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官方微博的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微博多维度的传播使得我们对其传播效果也应该有多维度的思考。然而传播媒介的改变,并不能代表传统的政治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微博的开播毋庸置疑地为民众搭建了一个能够与政府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然而"官本位"的思维模式依然是阻碍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场域理论,并利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对政府与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密切的传播合作进行系统考察,发现政府账号所代表的政治场域与短视频代表的平台场域各自具有不同的资本、惯习与规制,围绕政务短视频的产制进行着广泛的互动与博弈,其结果是在商业、文化、流量逻辑的共同支配下,两者资本结构发生变动,引发新惯习的形成,进而拓宽了场域间的互动边界,在竞争中共赢。这为政府展开新媒体传播提供了机会,在策略和实践层面自觉地向平台靠拢,但来自政治场域的资本与权力仍有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的勃兴塑造了强大的微文化场域,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微文化场域的特殊力量,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微传播"方式成为这一群体主流的信息渠道,舆情的研究视野随之发生转移。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和舆情干预机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其成为新型的政治传播工具。微博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有赖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将会进一步拓展微博的内容和发展渠道。文章通过解构当前网民存在的现实特点和微博的特殊运作机制,寻求微博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其成为新型的政治传播工具.微博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有赖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将会进一步拓展微博的内容和发展渠道.文章通过解构当前网民存在的现实特点和微博的特殊运作机制,寻求微博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微博具有信息发布门槛低、信息传播方式呈裂变性、信息传播形态呈多样性、信息传播主体呈自主性等特点。有效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通过组建微博群以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根据微博不同的特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特定的研究,并通过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链接来进行信息的分享。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是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络场域作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的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表达意见、反映诉求以及释放压力的场所。然而,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虚拟性、多向性、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为此,有必要探索校园网络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网络媒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使得信息发布的成本大大降低,发送方式越发便捷、传播速度愈加迅速。如何借助微博扩大官方声音,防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失真,制止谣言肆意传播,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政务信息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南京地区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方政务微博平台的简要分析,总结出当前政务微博运行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以此为政府机关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提供参考和帮助,推动政府管理方式改革,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朝气、代表国家未来、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基地,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为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建设接班人,这一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微博作为当代大学生网络交流的新型工具,信息传播的迅速、要求用真实信息、内容多变等特点收到高校学生的追求。以微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利与弊,提出了高校应用微博进行思想教育的观点,为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点儿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朝气、代表国家未来、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基地,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为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建设接班人,这一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微博作为当代大学生网络交流的新型工具,信息传播的迅速、要求用真实信息、内容多变等特点收到高校学生的追求。以微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利与弊,提出了高校应用微博进行思想教育的观点,为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点儿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时代多元共生的媒介生态下,传统思政教育面临新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话语结构由传统的说理性话语为主转向双向互动的故事性生成为主。单向传播被打破,双向互动模式占据主体,传播者的主体性认知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前适应融入新的传播环境,树立新的大学思政传播叙事理念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保证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在辅以文本和影像等多样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在生活化叙事、历史化叙事、场景化叙事等三个维度上展开话语模式的创新,是达成"思政教育会讲话"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Nationalism is a key resource for the political work of governing Scotland, and education offers the Scottish National Party (SNP) government a policy space in which political nationalism (self determination) along with social and cultural forms of civic nationalism can be formed and propagated, through referencing ‘inwards’ to established myths and traditions that stress the ‘public’ nature of schooling/education/universities and their role i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and referencing ‘outwards’, especially to selected Nordic comparators, but also to major transnational actors such as OECD, to education’s role in economic recovery and progress. The SNP government has been very active in the education policy field, and a significant element of its activity lies in promoting a discourse of collective learning in which a ‘learning government’ is enabled to lead a ‘learning nation’ towards the goal of independence. This paper draws on recent research to explore recent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NP government education policy, drawing on discourse analysis to highlight the political work that such policy developments seek to do,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ontinuing constitutional tensions across the UK.