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文章,内容很丰富多彩,但往往写得深刻含蓄,宛如埋藏在地下的珍珠一样,须经挖掘出来,才能看得分明。从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节选出来的小语第十册23课《在仙台》头段,就是这样。《在仙台》真挚地歌颂了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学生真诚帮助,体贴入微的优秀品质。课文的头段就是为这些品质作铺垫、衬托的。但它却只写“我”在仙台如何受到“优待”,对藤野先生只字不提。而且由于写作年代的关系,作者运用了不少文言词句,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难,实是教学上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从而认识它与全文的关系和作用呢?我以为可从下面两点去抓。 (一)弄清“胶菜”、“芦荟”的内在含义。本来蔬菜与水果是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2.
课文阅读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介绍,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本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一、借背景突破难点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句,明显看出作者的情感与前文观游鱼物我合一的愉快心情迥异,但为何会出现这种巨大的情感反差呢?学生一般是难以  相似文献   

3.
课文《在仙台》的开头段写道:“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这是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难点。文章明明是表达作者对自己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尊敬之情的,为什么开始却要用这么多笔墨去写作者在仙台所受到的物以稀为贵式的优待呢?这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一般比较艰深,学生不易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不是因此就只能由教师自己一讲到底,用不着去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呢?我校一位初三教师教《藤野先生》的实际,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这位老师基本上采用了问答法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鉴于读一遍或听一遍,学生不一定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师就在范读课文之前作了一点提示:本文主要写鲁迅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的接触,那么到仙台之前他在什么地方学习和生活呢?后来怎么会离开仙台的呢?教师读完,紧接着让学生分层次,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纷纷要求发言,结果多数同学都分析对了:第  相似文献   

5.
《在仙台》讲的是鲁迅先生_1904年秋到1906年春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如何通过侧面烘托和正面描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若采用变序阅读法,直奔重点,学生就能很好地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突破难点。一、谈“最初印象”,感知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认识论角度看,模糊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模糊性。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模糊理论,根据小语教材中模糊语言的特点对比进行科学处理,这对于引导深入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是颇为重要的。 一、不定性处理。“不定性”是模糊语言的显著特点,引导学生搞清楚模糊语言中的“不定性”内含,可促使学生灵活理解内容。如《在仙台》一文以“物希为贵”来说明“我”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这就显示了“优待”的不定性。对此我这样引导理解:鲁迅在仙台受到什么优待?真是优待吗?这说明什么?以使学生知道:鲁迅虽说受到优待,但搬家前住处蚊子较多,搬家后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这就算不上什么优待,而这是由日本政府造成的,说明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的岐视。这时,学生都以为鲁迅并没有受到优待。为此我又问:真不是优待吗?为什么?说明什么?以使学生明白: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政府腐败,中国留学生受人岐视,而鲁迅在仙台能得到“学校不收学费”和  相似文献   

7.
许春林同学问:“《藤野先生》一文,从标题看是写藤野先生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见闻、往仙台途中所见、在仙台受到的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材料?”你提的问题正是理解本文的一个难点。从课文前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 ,我既教语文又兼音乐 ,初中生对流行歌曲把握得又快又准 ,兴趣十足。一周一节的音乐课更是如鱼得水 ,四十五分钟有滋有味。为什么语文课却是另一番情景———懒懒散散、疲惫不堪 ?能否把这股热情用于语文教学中 ,为语文教学服务呢 ?我尝试了一下 :  一、唱出中心思想萧乾的《枣核》一文是篇自读课文。作者由几枚枣核引出一番叙述 ,表现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而从未远离过家乡的初一学生是难以体会出的。怎样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我借用学生较熟悉的《我的中国心》一歌来实现 ,来表情达意。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仙台》第一段的文言词语较多,含意较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摘引原文,搞清作者当时的有关情况。教学时,向学生介绍:课文是从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节选下来的。鲁迅先生二十一岁时,即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学日文,1904—1906年在仙台学医。二十年以后,写了这篇文章,怀念在日本留学时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大量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并从中捕捉到阅读目标,始终是英语教师和广大学生力求突破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定位信息词,并以此快速捕捉到阅读目标,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一、定位特殊信息词,缩小阅读范围定位特殊信息词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缩小阅读范围。特殊信息词包括数字信息词(年份、数字、分值、百分比等)和名称信息词(人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才能抓好这个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的成功体验是: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任教初中语文,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悟甚至就是相对理想的创新阅读感悟中感到,突破阅读感悟的重点或难点还是需要去点点突破的,如果缺少点点突破,想走捷径,是获取不到理想效果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践行点点突破?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做出如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一、点点突破的阅读教学需以学生为主体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其《新教育之梦》的提纲中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新教育的理想内容,如理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中学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状况如何呢?我曾做过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只有屈指可数的学生读过有限的几本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西游记》,但是《红楼梦》《威尼斯商人》等经典文学名著看过的人则寥寥无几。读了名著的学生也是为了考试,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名著阅读质量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影响着学生学业成绩,因为泉州近几年语文中考名著阅读题一直是8分,想突破,却不知从何处着手。那么,怎样进行名著教学呢?我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教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了学生的思维、心理发展的需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语感,及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阅读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语法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由之路。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高考试题的"完形"、"阅读"和"改错"都属于阅读理解范畴,所占分数比例极重。可见,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新课标下,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场景的评估(scenario-based assessment,SBA)在阅读测评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评就采用了场景的设计和相应测评。考察PISA阅读测评在阅读场景、任务、情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可见基于场景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难点。运用这种方式开展阅读测评,能更好地突破阅读篇目的限制,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适应学生的阅读心理模式,这与我国目前学生学业测评方式多元化、情景化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基于场景的评估启发我们尽量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16.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片段]师:作家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读一篇课文,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读不懂,或者读得不深入。怎么办?我主张,读的问题要用读的法子来解决。一补读背景有些难点,是学生不了解课文中事件的背景造成的。对这类问题,教师要适时地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自读中突破难点。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明白了诗的表面意思后,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8.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  相似文献   

19.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于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的知识与读物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在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既是难点又是侧重点。文章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图式理论为工具,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一些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增加背景知识介绍,激活旧图式;重视课文结构与提纲,组织新图式;采用交互式语篇阅读教学法;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训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