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狂飙>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是文学史上继太阳社与创造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社团——狂飙社的核心刊物,由高长虹担任主编.鲁迅虽然没有在<狂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但他对<狂飙>的创办却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提携主编高长虹;在上面翻译作品鼓励青年;在与"狂飙社"成员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依然以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情怀关照着<狂飙>的发展.鲁迅重视以报刊传递文学思想的这个舆论手段,推动着文学与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16期.鲁迅在<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杂文七篇,译文三篇,杂文内容包含称颂革命先驱,同情底层民众,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暴行和反动文人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并且有形象性、融理于情的文学特征.<民众文艺周刊>记录了鲁迅的抗争,也促成了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时期,时在北京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办了<尚贤堂(新学)月报>,通过寓言和新闻报道,发表了对中国改革变法的建议,同时也向中国人介绍了一系列西方科学知识.本文通过将这些内容与丁韪良以往著作相比较,发现"科学知识"大部分出自于他二三十年前的出版物中,不但在知识更新上表现出滞后性,而且杂糅着宗教思想,最终这些出于宣教目的的文化和政治建议未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故而<尚贤堂(新学)月报>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该文通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同时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5):59-60
学术界对鲁迅的文学翻译研究得非常少,也很少重视,这不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及其文学,特别是理解鲁迅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翻译家鲁迅入手,从他的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和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鲁迅的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汇在译文中的准确再现对文学翻译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理解的程度.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借<呐喊>的英译分析,提出和总结了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鲁迅在<狂人日记>里用"吃人"的文学意象展示了多种含义的思想批判与文化批判.上世纪90年代,莫言的长篇小说<酒国>里再次出现了这一文学意象,作家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不仅自觉继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时通过对启蒙者(改造者)形象的解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改造的艰难性的深刻认识.通过对两个作家笔下的文学意象的比较研究,阐明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学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显现出重要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及施蛰存的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汶(杜衡)在<现代)一卷三期发表了<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从而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因为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编辑,所以施蛰存也被鲁迅和左翼作家称为"第三种人",虽然施蛰存说他在<现代>编辑这场论争的文章时,"始终缄默无言."但我以为,施蛰存白始至终有他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并非职业的编辑出版家,但他在创作和翻译的同时,还把相当多的心力用在了和编辑出版相关的事业上.他的编辑实践和风范,与他的作品相辉映,对于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注视他辉煌的作家身份,而忽略了他默默的编辑家身份.  相似文献   

11.
陈嘏在《新青年》、《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域外小说、戏剧的翻译以及译介论文,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翻译家。他具备真正的翻译意识,视界宽广,以其翻译实践配合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运动,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2.
翻译哲学探究的是翻译(通常是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翻译的哲学理论从哲学的角度透视翻译的问题,对翻译的过程和译者的角色进行思考。文章从斯坦纳的翻译哲学理论来看许渊冲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以阐述翻译哲学理论是如何体现在一位现代著名翻译家的实践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3.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14.
范伯群先生从研究知识精英文学入手,然后转入了通俗文学研究领域。从最初的为“鸳鸯蝴蝶派”正名,到几部通俗文学史著的问世,他利用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十年光阴,提出了“两个翅膀论”的著名论断,为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在雅、俗两个文学领域的高瞻远瞩为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编辑文本既包括与文学研究会相关的报刊杂志.如<儿童世界>、<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也包括其出版的儿童文学丛书.这些编辑文本很好地实践了"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文学观,是"五四"立人"思想在儿童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是非常简明、突兀的。实际上,创造社并非是高度统一的,在创造社内部始终存在着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创造社成员的"转向"显得相当艰难。在革命文学的提倡过程中,创造社内部始终充满着对话。这些关于革命文学的对话,"转向"过程中的游移与艰难,在《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月刊》等创造社前期与中期刊物中有着鲜明的表现。正视创造社内部的这种差异性与"转向"过程的复杂性,我们才能了解革命文学提倡过程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翻译对等是翻译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文学翻译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成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过程,简要分析了翻译在语言学、文化和风格三个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近研究 ,对几种普遍而片面的翻译观提出了质疑 ,分析了文学翻译的动态过程和文本的经历过程 ,从而结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及其文学生命与文化传播的意义 ,对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加以探讨 ,以期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及翻译标准的确立提供理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何其芳建国前后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和其言论、文章等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何其芳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阐释者,在接受和阐释《讲话》的过程中,坚持在原则上与《讲话》精神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分析文艺问题时,结合创作实践和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特点,相应地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这也体现了何其芳文学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