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头好一半文”。因此我们在通讯写作的——落笔之初,就要设法形成一种唤起读者注意力的魅力,以实现作者让读者看完全文的初衷。那么通讯的开头究竟怎么写为妙?我以为有如下10种开头方法。现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表在《慈溪报》的通讯为例,逐一对这几种通讯的开头方法作一浅析。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取其某一个生动的故事片断来展开全文,如: “1992年9月8日夜,风雨交加,19号台风疯狂地施着淫威。天元镇陆家桥村的一间木头旧房子里,雨水不住地从屋顶漏下来,狂风也不停地敲打着旧木门窗。昏暗的灯光下,82岁的五保老人张婆婆靠在旧木椅上,木然无神,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通讯是常用的新闻体裁之一。好的通讯,被誉为“报纸的明珠”,能使报纸大为增色。通讯是兼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较为详细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同消息、调查报告、评论等新闻体裁相比较,通讯的突出特点是:以鲜明的形象感染人,以浓烈的感情打动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如何开头,不仅对决定着全篇结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会对读者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好的开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把读不读两可的读者吸引来,使之也有读下去的欲望。 文章如何开头,与文章的体裁很有关系,这里仅就议论文的开头做一些举例和分析。 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作者一开始,就用简短的几句话,亮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是,这绝不是议论文开头的唯一方法。如果我们扩大一  相似文献   

4.
人物通讯是反映新闻人物的事迹及成长过程的通讯报道,是通讯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物通讯究竟如何写,似乎很难回答。世界之大,千人千面,怎可能用一种形式去套呢?在这里只想谈谈近年来写人物通讯与接触人物通讯稿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改革之年,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小通讯同短消息一样,越来越成了报刊市场的“热门货”。如何写好小通讯呢?我根据从事新闻工作27年的感受,谈些看法. 第一,要题目小,问题“大”,以小见大。所谓题目小,就是口子小,正如“挖井”与“开塘”那样,井口小,水平高,塘口大,水位浅。所谓问题大,就是抓住事关全局,人人关心,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1983年2月1日《陕西日报》三版刊登过我写的《高高的戏台》,通过黄陵县包村乡(当时叫公社)的  相似文献   

6.
人物消息,是读者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比人物通讯精炼简要,能够及时反映各条战线大批新人的时代风貌。但是,由于它的报道内容一般不属突发性事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包涵背景和历史资料较多,容易写得不新鲜。有些人物消息往往这样开头:某某人多少年以来如何如何。这不是传播新闻,而倒象是在讲述历史,这怎么会吸引读者呢! 一些优秀新闻作品启示我们,写好人物消息的导语,使它有个精采的开头,是增强人物消息新鲜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一种重要手法,可以起到化旧为新(新鲜、新颖)的作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各地报紙上个人署名的短文逐渐多起来了。这是一种新气象。这种短文,不同于一般评論,也不同于杂文,自有它的特点,所以姑以“短文”名之,以后如果有更合适的名字,当然可以更換。为什么說短文不同于一般評論呢?評論,一般是比較全面地論述工作中的問题的,无論是社論、評論員文章都有这个特点;当然,它也常常深入探討工作中的某一問题,但那多半是比較重大的、突出的問题。一般評論都是代表編輯部說話的,文章上面冠以社論、评論員等等字样,就标志了这个特点。短文呢,就不同了,它不是全面地論述工作中的問題,而是就工作中、思想上的某一个侧面,进行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听众对广播宣传将不断提出更新、更严格的要求。怎样反映我们这变革的时代,怎样表现一代新人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情操,这是广播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通讯这种新闻体裁,在宣传“两个文明”的建设中有它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优势。它能够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四化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新经验、新成就。优秀通讯能够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发感情,给人以智慧和启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通讯的眼睛.”人们常常这样说. 是的,一篇通讯是不是引人看,固然主要看内容,但是标题制作得怎样,也不无关系.正是:“眼睛”传了神,通讯才会有“神气”. 通讯的标题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不尽相同.通讯要是按照消息那样作标题,显然是不能成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我参加了1995年度广播电视报系统优稿评选工作。在新闻体裁上,广播电视报有三大支柱:消息、言论、通讯,参加评选的优秀稿件近百篇,数量不大,但这是从无数稿件中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从这一角度折射出当年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人  相似文献   

11.
前面的两篇“漫谈”主要讲,在通讯的采访、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具体的形象,要始终伴随着浓烈的感情,这是形象思维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写好通讯的两个必要条件。本篇所要讲的是,在通讯的采访、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还要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是写好通讯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形象思维的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讯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一是叙述,一是描写.这两者相比,叙述较易,而描写则稍难.因此,有必要把描写专门说一说. 恩格斯曾经讲过: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出总画面.”(《反杜林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写通讯也是向人们呈现一幅面面.如果没有描写,特别是没有细节的描写,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模糊不清,通讯中记述的人或事就难以动人和感人,难以叫人信服. 描写,是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比较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以增强通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主题是一个人的“灵魂”,情节、细节是他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他的“骨骼”。通讯的结构就是这种新闻体裁的内部组织构造,是受主题思想的制约、支配的;是表现通讯内容、体现通讯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结构的严密、紧凑、巧妙,或平庸、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通讯的质量。清代戏剧家、文学理论家李渔(笠翁,1611—约1679),把文章的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又快  相似文献   

