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熔融指数是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的主要质量指标,通过对生产数据建模实现对熔融指数的预测,为优化操作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提取影响熔融指数的主要因素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克服了自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的维数。实验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方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熔融指数精度远高于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最小二采回归模型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第一产业G13P、城镇化水平、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阻滞作用。最后依据建模结果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高波 《科教文汇》2010,(33):201-202
本文将核偏最小二乘方法引入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既保持了偏最小二乘方法对样本数据的分布没有要求的特点,有效地处理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又能利用核函数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较好地反映顾客满意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积建 《科技通报》2021,37(10):31-37
为了对自建点所监测的空气质量实时有误数据(包括PM2.5、PM10、CO、NO2、SO2、O3)进行校准,以国控点准确数据为标准算出差异值,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从11个影响差异值大小的因素中遴选出显著因素,再以这些显著因素为自变量,以国控点准确数据为因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现了对自建点实时有误数据的校准.  相似文献   

5.
王积建 《科技通报》2021,37(10):31-37
为了对自建点所监测的空气质量实时有误数据(包括PM2.5、PM10、CO、NO2、SO2、O3)进行校准,以国控点准确数据为标准算出差异值,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从11个影响差异值大小的因素中遴选出显著因素,再以这些显著因素为自变量,以国控点准确数据为因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现了对自建点实时有误数据的校准.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已造成资源消退和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为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如何有效地预测并评价自然资本利用状态的发展趋势,是区域总体规划和生态规划的重要议题。城市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生态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支持向量机(SVM)为未知复杂系统的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SVM算法,就武汉市总体规划期间(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动态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武汉市总生态足迹将达到2 837.40×104hm2,是2004年的1.5倍。总体规划中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区域环境负荷增长趋势有增无减。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论证了SVM在生态与环境领域建模的适用性,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及其MATLAB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理论,分别针对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每种情况给出利用MATLAB来实现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8.
张立杰 《科技通报》2012,28(2):179-181
以城市生活用水量为预测研究对象,选取6个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作为主要变量因子,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研究分析表明,各变量因子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取得更接近现实的预估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2.7%)。研究还发现,数据序列的长度和变量近期的变化信息也会对模型的预测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偏最小二乘法提取石头口门水库水色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的高光谱数据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其波段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常规的统计方法反演水质参数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并且也不能很好的去相关,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利用高光谱仪在石头口门水库进行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建立了叶绿素a和悬浮物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利用高光谱数据信息,各光谱波段自变量在最终模型中的系数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较符合叶绿素a和悬浮物的光谱吸收、散射特性;通过与常规的比值模型、一阶微分模型进行对比,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明显优于前两者,其各决定系数均高于0.7,因此估测效果较理想,可用于内陆二类水体的水色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因素多和评价指标难以确定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引入偏最小二来路径模型这一新型分析工具,对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模型的建立、求解、结果分析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生态和马尔可夫过程的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利用三期TM影像,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马尔可夫过程,深入分析了15年来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空间特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果园与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农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以侵占大量农田为代价的。景观破碎度变大,形状趋于复杂,优势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性增大,景观类型有向多样性或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的匀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同时导致景观稳定性降低。为了弥补传统上由各类土地总面积的变化来解释变迁的缺点,研究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理论趋势值分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趋势最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研究区内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谢花林 《资源科学》2011,33(11):2063-2070
生态用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与条件,保护生态用地,逐步恢复生态破坏严重地带,退还自然生态用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阶段各生态用地类型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很好地揭示了区域不同阶段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对于林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一2000年)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坡度级I(〈5°)、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最近国道的距离和人均GDP,而在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坡度级I、地貌类型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对于草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2000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而在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国道的距离;③对于湿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2000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地貌类型,而在第二阶段主要的驱动因素是人均GDP。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4期土地利用历史数据,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乡镇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各情景下,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仍将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均以消耗大量的水田为代价,河流密布、交通便捷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将是未来耕地非农化的“热点”区域。生态保护情景和基本农田保护情景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效果较好,林地、水体、水田和旱地受到了更好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建设用地的肆意蔓延。  相似文献   

14.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中国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0.873ghm2升至1.547ghm2,增长率为77.2%;其中,耕地足迹下降0.051ghm2,能源足迹增长0.450ghm2,草地足迹增长0.103ghm2,林地足迹增长0.087ghm2,海水和淡水渔业足迹分别增长0.067ghm2和0.014ghm2,水电用地足迹增长0.005ghm2.与同期不断增加的生物供给力相比较,计算出中国生态赤字在逐年加剧,人均赤字由0.371ghm2上升至0.817ghm2,其中耕地由赤字(0.058ghm2)转为略有剩余(0.028ghm2),草地处于剩余状态,林地由剩余(0.007ghm2)转为赤字(0.095ghm2),中国化石能源足迹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林地短缺的危机,淡水和海水渔业足迹与供给力基本持平.分析了中国各类土地生态足迹、生物供给力和生态盈亏变化的原因,阐明了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资源经济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国潜在的土地危机,针对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中国生态赤字加剧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资源科学》2012,34(3):559-565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所占比重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所起的作用甚微。碳足迹产值由1990年的1.18万元/hm2增加为2009年的2.51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也从1990年的0.10上升至2009年的0.24。人口和人均GDP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回归分析和脱钩指数分析都表明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生态环境有序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历程,而科技创新则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2007—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呈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已达良好协同水平,2009年后生态环境有序度开始低于科技创新有序度,是制约生态创新协同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子系统。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显示,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额、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受多个因素影响。环境保护投资和最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拉动效应还是抑制效应取决两个变量各自样本观测值与对应临界值的大小关系。市场化程度和外贸依存度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税收水平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起着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要逐步实现以消费和政府投资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推动我国税负水平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开支,合理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研究高Altmetrics指标Top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同时,结合Altmetrics指标和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因素,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以2016-2018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近三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合作模式和影响力指标来深入探讨合作模式指标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探讨了Altmetric Top 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对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Top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国家合作模式对U1(使用次数)有一定的影响,而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模式对论文产生的影响很小。最后,分析了这些高Altmetrics指标Top 100论文影响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近30年来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1975年~1986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为明显,到1996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分布空间变化主要是由耕地的变化引起的。景观生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公主岭市1975年~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