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恋母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一再延宕与"恋母情结"有一定关联。本文揭示哈姆雷特的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圣经的关于人的概念和原罪概念出发,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哈姆雷特》,可以更深地揭示哈姆雷特成为悲剧性的主人公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同于以往从时代背景、作家传记或某种理论出发阐释哈姆雷特性格之谜的思路,而是通过对剧本的“细读”寻求大量的文本证据,尤其通过对“美德”“情欲”“理性”“荣誉”等几个关键词的重点解析,发现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正是这种冲突的深刻性和普遍性,才使得剧本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充满爱心是巨蟹座的特性,就好像他们的象征物蟹一样,坚硬的外壳下,却包裹着一颗柔软件的内心,所以巨蟹座的人很懂得保护自己。蟹蟹会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不过对他们所爱的人非常体贴及亲切。  相似文献   

5.
6.
马迅 《现代语文》2007,(7):75-77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哈姆雷特身上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对这个问题,历代许多评论家都作出过不同的解释,但种种解释都不能让人满意。本文笔者针对两种流行的解释,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笔者本人认为的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局限和弱点,使他拖延了复仇,并一再贻误良机,给了克劳狄斯以警觉和反扑的机会。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反扑又没能进行积极的防范,终于遭到暗算,落得个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7.
莎剧《哈姆雷特》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受到历代评论界的关注。对于《哈姆雷特》的许多非议莫不涉及其“鬼魂”情节出现的合理性。历来的诸多论调认为作为超自然事件的“鬼魂显灵”有碍于依赖客观逻辑叙述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的发挥。本文针对此前评论界在此问题上的诸种观点对《哈姆雷特》中“鬼魂”情节的合法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天生地长,无父无母,但他身上却有种浓郁的人性因素。孙悟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进行了寻母的努力。观音和罗刹女成为小说中悟空母亲的化身。同时,孙悟空身上有着一定程度的原欲色彩,观音和罗刹女成为其恋母情结或明或暗的情感宣泄对象。  相似文献   

9.
《永不瞑目》的爱情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源是主人公肖童的“恋母情结”下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缺失是导致周萍恋母情结产生的重要因素。周萍与蘩漪的母子恋以及与四凤的兄妹情,皆与其心灵深处的恋母情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3.
在无休止的评论中,使得哈姆雷特的形象产生裂变,众说纷纭。诸说的焦点是对主人公“延宕”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认识及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超人"是一个特殊的语汇,就杰克·伦敦而言,在其思想倾句和作品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为两者的结局都具有"悲剧性"的因素,文章试图从"超人的悲剧"这一特殊的角度,透视、分析作家和其艺术创作中的丰富内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剧中主人公思想内涵的成因,试图走进这一圆型人物,体会其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翁悲剧的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凡人物,但他们与常人一样,具有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过失,他们的性格就是命运。文章从哈姆雷特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善良与邪恶共存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悲剧理论认为,悲剧的主要人物应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他们的动机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悲剧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复仇是对旧的封建势力的反抗,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人文主义在16世纪末所显现出的弱点与局限性使人文主义理想陷入危机,哈姆雷特的精神危机导致行动的延宕,行动的延宕酿成了最终的悲剧。因此,可以说《哈姆雷特》是新旧交替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特定时代造成的资产阶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作家常常通过人物的死亡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理想.哈姆雷特是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以自己的毁灭捍卫真理,昭示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他的死亡体现了崇高的美学内涵.林黛玉是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只能用生命的完结来表达她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她的死亡体现了秀美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剧本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