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相似文献   

2.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相似文献   

3.
要真正改善中日关系就不应该让“政府开发援助”政治化,不能让双方对立的情绪影响两国间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差到某省,听到当地的同行们论及“新闻经纪人”的问题,颇感惊奇。“经纪人”,工商界久已有之,上海叫“掮客”。这是经济界里的一个行当,职能是充当买卖的中间人,为双方牵线搭桥,成交之后他们从中收取佣金,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新闻经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听知情人解说,所谓“新闻经纪人”,不过是人们对新闻战线上新出现的某种人物的一种戏称而  相似文献   

5.
自“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在中日关系、国共两党斗争、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上和尔后迄今的许多史中,国民政府内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左右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亲日派”。然而,时至今日,对“亲日派”并未有明确界定,而何应钦一直被当作“亲日派”的代表人物。本拟就“亲日派”的界定、国民政府内在抗战爆发前是否形成了一个亲日的政治派别、应该如何认识何应钦的亲日思想及亲日妥协的历史活动及他是否是“亲日派”首领等问题作一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的印巴之行让美国看到了中印、中巴的友谊,特别是中印之间“友好合作是主流”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差到某省,听到当地的同行们论及“新闻经纪人”的问题,颇感惊奇。“经纪人”,工商界久已有之,上海叫“掮客”。这是经济界里的一个行当,职能是充当买卖的中间人,为双方牵线搭桥,成交之后他们从中收取佣金,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新闻经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听知情人解说,所谓“新闻经纪人”,不过是  相似文献   

8.
贾蕾 《网络传播》2009,(10):66-67
中国移动王建宙在台湾之行中阐述了自己对“物联网”的理解后,“物联网”一下子就成为热门关键词。但是,根据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的介绍来看,物联网仍然是一个新概念,目前业界尚无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9.
复兴社是蒋介石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御用的一个遍布全国极端恐怖的法西斯特务组织。然而在其运用过程中其“锐气”过了头,尤其是“西安事变”之后,由于其威胁到蒋的独裁统治,开始“失宠”,1937年8月并入了三民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0.
对如何理解“廖承志时代”这一问题做出有历史过程研究和社会科学分析根据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找到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逻辑及其问题所在.本文基于国际政治学意识,通过以人物线索而进行的“人民外交”史研究,尝试思考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中日关系特征的国际政治研究新范式,即以基于实证的传播政治学分析,取代从理论概念出发的传统国家行为权力政治分析.本文还对“廖承志时代”所遗留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团元 《新闻前哨》2009,(11):92-92
“总理纠错”,是指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一个初二班级连听五节课。他听完一节地理课后,认为课本中的“陕西、甘肃不应该划在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何金 《大观周刊》2011,(18):151-151,148
本文把1600年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歌剧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歌剧的雏形、成熟及传承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学最后得出结语:歌剧在古希腊时期有了“萌动”之后,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缓慢“萌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预热”之后,欧洲音乐开始了巴洛克时期的“加速度”,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起飞”也即将开始,到20世纪前半叶“飞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过去的很多改革,都在沿袭着一条先改革、后立法的固有模式。这种做法纵然有不断试错的便利,但也使改革一开始就处于一个“违法”的位置。随着双方价值的此消彼长,这种以“违法”为代价换取改革推进的做法,正日渐式微,而立法机关将改革纳入法制轨道的决心也逐日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总结与反思似乎早已是一个不再风行的话题。“中国艺术论丛书”选择这样的时间出版让我多多少少觉得有点意外。新世纪开元,还有谁真的愿意如此严肃而认真地眷顾传统吗?“丛书”与学术界的学术行进客观上形成一个时间差。然而,它却绝不滞后。事实上,较之20世纪80年代訇然中响如潮而出的寻根及传统文化反思类著作,它更平添了几分尘埃落定之后的理性、冷静与公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艺术论丛书”的出版或许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5.
面对到来的21世纪 ,电视记者已开始以各种方式和各种角度反思过去 ,展望未来。科技的更新、文化的脉动、信息量和信息类别呈几何数列的增加 ,无不杂乱而又和谐地汇成一股股信息洪流 ,每时每刻地冲击着电视人。这种状况 ,对于电视传播的未来也显示着亦喜亦忧、或明或暗的前景。而如何浮出水面 ,由被动的“不被呛水” ,变成并不随波逐流的行为主体 ,勿庸置疑地成为每个电视记者获得“生命”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对大众而言 ,常常习惯了一种传播约束 ,而当其被带到一个并不了解的环境中之后 ,任何人心理上都会感觉到某种程度不同的“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16.
在1976年1月,首批80架F-14“雄猫”飞抵伊朗。然而,三年之后,这个国家爆发了伊斯兰革命。“猫咪”们发现一夜之间原来的盟友竟成为了它们新主人的敌人。不仅仅如此,一年之后,这些“波斯猫”更是卷入了和伊拉克那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之中。虽然他们(虽然在汉语中,拟人化一般用“她”,但是F-14的绰号为“雄”猫,所以,译者在此用“他”来指代格鲁曼公司最后的一只猫)的努力并不一定为外界所知,但是毋庸置疑,它们的作用是巨大的。和外界的报道相反,伊朗发现要想保持这批“波斯猫”们的服役状态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时至今日,只剩下了44架F-14还能保持飞行状态。而其他的,就沦落到作为备件提供者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17.
“手机报”的极限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川 《网络传播》2005,(11):48-49
继互联网之后.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开始成为眼球注意力的新焦点,而“手机报”正是由此应运而生。从去年7月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到今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相继大手笔推出“手机报”,再到今年8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推出广东省级“手机报”,各地报业开始纷纷筹划和推出“手机报”,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讨伐”是“高跟鞋踩猫事件”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的神经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一起关于婚外恋的“铜须门事件”在网上又被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次,“网络讨伐”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漫天的流言蜚语和指责谩骂如狂风暴雨般充斥着各大网络论坛,讨伐的风头一边倒的指向当事人之一的“铜须”,在很短的事件内,他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码甚至居住国外的女友姓名都被曝光,而针对他的“追杀令”、“通缉令”、“审判”等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具有其他传统新闻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当年一起在胡同里打球的玩伴,一起经历着时代变迁。多年之后一个成为了国家总理,另一个成为了中学老师。73岁的天津老人李溥和温家宝认识60年,他如此概括对温家宝的感情:非常敬重,非常信赖。在他眼里,"发小"温家宝是个怎样的人?马年春节的前几天,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73岁的李溥要跟老伴儿忙活着置办年货、收拾屋子,等在北京生活的儿孙三口回天津过年。这个在南开中学任教了将近30年的老人是温家宝的"发小"。他收藏着一袋子"材料"都是温家宝赠予自己的书籍、纪念本和亲笔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一书,2005年9月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9余万字,由中外两位新闻界前辈吴学文、卓南生的对话组成。吴学文曾任新华社国际部编委和驻东京记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顾问、研究委员会委员,是中国现今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卓南生先生曾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委员兼东京特派员,现任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是东南亚享有盛誉的日本问题专家。对话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理性和深刻的剖析:中日之间的问题能否用“强弱论”、“强强论”来概括;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究竟哪一方应该有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