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大千书画题款格式保持传统题款方式的同时,自有其创造。尤其在题写的称谓和谦(敬)词上特别考究,赠与一般关系的作品和非寻常关系的作品之间的题署称谓和谦(敬)词有很大差别。研究其题款可以窥见大千本人与受画者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同时也是鉴定张大千书画作品真伪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2.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经历了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过程中新旧质素的交替变化,其中所蕴藏着的丰富而生动的称谓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全面梳理,东汉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大致可分为祖辈称谓、父辈称谓、平辈称谓、子辈称谓、孙辈称谓五类,从共时分析和历时比较的角度,重点考察这个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探讨新词新义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和语言内部机制.为汉语史和称谓词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6):46-48
谦敬词语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从词性上可分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两大类。本文以《南齐书》为考察对象,撷取《南齐书》公文中常用的谦敬用语:"伏"、"谨"、"蒙"、"仰"、"窃",试分析魏晋南北朝公文中的谦敬用语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谦敬语是表示谦逊或敬称对方的用语,它包括谦敬副词和表谦敬称谓的名词或形容词等。《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达“自卑”的用语即表谦语,表示“尊人”的用语即是表敬语。我们合称为谦敬语。谦敬语是我们古代汉语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话时。常常要用谦敬语来辅助表达语意。语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交称谓作为特定的语言现象发生了以下变化;社交称谓亲属化现象淡化、一般社交称谓简单化和正式社交称谓庄重化。本透过这些变化,考察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鲜明特征:崇尚科学、讲究效率、提倡平等,同时继承和发扬了“谦以处已、礼以待人”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话语模式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的文化特征。委婉修辞常用的表现方式有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谦敬词语包括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合乎古代礼仪的规范,是礼仪文化的反映。避讳是言语有所禁忌的表现,呈现了古人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雅化、人情化的审美倾向。迂回语的使用是古人言语智慧的反映,曲折婉转正是其合目的性的策略体现。  相似文献   

7.
所谓“旧式书信套语”,是指古人写信,在开头称谓、结尾问候及结尾具名时所使用的客套话,即习惯性的谦敬词语。这些词语,我们在阅读古籍时经常遇到,有些今天还在沿用。现择其常见者浅释如下:一、开头称谓  相似文献   

8.
《经律异相》中的称谓词与上古汉语和中古中土文献相比,呈现出强烈的口语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双音化倾向、表身份职业的构词语素构词能力强大、称谓词泛化、称谓词性中立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佛经译文是比较近口语的。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是汉末到东晋末几个不同阶段的著名佛经翻译大师,他们的译作自然会显露出汉语发展的一些信息。尤其是鸠摩罗什,以他信、达、雅的“新译”在中国佛经翻泽史上树起了一痤宏大的里程碑,而他的《维摩诘经》、《法华经》等著名经典又恰恰是在支谦、竺法护原译本的基础上重译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定:“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系词在判断句中起经常作用,系词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判断句,仍是中古时期的事。”按照《汉语史稿》的分期,支谦、竺法护的译经活动处在上古期到中古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在称谓选词方面经过了行人的慎重选择而务求与出使目的、外交场合氛围、礼仪惯例等相协调,生动地显示了春秋行人高超的语言艺术.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行人辞令委婉语表谦敬语词生成的特定语境动态地剖析了其常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向亮 《现代语文》2010,(6):103-105
本文试图通过对湘西苗语、土家语与中古乃至上古的人称称谓语的历史比较研究,求证同属汉藏语系的这三种语言人称称谓语词之间的语音系统的对应关系,最后寻求这三种语言人称称谓语的语音共同源流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乌古斯突厥蛮塞尔柱克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中古时期的民族史中,常常会遇到乌古斯人、突厥蛮人、塞尔柱克人的称谓,这些人曾在亚洲广阔的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其活动范围甚至超出了亚洲,对北非、东欧等地的历史都产生过影响.探讨乌古斯人、突厥蛮人、塞尔柱克人的问题,无疑对亚洲特别是中亚广大地区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从节日民俗知识、天文历法、礼仪送行、山水地理、察举任用、谦敬称谓等六个方面举例,谈如何巧妙利用教育资源,创设契机,激活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究,借此达到延续文化传统基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明儒赵撝谦所作《六书本义》是明代文字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明代第一部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在"六书"名目中,赵撝谦《六书本义》在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称谓上,皆与许慎《说文》一致,唯有"谐声"有别于许氏之"形声"。关于二者的不同和差异,以《六书本义·谐声论》为基点,比较古今方家观点,试就"谐声"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谦语作为汉语的一大特点,不仅为汉语披上了神秘的谦文化蝶衣,而且在语用表达方面具有着鲜明的多功能性.谦语的这种多功能性在交际中能够起到调解交际效果的作用,因此,适时正确地运用谦语,可以提高交际质量,进而取得恰当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平南话音系的重建,发现平南话中仍有中古入声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古入声字在平南话中的声调和韵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平南话的入声调归类与中古声母的清浊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平南话入声韵介音和主元音的演变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始于词语考释.近十余年来,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种类繁多,大致可概括为断代词语通释、专书语言词典、专类语言词典和断代语言词典等.考察这些词语训释专书,可以从宏观上展示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细心的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门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谦词是说话者向人表示自谦和谦卑的一类词语.我们常见的谦词有谦卑词、谦微词、谦愚词、谦拙词、谦愧词、谦疚词、谦幸词、谦陋词等,它们蕴涵着崇尚礼仪、重视尊卑等级和中庸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精神,表现了汉民族谦虚内敛、含蓄委婉的心理特征.现代汉语中的谦词所渗透的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历久弥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受研究主旨或兴趣所限,中古注释语料词汇研究的成果非常少见.但中古注释语料在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复音词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只要推陈出新,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词汇研究中可资利用的热点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