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冲突也在不断积累,公共事件频发,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与信任,阻滞了政府公信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以政治沟通的视角,力求将沟通机制不断推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主张政府通过加强与公众间良好的互动沟通来稳固、提升公信力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利用话语表述施加各种软遏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建国后曾多次在外事场合就国际形势发表观点,并有力地加强了中国国际话语传播的影响力。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整理和分析《毛泽东文集》中的相关文本,能够表明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话语环境变化有着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对国际话语主题、风格进行了有益的定位。当前,中国要构建更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正需要借鉴毛泽东国际话语在内容、表述和目标上的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多重发展机遇,新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及便捷性转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沟通,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场域。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存在着话语理念陈旧、话语内容匮乏、话语方式简单、话语环境复杂等现实挑战,对此,可以采取革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方式、改善话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多维建构,从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政治演讲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讲中。演讲者创造性地重组旧的话语类型,解决话语生产者与社会现实、公众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演讲确立了新的话语秩序和类型,进而建构了新的社会和权力关系。文章应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进医疗改革在科罗拉多州大章克中市中央中学发表的演讲。奥巴马通过列举数字、代词选择和排比修辞力图达到树立政府形象,批驳反对力量,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改善政府和受众关系及改变受众意识形态的目的,这些目的的实现,是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话语研究是站在西方的学术立场,采用二元对立分析方法展开的,忽略了话语的文化不平等性和差异性。文化话语研究将话语分析的重点转向话语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并且为当代中国的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雄安新区全球形象传播话语具有大格局和高站位,重点突出了新区的发展前景和规划,但却忽略了新区的本土特色和历史传承。因此,为了更好地宣传新区形象,雄安新区全球形象传播的话语特色应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中国社会化媒体视作政治舞台,分析在公共议题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框架建构和话语竞争作用,考察不同政治行动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以此探讨这一符号化文本传播过程带来的理论启示。通过对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议题公众正在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社会化媒体上最重要的公共议题发起者和议程设置者;媒体话语仍主要在新闻专业主义的范畴运作,并试图通过专业化的框架建构延续自身的权威性;政府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场域中直接向公众推送议程,但其生产的符号却被其他行动者转换为一种象征权力;意见领袖的主要角色在于策略性地运用框架建构扩大公共议题的支持基础,并与议题公众、媒体适时联动,共同推高公共议题的能见度。公民话语、精英话语和媒体话语的合围在一定程度上对官方话语构成了压力,但这一线上话语竞争的优势却并不足以改变线下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Central to this article is a case study of one particular governmental instrument in Flanders, the educational magazine ‘Klasse voor Ouders’ (Klasse for Parents). This popular magazine aim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s one of the target groups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Despite the claimed formal and neutral character, in this study, we assume that ‘Klasse voor Ouders’ plays a larger role by contributing to the (re-)organisation of the public debate. We suggest that through the ‘order of discourse’ and thus, through what is said and written, an educational reality is created in which parents and the government are ‘positioned’ and a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mselves and to act in a well-defined way. By means of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line with Fairclough, we illustrate how parents are understood as having a continuous ‘driv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own parenting practice while the government is positioned as in charge of and in control for creating a kind of ‘parental learning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0.
Consent engineering is a consultative approach frequently resorted to by public policy‐makers to secure the legitimacy of proposed policy changes. This process usually entails the involvement of representative interest groups in the defi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reorganisation of post‐compulsory schooling in Victoria, Australia,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consent engineering goes awry at the point of service delivery. This is shown to occur when schools see an otherwise benign discourse of consensus being relied upon to drive centrally imposed policy changes they deem to be counter‐productive or threatening to their vital interests. An official discourse of bureaucracy is shown to invoke a range of political symbols to legitimate policy whereas schools, on the other hand, respond with a counter‐discourse of their own designed to invalidate and circumvent the new initiative. But however well intentioned, such unofficial discourse is shown to prove impotent in the face of ‘withering state’ ideologies in democratic regimes bent on the amortisation of government sector instrumentalitie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