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足和改变     
一个大学毕业后到处求职失败的青年,在苦闷的旅途中遇见一位智者。智者坐在一棵大树下,脸庞清瘦而神态安详,衣衫褴褛但身体健康。于是青年走到智者的面前,问:“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满意。”智者回答。“您是怎么做到满意的?”“学会满足。”青年想了想,继续问道:“那您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智者微微抬了抬头说:“不是。”青年紧接着问:“那感觉不满意的时候,怎么办?”“学会改变。”几句简短的话让这位失意的青年顿悟。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事情,但不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人们都应该学会满足,只有在…  相似文献   

2.
满足和改变     
一个大学毕业后到处求职失败的青年,在苦闷的旅途中遇见一位智者。智者坐在一棵大树下,脸庞清瘦而神态安详,衣衫褴褛但身体健康。于是青年走到智者的面前,问:“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满意。”智者回答。“您是怎么做到满意的?”“学会满足。”青年想了想,继续问道:“那您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智者微微抬了抬头说:“不是。”青年紧接着问:“那感觉不满意的时候,怎么办?”“学会改变。”几句简短的话让这位失意的青年顿悟。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事情,但不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人们都应该学会满足,只有在…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个智者下乡旅游,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位老人正驾驭两头牛在田间耕作。智者走过去问老人:“这两头牛哪个更好呢?”老人没吱声,继续耕作。智者感到很奇怪,便跟在老人的后边走到田头,又向老人问了一遍哪头牛好。老人把牛放在地头上吃草,然后附在智者的耳边小声说:“草地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智者大惑不解地问:“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老人解释说:“牛虽然是畜类,可它的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大声说,它们就会从我的声音、眼神和手势上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不太好的牛心里会难过的。”智者大惊———原来畜类也怕贬低!我们姑…  相似文献   

4.
刘阳 《语文新圃》2009,(1):13-14
无论赞成与否。钱钟书都已经是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一个标志人物。恰所谓“可怜生前身后名”,在各路文化英雄强加给钱先生的称号中,有一束孔雀翎老被安插在他头上.那就是“智者”。“钱钟书是智者”,这是包括钱学研究者在内的许多人不约而同的共识。陈说既久,要揭开它的迷糊处,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5.
有几个小孩都很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结果一天两天过去了,智者都没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虽然智者没来,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少原来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秘密     
一天,一位年轻人去拜见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年轻人恭敬地问。智者笑笑,递给年轻人一颗花生,问:“它有什么特点?”年轻人愕然。“用力捏捏它。”智者说。年轻人用力一捏,当然被他捏碎的是花生壳,留下的是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年轻人照着他的话做。毫无疑问,花生仁红色的种皮也被年轻人搓掉了,只留下白色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年轻人用力捏着,但是他的手无法再将它毁坏。“用手搓搓看。”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勇敢坚强、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确实,…  相似文献   

7.
智者与苏格拉底对“技艺”理解的差异,让“技艺”成为哲学的重要话题。智者将“技艺”视作一种基于感觉的能力,能够对“现实”做出判断、给出对策并寻觅操作的适当时机。苏格拉底认为“技艺”是“知识”,是对目标的通晓和熟知,也是对知识体系信仰与实践。智者和苏格拉底“技艺”的观念分别显示出“艺术”和“技术”的意义,在“技艺”观念的变化中,理智化、科学化的“技术”意义逐渐显现,非理性、创造性的“艺术”意义逐渐退却,“技艺”的两种哲学意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愚者与智者     
尸 被人咬了一大口的苹果。 愚者说:“这苹果已失去了本色, 一无是处。” 智者说:“每个苹果都被上帝咬 过一口,如果谁的缺陷越大,就说明 谁最受上帝喜爱。” 一种苹果,两种想法,智者将坏事 变成了好事,愚者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就是愚者与智者的区别。愚者与智者@杨明栋!四川  相似文献   

9.
曾听两位中学生朋友慨叹——“我那说脏话的毛病就像爷爷的胡子,剃了又长出来,怎么也除不掉。”“我也是。父母指责我凌乱,老师批评我粗心,但这鬼东西如同奶奶的白发,拔掉一根却长出几根。”也曾听说智者与青年讨论除草的故事——有一位智者问坐在杂草地上的一群青年:“怎  相似文献   

10.
有几个小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他们找到智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智者给了他们每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第一天过去了,智者没有来。第二天,智者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地,大部分小孩不再擦拭那个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出现了,大家的烛台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男孩,一直坚持每天擦拭,最后这个笨小孩如愿成为了智者的学生。原来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灰尘下面是什么@白勇  相似文献   

11.
庙诗仙 《教师》2010,(28):118-118
教学相长之“学”要求学生通过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自我的完善,如何去学?不仅仅是从老师那取经,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天地自然亦可为师,让学生带着一颗虔诚、虚怀之心做一个乐水的友者、智者,从其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来提高自我,将使生命和人生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从“心如止水”的心态、“以水为鉴”的自我反省、“逝者如斯”的时间意识、“外圆内方”的水型人生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读者》上读了一篇叫“漂起来的石头”的文章,大意是:有一个智者在向他的观众宣讲时问道:“谁能知道怎样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于是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智者摇头;又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说“没有木板”;也有人说“石头是假的”,智者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大声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  相似文献   

13.
西方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向一个年长的智者请教智慧的秘诀。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智者说:“正确的选择。”年轻人又问:“正确的选择从哪里来?”智者说:“经验。”年轻人进一步追问:“经验从哪里来?”智者说:“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后,不得志。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另起一瓢水,问:“这是什么形状?”这人摇摇头。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机达人悦然:“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恍然:“像花瓶。”智者摇头,提起花瓶,把水倒入盛满沙土的花盆。水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沉思。突然,智者发现了石阶上的“小窝”,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的结果。”此人迷大。%O要来:*此人悟出了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要用复句的形式。仅将这句话作为作文的论点,据此…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秘密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相似文献   

16.
孙沙沙 《教师》2012,(4):116-116
前几天,在《教育文摘》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最好的解答是倾听》,它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一位“说教型”的智者和一位“倾听型”的清洁工为民众解惑的故事,因方式不同,效果迥异。“智者”大有被“清洁工”取而代之的危险。智者最后说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这个世上不缺少解答疑问的智者,缺少的是善于倾听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秘密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相似文献   

18.
三重门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对一人一事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非表示不同人对同一人、同一事,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其实,对一人一事,仁者见其“不仁”,智者见其“不智”,或更近于常理。更何况仁者之间、智者之间所见也不尽一致。问题在于,何为“智者”,何为“仁者”?按照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儒家价值观念,“智者”、“仁者”到底应当如何看人看己、对人对己?  相似文献   

20.
“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塞翁”一词也成了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的代名词。然而本人在备课中,却发现该文存在严重的疏漏。一、质疑(一)文中的“善术者”是指谁?是塞翁还是塞翁之子?从开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一句看,意思是“善术者”的马丢了,联系标题“塞翁失马”,那“善术者”就是“塞翁”。但“塞翁”之所以被世人当作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是从他“马无故而亡”而不忧,“其马将胡骏马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时反复说的两句话,即“此何遮不为福乎?”和“此何遽不能为祸乎?”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