14.
有些通讯员以为编辑就是坐在办公室大笔一挥,把我们辛辛苦苦写出稿件的命运就被轻易决定了。其实,编辑的苦衷哪里知道,稿件来了,先是一阵欣喜,然后反复地看,思索再三才能决定一篇稿子的取舍。不过感觉总是能编用的好稿太少了!就从人物通讯说起吧。在那一摞一摞的稿件中,人物通讯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什么《巾帼不让须眉》、《甘  相似文献   

15.
元人陶宗仪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美丽之极,令人羡慕,人物通讯的开头如能象凤头那样,无疑会给通讯披彩增辉,吸引读者。许多人物通讯的作者,为求得一个满意的开头,不惜笔墨,反复推敲。那么人物通讯的开头  相似文献   

16.
(一) 所谓“短通讯”,包括小通讯(微型通讯)、新闻故事(小故事)、短特写、短速写等,一般只有四五百字、五六百字。同长通讯相比,限于篇幅,没有广阔的画面、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和错综的结构,而只能集中笔墨,写一个横剖面、一个活动侧影、一个生动镜头或一瞬间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些“侧影”、“镜头”、“片断”并不是随时随地就可拾取的。作者只有心中有了“大”(宏观意识、全局情况),才能从众多纷繁的平凡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和抓住这种“小”(能折射时代特色的典型小事);而写好这种“小”,又能成功地反映出“大”。《桌上的表》的作者张明介绍采写《桌上的表》的经过时说,1948年3月解放洛阳时,他提任突击部队的一营营长。战斗中,指战员英勇顽强,有关素材可以写成一篇长通讯;其中,部队遵守政策、纪律也很出色,一营被光荣地命名为“洛阳营”。到底写些什么呢?挑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著文立说,讲究个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如果人云亦云,拾他人牙慧,那又何必浪费笔墨呢?题为《通讯写作十字说》,看起来新颖,听起来好记,如果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就不辜负笔者的一片用心了。在我近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通讯是我喜爱而且经常采用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写了一些自己认为得意的通讯作品。1991年春天,我应陕西省记者协会的邀请,给省党校新闻班讲了56个课时的通讯写作课。我将通讯写作概括为“高、细、深、新、实、动、真、情、美、言”十个字,讲课效果还是可以的。其实,这种概括并不是我的创造。记得在西北政法学院上新闻系时,学校请  相似文献   

18.
年前翻看报纸,不少新闻(消息)读起来乏味。几个人一凑,竟凑出新闻写作十大弊病。凑十以显其全,似乎又要开什么十全大补的药方,未免俗套。然而,那些开头必称“为了”,中间来一段“通过学习认识到”,最后“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怎样怎样……这类陈言套语也确实叫人头疼。好象写新闻总有个固定的套子,不论什么事实,都可以往那套子里装。在那种套子里,事实的本来面貌被扭曲了,活生生的人物不见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19.
主题,就是贯穿一篇通讯的“中心思想”、一篇通讯的“灵魂”。它是决定通讯的思想性、指导性的根本因素,是选择和安排素材的主要依据。它紧紧地指导和制约着形象的再现、感情的抒发和想象的展开。可见,提炼主题如何乃是决定通讯成败的关键。古人作诗或写文章都强调“立意”(“意”即主题思想)的重要,主张“意在笔先”,就是说,主题的确立要在动笔之前。明清之际的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王夫之(号姜斋,1619—1692年)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把主题比做文章的“统帅”,是很确切的。《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林黛玉同香菱谈论作诗的诀窍时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林姑娘的这种高见,反映了曹雪芹的创作见解,也是阐述“意”的主导作用的。现在,我们评价一篇通讯(包括新闻的其他体裁),  相似文献   

20.
写风貌通讯,要注意掌握这类文字体裁的基本特点。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前些篇“漫谈”中已有所探讨。然而,要使风貌通讯写作达到优化,还需通讯写作的主体(作者)加强多方面的素养。这里,我们略谈几点。事业心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与基础,风貌通讯在写作上虽有其特殊要求,但离开了采访,它也难以成为一篇扎实的报道。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用风貌通讯报道某一地方的新风貌、新气象,首先也必须在采访这一环节花功夫、下力气,要到新闻现场去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正如俗话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是,风貌通讯报道的对象十分广泛,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边疆高原,都市乡村、沿海城镇,以至世界各地等等。记者足迹所到之处,地方不同,情况各异。其中,有采访条件较为优越的,也有采访起来不怎么轻松方便的。比如有的地方气候异常,有的地方还缺乏或不能运用现代化交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