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新批评的角度解读郑小琼的打工题材诗歌,从诗歌本体出发分析郑小琼诗歌的肌质与结构,提取郑小琼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归类分析,探讨其打工题材诗歌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3.
郑小琼的诗歌因真实、深刻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她对打工者生活的书写及对打工者命运的思索构成了其诗歌丰富的内涵.可多方面阐释的独特意象--铁,在重复中由浅入深的情感的增强构成了其诗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底层书写是上世纪90年代文学界兴起的一个热点现象,它主要关注的是何谓底层以及底层如何表述的问题.郑小琼的诗歌通过"铁"的意象,从底层打工者生存的三个方面--生存环境、生存状况、话语缺失展现了底层生活的状态以及她对底层生活的见证和反思,体现了明显的底层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小琼以诗为媒介,真实反映外来工底层生活的真实境遇.她来自贫穷的农村,挣扎在社会底层,她有触摸社会普遍伤痛的契机和资本,她的诗歌凸显了静穆中的爆炸力,表现了反抗精神和警醒意识.  相似文献   

6.
郑小琼的诗歌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的、底层群体的生存风貌与精神内核。作为生活于底层现场的诗人,她的诗歌还力图在疼痛中追问存在的意义,以此彰显出其中蕴涵的温暖及担当。  相似文献   

7.
考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由于叙事者的身份和叙事立场的不同,而导致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书写上的差异性。老一代作家的选择有预设的前提,即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肯定革命先天的合法性与正确性。这种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与多数作者的特殊身份有关,作为革命的参加者和亲历者,有关革命历史的叙述主要来自个人的记忆,他们对革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创作理念上的共识,由此构筑了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的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模式。而90年代以来一代作家则是以旁观者和审视者的身份,自主地去选择和表现自己所理解的革命,以及对历史的当代认知。他们的创作不再是为了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而受限于规定的题材和主题。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叙事主要是依存于史料和想像,带着质疑性和反思性进入到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去。他们不会简单地在既定的革命史的脉络上去想像和还原历史和革命,更多地是诉诸对人类命运和人性这一恒大而又包蕴无穷命题的追踪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乡土中国向着城市化的迈进中,文学却与其背离,返身乡土。文学写作者收入越来越尴尬,社会地位越来越暧昧,都市书写的噤声与指涉乡土的非虚构型叙事的渐次兴起,写作者身份的变化造就了文学模式的变化。我们的乡村书写者处于一种双重文化身份的割裂状态中,一头是故乡,一头是城市。传统与现代,永恒与流变,双双构成了他们心理的矛盾,并展示为文本内部的情绪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工业题材的诗歌佳作不多,郑小琼的工业题材诗歌是少有的优秀作品。工业化与诗意性在郑小琼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她的诗歌真切而细腻地传达出工业流水线生活的经验,表现出人被异化的生存困境,充满了忧悒的诗情。  相似文献   

10.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宋代士人教师身份与意识的凸显与诗歌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和文化的兴盛发达,宋代士人与以前士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他们的教师身份和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凸显。宋代文人的这种身份或意识,对宋代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宋代诗歌理论转变成为一种创作诗歌理论。这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晚清诗人陈坤的《岭南杂事诗钞》有较多涉及潮州(今潮汕地区)的诗作,一诗一证,对地方民风民俗进行描述。因长期在潮州任职,谙熟潮州风土人情,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地方岁时节俗、服饰习俗、民间信仰及地方陋风陋习等。客寓身份决定了他没法以本土情怀介入到地方书写中,但"先结构"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态度加上深厚的地方情感,让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地方风物,相对真实地展现潮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地方书写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80后满族青年女性诗人安然是北方人,南下求学之后,就一直生活于南方.这种从北到南的地理空间位移,生成了她个人关于民族文化、关于异乡生存的离散性审美.因为少数民族的族性身份、身居现代城市当中的离散体验,以及本身的女性身份和哲学专业背景,安然青年阶段的诗歌创作,表现出较强的超出年龄阶段的成熟意味与文化性叙事特征.安然作为近...  相似文献   

14.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简·爱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身份书写与重构,对《简·爱》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分析,以寻找出小说的内在魅力。小说主人公简·爱在其身份书写与重构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机会,为他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耐读的深层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6.
黄芳的诗歌有明显的女性书写的特征,这种女性书写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在社会角色中突出家庭角色,在情感表达中突出女性气质,在写作技巧中突出女性的言说方式。可以说,女性书写是理解黄芳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傅天虹由于充满创伤的个人经历而让其诗歌成为一种创伤书写。他在诗歌中不仅自我疗伤,而且以诗歌超越个人的伤痕,从个人经验出发见证历史、见证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以个人的方式介入与治疗文化创伤,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陈染(1962~)是崛起于后新时期的女性作家,她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多带有自传色彩,透过第一人称娓娓道出成长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性别书写和个人书写的双重特质,本文从这两种特质,析论陈染1990年代小说的性别关系描写和叙事语言运用,探讨她如何以女性议题和个人主义等边缘写作,建立个人风格,与男性和群体的主流写作对抗.  相似文献   

20.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