘地告诉我,昨晚上他钻进电脑,去银河系畅游了一番……我当然知道他在编故事,但事无大碍,便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17.
世上有很多"师",律师、医师、会计师、经济师、药剂师、分析师、农艺师、机械师、工程师、教师、牧 师、厨师…… 尽管有许多"师",但一说"尊师",那只是指教师;说到"师道尊严",那也只是指教师. 牌位上供着"天地君亲师",那个"师",也是指教师,不是丁程师、机械师或其他.  相似文献   

18.
有一件事埋藏在我心里,虽然我从未向别人说过,可它常常堵在我的心头。那是三年前的春节,我们全家来到爷爷家吃饭。吃完饭,我对他们说:"我到街上去玩。"我拿了几个鞭炮玩;在路上,我一个个炸得欢。我拿起一个"小蜜蜂",点燃后往空中抛去,高兴地喊着:"飞吧,小蜜蜂!"亮着翅膀,飞出走道,飞向空中……没想到落在楼下大堆木屑  相似文献   

19.
戴达 《教育艺术》2007,(5):48-49
历届初一新生入学后,笔者都试着让学生做"老三篇"作文:《开学来的一件事》、《我们的初中老师》以及《我与我的同桌》.与其说是让学生练笔,毋宁说是为检测他们的写作能力.结果:第一篇,有2/3以上的同学是写学校的大扫除或操场除草;第二篇,我发现,学生笔下的这些老师,简直就是同一个母体细胞中克隆出来的--个个都是"方方的面盘"或"漂亮的鹅蛋脸",还有"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并且都是那样地"目光炯炯有神",有区别的是有的老师还戴着一副"大眼镜",千人一面;第三篇,有80%的学生写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并且都有个"形成-破裂-恢复"的三步曲,千篇一律.真可谓"岁岁年年人(学生)不同,""年年岁岁'花'(文章)相似".学生作文简直就像学武术,一招一式都有个固定不变的套路,"程式化"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所谓走一个来回,是说读一篇课文至少要有"来"与"回"这两个过程."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的升华.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