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增建 《成才之路》2009,(27):80-81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先后有530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这些科学大师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关系密切的就有30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卡文迪什实验室也被人们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光彩照人。研究卡文迪什实验室如此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全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中获得了355项专利,他经营的企业遍布20多个国家。一天,诺贝尔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的哥哥走进来对他说:“我正在整理家谱,你是闻名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写一份吧,写写你的业绩,写写你对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水母荧光追踪癌细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发现和研究水母荧光蛋白取得突出成就的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学者下村修。他们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技术中。利用这种生物荧光,研究人员能够同时跟踪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清楚地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曾经写过一篇世界上最短的自传: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  相似文献   

5.
1888年,大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哥哥路德维·诺贝尔旅游法国,途中在戛纳病逝。法国的媒体忙中出错,以为是大发明家本人归天。一家报纸抢先用大标题发布新闻:"贩卖死亡的商人死了。"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相似文献   

7.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02,27(4):43-45
从 190 1年到 2 0 0 1年的 10 1年间 ,诺贝尔医学奖共颁奖 92次 (1915年至 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 ,192 1年和 192 5年评奖委员会认为没有合适的成果而未评奖 ,194 0年至 194 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 ) ,有 2 0个国家 (按获奖先后顺序依次是德国、英国、丹麦、苏联、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瑞士、瑞典、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荷兰、美国、匈牙利、阿根廷、葡萄牙、南非、澳大利亚、日本 )的 175人获奖。在诺贝尔奖走过百余年历史的时刻 ,回顾其方方面面 ,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1 要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科学家具备科学家气质科学家要…  相似文献   

8.
物理故事     
《广西教育》2007,(10C):32-32
1973年7月28日,两只蜘蛛被放进一个小玻璃瓶里,瓶里还放了一只家蝇,一块浸湿的海绵。家蝇是它们的食物,海绵里的水是它们的饮料。只要有水喝,蜘蛛不吃东西也可以活三个星期。瓶子带到了阿波罗飞船上。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两点半,阿波罗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接着在轨道上运行。这两只蜘蛛,一只叫阿拉贝拉,另一只叫安妮。  相似文献   

9.
谭树杰 《化学教学》2001,(2):20-21,26
当今 ,世界上的科技奖林林总总 ,但在人们心目中 ,最权威、影响最大的当属诺贝尔奖中三个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 ,都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作在科技成就上的最高荣誉 ,而且还往往把一个国家获这三个诺贝尔奖之多寡作为这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从 190 1年起设立这一基金以来 ,世界各国已有数百位科学家获得了这一荣誉 ,在 2 0世纪即将过去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让我们重新介绍一下诺贝尔本人以及诺贝尔奖的评奖过程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从中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著名科学家阿·诺贝尔生于瑞…  相似文献   

1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1 0月 6日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保罗·劳特布尔劳特布尔 1 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 95 1年获凯斯理工学院理学士 ,1 96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1 963年至 1 98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 985年至今 ,他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曼斯菲尔德 1 93 3年出生于彼…  相似文献   

11.
12.
13.
赵承渊 《中国科技奖励》2013,(12):80-80,F0003
科学家是一个响亮的头衔。曾几何时,少年们大多以"当科学家"为人生理想,虽然今天这种理想早已暗淡。尽管时过境迁,但科学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仍难以摆脱那种"不修边幅,废寝忘食,甘于清贫,不擅社交,淡泊名利,不舍昼夜地奋战在实验室中"的固有印象。而事实上,这种印象只不过是源于大众对智慧精英们的崇拜或想象。学术界也是名利场虽然人们总是寄希望于远离利益之争的纯粹的学术,但科学家们可不是只会读书和做实验的书呆子,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和智商。  相似文献   

14.
以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英语》2016,(Z2):18-19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公民,让国人感到自豪。然而舆论却并不是一面倒的赞誉。有些人质疑奖项只颁发给屠呦呦一人,这对团队其他成员是否公平呢?显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了中西方评奖的文化冲突。Tu Youyou,an 84-year-old woman scientist,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citizen to win a Nobel Prize in science on Oct.5,2015.While the news has made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national pride,it has also highlighted1differences in prize-awarding practi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2015年10月5日,84岁的女科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洋洋 《良师》2011,(3):62-63
诺贝尔是19世纪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伟大贡献在于发明了甘油炸药,大大提高了炸药的威力,因此被后人称为“炸药大王”。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厌恶暴力与战争,却成了现代炸药之父。一生富有,却是个流浪汉,没有固定住所。他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他的家。他对自己的评价为:“最大的优点:保持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小学五年级语文《诺贝尔》一课的综合拓展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家的仰慕心情与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瑞典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暖冬。12月的斯德哥尔摩本应该是一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深秋的感觉一直在执着地继续着.见不到一点冰雪的痕迹。虽然阔叶木的叶子已经落尽.但大片大片绿色的草仍然在昭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他的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