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笔下性格静止、单纯的人物居多数的原因,是与其作品人物的基调化倾向相关连。他长于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这种基调化倾向既是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特点,又是狄更斯小说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笔下性格静止、单纯的人物居多数的原因,是与其作品人物的基调化倾向相关连。他长于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这种基调化倾向既是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特点,又是狄更斯小说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写于1924年2月7日的《祝福》,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典型,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文中写到了一个辅助人物“我”,这也是一个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这个角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邹长明 《学子》2013,(7):13
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宝库中最具有概括性和哲理性的。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现代人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前孤立并静止的符号。其实,当我们重新审视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读过鲁迅小说《故乡》的人,我想是很难忘记中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闰土这个艺术形象获得成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成功的场面描写,功不可没。场面这个词是从戏剧中借用来的。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空间内,景物不变的一段时间里人物活动的情况。场面描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6.
冀志强 《天中学刊》2012,27(6):50-53
谈及老子美学,基本上会涉及《老子》通行本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大多认为本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美学中关于美丑区分的所谓辩证思想。这种理解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并不符合老子整体的哲学思想和特殊的哲学思维。《老子》第二章关于"美"的论述,实际上正是要否定我们日常的关于美丑的定性与区分的做法。在他那里,在形式上区分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美"是大"道"之"美",这个"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老子否定常人美丑区分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难得的描写藏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佳作,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拥有多重意义和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傻子"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系统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但却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社会上有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便可见这个人物影响之深远。《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和  相似文献   

9.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著名的喜剧人物,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从诞生至今,这个人物一直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广的思想反省意义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讨。本文将运用维姆萨特“具体普遍性”理论,重新解读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眉毛和眼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合称"眉目"。人们常把眼睛喻为心灵的窗户,眉毛则为心灵之窗的屏障。眉毛虽细,却关系着刻画人物容颜的美丑,决非可有可无的"摆设"。  相似文献   

11.
耀眼的流星     
浓厚的悲剧色彩,使徐庶这个艺术形象呈现出一种古典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比历史人物徐庶丰满得多,生动得多,这大概是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相似文献   

12.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一,她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王家与贾家是世代姻亲,王熙凤到了贾府,又成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媳妇,她凭借优越条件和她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大家庭的权柄。今天我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凤姐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同学一:我来先说一下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水浒》里的宋徽宗,是个富有生机的艺术形象,还是一个呆板抽象的概念化人物?《水浒》作者究竟对宋徽宗抱什么态度?是恭维歌颂,还是“无情揭露和尖锐批判”,或是“既不满又同情,既歌颂又暴露”?各种观点,都持之有据。笔者认为:《水浒》里的宋徽宗,当他以“纨袴王子”、“酒色天子”和“昏庸皇帝”的而目与姿态出现的时候,这个形象就富有生机,又有思想深度,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至于作者对宋徽宗的态度,则基本倾向是批判的。  相似文献   

14.
人物塑造是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情境是戏剧舞台呈现不可或缺的前提。艺术家在戏剧"规定情境"中进行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一位艺术家艺术水平高低甚至关涉一部戏剧成败的重要因素。"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杜欢在五幕民族歌剧《回家》中"离家""想家""安家""寻家"到"回家"的每一幕"规定情境"中巧妙地塑造了剧中主角罗旺篼饱满的艺术形象。罗旺篼角色艺术形象成功塑造的相关经验,值得当前民族歌剧演员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曹禺的名作《雷雨》中有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物——鲁贵。他虽然不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又耐人寻味的人物。剖析这一人物,不仅对于把握和评价这个艺术形象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与思考价值,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人物作些专门的分析。 (一) 鲁贵,作为周扑园的“看门狗”自然很难博得人们的好感或同情。“看门狗”的特征就是一副“奴才相”,毫无人的骨气。他还是一个地道的酒鬼、赌棍,惯于欺骗和敲诈勒索的无赖。他厚颜无耻,没有一点人的尊严和同情心。他欺软怕硬,内心是十分怯弱的。这些都无需赘述。  相似文献   

16.
张炜小说《海客谈瀛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方法。小说中人物大体可分为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一个是代表邪恶、伪善的位高权:童者和伪学者阵营,一个是代表正义和理想精神的知识分子阵营。小说中出现的诸多人物皆善恶美丑一目了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家的道德批判精神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理由是它最高大、最完美:既是贤相的典型,忠贞的楷模;又是罕见的能臣,智慧的化身。这显然是从政治价值、道德价值和智慧价值的角度,评论艺术形象的成败、美丑的。本文拟从美学价值的角度,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审视,以评判其形象的意义,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表现上的成功取决于他采用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对比手法。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强烈美丑对比,刻画了羊脂球的鲜明人物个性,同时也揭示了其余九个人丑陋的共性。其采取的艺术结构形式,如源和流、小马车与大社会、饥饿-多特旅馆-饥饿,均非常得体地展现了羊脂球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男子群舞《回娘家》中独立脱离出来的一个反串"小媳妇"形象出发,探究这个"反串"角色设定的合理性及重要性。作品是通过山西民间舞的动作元素去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男版"小媳妇",编导运用这样独特创新的思维方式来突出所需刻画的艺术形象,从而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小媳妇的艺术形象,最终通过对角色的深层化理解从而达到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加林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广大农村青年的一个缩影,他质朴、热情、坚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当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他又迷茫、苦闷,这个人物形象是主体的、复杂的,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精神理想,而最终不能超越客观的现实环境,以悲剧告终。正是这种对理想、事业、爱情生活追求的失败,使这一人物极具震撼力地定格在千百万读者的心中,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影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